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

ID:861105

大小:113.5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9-21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_第1页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_第2页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_第3页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_第4页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  材料 目 录1.指导任务书…………………………………………………………(1)2.指导记录表…………………………………………………………(2)3.写作提纲………………………………………………………………(3)4.论文(设计)提要……………………………………………………(4)5.论文(设计)正文…………………………………………………(5)6.参考文献………………………………………………………………(10)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11)8

2、.答辩记录表……………………………………………………………(12)9.审查意见………………………………………………………………(13)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可附另页)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1、期限:自2010年2月1日起至2010年4月25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内容2010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广泛收集资料,并写作初稿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28日至初稿被初审后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充实内

3、容2010年3月29日至2010年4月18日至二稿被指导教师再次审查进一步根据其意见进行内容或结构的修改2010年4月19日至2010年4月25日至论文最后修改完成后审查文本是否规范并作最后修订与装订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巫山电大分校指导教师聂宗芹学生姓名李洪森学号20081512330087专业汉语言文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写作提纲我的选题是《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

4、与被困的悲剧命运》。我的研究是以“被命运所拨弄(顾曼桢)”为对象,以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透过曼桢所处的环境、所遭受的悲剧命运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并运用女权主义文学的批评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处于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这一时代主题。最后,透过小说“大光明”的结局来提醒女性应该拥有独立的自我,追求平等,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新女性道路。主要内容如下:一、引论:总体概述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以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同时揭示出张爱铃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由此而引出论文的写作方向是针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讨。

5、二、本论:(一)、探讨《十八春》中女性形象以及其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二)、探讨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并揭示造成的根源1.具有“新女性”表象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1)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出走女主人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追求自由的恋爱与婚姻,这也就形成了“新女性”的表象,似乎是走了出来。(2)女性对命运的无奈与妥协——被困女主人公因其家庭背景(即姐姐曼璐的舞女身份)将其压制,也就造成了女主人公恋爱无果的现状,有着对命运的无奈,只得向命运妥协,也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并没有走出来的现状。2.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对女性的的压力(1)

6、男权主义的压制(2)旧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封建社会“以夫为纲”、女子“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对女性的压制束缚,使其始终走不出被困的局面。三、结论: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作品中所要表现得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由此而体味出张爱玲的女性价值观与她对人生百态的思索。摘要:《十八春》构建了一个至真至纯的爱情故事,但背后却隐含着令人不易察觉的俗世情怀,而这俗世情怀正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本质根源。女主人公曼桢被传统文化压抑着、被封建残余思想桎梏着,于这样的境况中在“出走”与“被困”间不断地挣扎着,找不到出路,悲剧便由此而

7、发生。曼桢所经历的磨难,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悲剧性人生,也让人们意识到在男权当道的社会里,女性的抗争重要,而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更是重要的。关键词:曼桢,出走,被困试论《十八春》中曼桢出走与被困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文坛,她多以四十年代旧中国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写在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相冲击下,一些特定的女性的惆怅、悲苦、疑惑、无奈,甚至心理的畸形与变态。从抽象的哲学意味上对人性进行探索,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包含着她对生命本体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张爱玲一方面迷恋生命、执着人生,一方面又有对人生缺

8、憾的敏锐意识。因此,她塑造这些形象的成功来源于她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没落之家后裔的失落感,曲折、丰富、坎坷的经历给了她人生的真切体验。张爱玲因为其自身的家庭背景以及曲折波澜的爱情经历促使其作品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所表现的是怎样的一个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