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

ID:8609303

大小:3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3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_第1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_第2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_第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 苏武传(节选)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武传(节选)导学案重难突破1.在第三自然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具体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表现苏武未考虑个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说明苏

2、武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2.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到的匈奴招降共有三次,请概括这三次招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第二次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

3、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3.原文中选取了李陵劝降部分,你如何理解李陵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陵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

4、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

5、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

6、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5.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中塑造人物形象鲜明,很大部分得力于记述人物语言。苏武对张胜所说的“见犯乃死,重负国”,对常惠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都可见其为坚持民族气节,已立下必死之信念。卫律谓之当连坐时,苏武据理反驳;剑锋相逼时,不为所动。卫律软硬兼施的失败,正显出苏武的过人胆略和斗争

7、艺术。与李陵对答,显然不同于卫律,李陵从苏武的家庭变故,自己初降时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三方面劝降,苏武却以少应多,仅从忠君角度回绝了他。初则“愿勿复再言”,继则“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愈见恭敬则愈为冷峻。至临归之时苏、李诀别,却只有李陵之言与歌,以李陵的悔与敬,更衬托苏武的节操可钦。在苏武先后与卫律、李陵的对答中,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苏武的威武不可屈、贫贱不能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卫律的凶残、强横、无耻,李陵的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

8、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A.贿赂(lù)     弹劾(hé)诡言(ɡuǐ)单于(chán)B.煴火(yūn)虞常(yú)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