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

ID:8606228

大小:519.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3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_第1页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_第2页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_第3页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_第4页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77.040.10H22备案号:54275-2017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590—2016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Aluminumalloysheetforautomotive—Determinationofplasticstrainratio2016-12-19发布2017-04-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2/T2590—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本标准由

2、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光、马云飞、刘双英、马琢琪。IDB22/T2590—2016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范围为1.0mm~2.5mm的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3术语及定义GB/T5027-2007确立的术语及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原理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试指定塑性应变水平下长度和宽度变化,计算塑性应变比r值,应变水平应该超过屈服延伸阶段,并低于最大力时的塑性应变量。5试验设备5.1拉力试验机,应符合GB/T228.1-2010的要求。5.2测量标距长度

4、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1mm以内,测量宽度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05mm以内。5.3引伸计应符合GB/T12160-2002中1级及以上要求。6试样6.1应该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取样,如果产品标准没有规定,按照有关各方的协议取样。6.2试样类型及试样制备,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原始标距标记,应符合GB/T228.1-2010附录B的规定。另外还要求在标距范围内试样两边要足够平行,以保证任意两处宽度测量的差值小于宽度测量平均值的0.1%。6.3除有特殊要求外,试样厚度为样板的厚度。6.4试样表面不应有划

5、痕等损伤。1DB22/T2590—20167试验程序7.1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条件下进行,当要求在控温条件下进行试验时,温度应控制在23℃±5℃。7.2试样的夹持方法按照GB/T228.1-2010的规定执行。7.3采用手工测量,应在标距范围内至少等间隔测量3点原始宽度,并且应包括标距两端点,取其平均值用于计算塑性应变比。7.4采用自动测量,应使用引伸计测量延伸量和至少1点的宽度缩小量。7.5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7.6夹持试样,达到塑性变形阶段时,保持应变速率不超过0.0

6、08/s,进行所需的变形:a)达到相关产品标准中的指定塑性应变水平;b)测量相关产品标准中指定塑性应变水平时的试样宽度。7.7在手工测量情况下,加力条件下用与测量原始标距和宽度同样的方法,测量标距长L和标距内试样宽度b。7.8在自动测量情况下,应使用引伸计测量指定塑性应变水平的长度和宽度。7.9如果试样出现会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弯曲,试验无效,应该重新试验。7.10如果塑性应变不是均匀的,应采用连续测量的延伸率及对应的宽度变化数据,并运用8.2中规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再现的r值。7.11有镀层的材料(例如镀锌

7、或有机涂层)测得的r值可能不同于没有涂镀层的基体材料。8结果表示8.1对于人工测量,计算塑性应变比、不同取向的塑性应变比的加权平均值和各向异性度采用术语3中规定公式进行计算。8.2对于有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可以采用单点数据进行计算。但为了有较好的再现性,应采用一个应变范围的数据计算r值。对于有不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用下述的2种方法可以给出再现性的结果:a)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1)计算:LLF0ln............................(1)lLSm00E

8、式中:——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lL0——原始标距,单位为毫米(mm);L——标距范围内瞬时延伸量,单位为毫米(mm);2S——原始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0F——力,单位为牛(N);m——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单位为兆帕(MPa)。E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2)计算:2DB22/T2590—2016b0bFl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77.040.10H22备案号:54275-2017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590—2016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Aluminumalloysheetforautomotive—Determinationofplasticstrainratio2016-12-19发布2017-04-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2/T2590—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本标准由

2、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光、马云飞、刘双英、马琢琪。IDB22/T2590—2016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范围为1.0mm~2.5mm的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3术语及定义GB/T5027-2007确立的术语及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原理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试指定塑性应变水平下长度和宽度变化,计算塑性应变比r值,应变水平应该超过屈服延伸阶段,并低于最大力时的塑性应变量。5试验设备5.1拉力试验机,应符合GB/T228.1-2010的要求。5.2测量标距长度

4、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1mm以内,测量宽度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05mm以内。5.3引伸计应符合GB/T12160-2002中1级及以上要求。6试样6.1应该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取样,如果产品标准没有规定,按照有关各方的协议取样。6.2试样类型及试样制备,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原始标距标记,应符合GB/T228.1-2010附录B的规定。另外还要求在标距范围内试样两边要足够平行,以保证任意两处宽度测量的差值小于宽度测量平均值的0.1%。6.3除有特殊要求外,试样厚度为样板的厚度。6.4试样表面不应有划

5、痕等损伤。1DB22/T2590—20167试验程序7.1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条件下进行,当要求在控温条件下进行试验时,温度应控制在23℃±5℃。7.2试样的夹持方法按照GB/T228.1-2010的规定执行。7.3采用手工测量,应在标距范围内至少等间隔测量3点原始宽度,并且应包括标距两端点,取其平均值用于计算塑性应变比。7.4采用自动测量,应使用引伸计测量延伸量和至少1点的宽度缩小量。7.5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7.6夹持试样,达到塑性变形阶段时,保持应变速率不超过0.0

6、08/s,进行所需的变形:a)达到相关产品标准中的指定塑性应变水平;b)测量相关产品标准中指定塑性应变水平时的试样宽度。7.7在手工测量情况下,加力条件下用与测量原始标距和宽度同样的方法,测量标距长L和标距内试样宽度b。7.8在自动测量情况下,应使用引伸计测量指定塑性应变水平的长度和宽度。7.9如果试样出现会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弯曲,试验无效,应该重新试验。7.10如果塑性应变不是均匀的,应采用连续测量的延伸率及对应的宽度变化数据,并运用8.2中规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再现的r值。7.11有镀层的材料(例如镀锌

7、或有机涂层)测得的r值可能不同于没有涂镀层的基体材料。8结果表示8.1对于人工测量,计算塑性应变比、不同取向的塑性应变比的加权平均值和各向异性度采用术语3中规定公式进行计算。8.2对于有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可以采用单点数据进行计算。但为了有较好的再现性,应采用一个应变范围的数据计算r值。对于有不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用下述的2种方法可以给出再现性的结果:a)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1)计算:LLF0ln............................(1)lLSm00E

8、式中:——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lL0——原始标距,单位为毫米(mm);L——标距范围内瞬时延伸量,单位为毫米(mm);2S——原始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0F——力,单位为牛(N);m——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单位为兆帕(MPa)。E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2)计算:2DB22/T2590—2016b0bFln.....................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