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

ID:8605437

大小:18.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_第4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今生今世的证据》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级高级研修班上课《今生今世的证据》[课题名称]《今生今世的证据》[设计理念]注重人文与工具的统一,突出语文味。语文课要静,闹哄哄不好。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如字音、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等等;引导学生读书,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为与作者、文本对话奠定基础;落实本板块“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要求——对话,把对话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静静地去思考,静静地去写,然后交流。[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2.体悟并借鉴文中描写场景的方法,以及物与场景的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2、[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2.文章富含哲理,仔细品味,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布置]导学案中“检测预习”1、2、3题。[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崔颢《黄鹤楼》导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湖北武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无靠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家园与故乡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板演

3、)请问,什么是“证据”?(5分钟)对“证据”完整的理解应该是:能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事实和材料。二、组织学习课文:(25分钟)(一)作者介绍:(2分钟)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现在新疆文联工作。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

4、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散文集有《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二)安排学生读课文。(3名学生读课文)(5分钟)(三)检查预习:(3分钟)见导学案:字音课上学生读——近义词辨析学生口头表述(四)研习文本:(15分钟)1.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学生课前板演,课上交流。2.证据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容易注意到第2段最后一句话——“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找出本段的相关内容)其实关于证据,其它段落中也有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找,如:第1自然段:院墙、树、圈棚和炉灶

5、(曾经拥有的事物)第4自然段:视觉形象: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听觉形象: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亲身经历:沿着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第6自然段:旧房子、路、人、牲畜、风第8自然段:大红公鸡、黑狗,一缕夕阳综上所述,所谓的“证据”,就是家乡的一草一木。3.为什么要留证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第3自然段——“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师进一步追问:你是如何理解的?参考答案:人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人的生活需要物来证明,物

6、又因为人才具有意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4.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证明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前面的理解之中可以知道,它可以证明你个体生命存在过的痕迹,那么现在我们进一步思考: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证明了什么?在哪一段表明的?第6自然段。“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人常有的精神疾患。本文的“证据”、“村庄”、“家园”实际上都包含多层的意思,既是日常生活的,又是精神的。关于“证据证明了什么”这个问题,谁来总结一下?作者用那么多

7、的证据来证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的痕迹,一是丰富的精神生活。5.当证据消失了的时候,结果怎样?第9自然段:“踏踏实实地踏上虚无之途”。师:如何理解这句话?——家园指留存的旧物,也指附着其上的记忆和情感。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物质的故乡,特别是失去了精神的故乡,那他将永远失去精神的根基和慰藉。所以,故乡是恒久的烙印,是精神家园,是精神的归宿地,是根!三、课堂评点:(重点10分钟)刚才我们整体分析了文章,下面我们来评点这篇文章,也可以质疑。评点是做读书笔记的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

8、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读书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大家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关于评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