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导学案5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导学案5

ID:8582577

大小:7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导学案5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导学案5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导学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平南县中学2014高中语文《蜀道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要求:1、通过诵读品评赏鉴,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2、通过语言及艺术手法的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要求:1、明确生字词读音,朗读课文。2、结合注解,疏通文章。一、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1、听朗诵,领会作品语言风格。理清生字词,集体朗读。(1)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有怎样的风格?(雄浑、豪放)(2)朗读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句,领会其一唱三叹语言风格。

2、2、研习课文(1)第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2)第二段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3)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3、小结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三、讨论探究:请看教材注释①讨论探究: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极力劝友人不要去蜀是不是全诗的写作意图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四、拓展练习:1、同

3、样是写蜀道,比较一下这首《三秦民谣》和李白的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译: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2、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问题: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

4、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1)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①山从人面起  ②见说蚕丛路  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      ⑤春流绕蜀城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2)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3、阅读下面李白的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清溪清我心

5、,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