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

ID:8593915

大小:8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_第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编号:励志语言: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课题:咬文嚼字时数(第周第2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2、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互动与展示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

2、烟雾引起的联想。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解析:AC不符,BD符合。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学习难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1.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

3、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2.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自学与诊断进一步分析借鉴:1.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回答:2.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

4、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2.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精讲与点拨1.为什么作者认为“惟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2.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3.“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解释:是匠心独运的创作。1.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2.语

5、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1.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2.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解析: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1.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2.联想

6、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1、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A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A.①润②点③火④笑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①他正在撰写一本研究

7、鲁迅的书。②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研究鲁迅的书。③咬死了猎人的狗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④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咬死了猎人的狗。总结与升华1.结合文中的分析,你从所读古诗词中举例谈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2.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这就是通过比喻将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内涵既

8、生动形象又明白晓畅地说清楚。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