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

ID:8577977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2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_第1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_第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_第3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_第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装订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思想自由)1、百家争鸣的原因:社会大变革2、百家争鸣:主张:思想:仁、礼(德治)教育:私学、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全面发展文献:《六经》+《论语》评价:思想:主流思想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A儒家:后来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春秋:孔子主张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

2、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文献:《孟子》(“四书”之一)评价:亚圣战国:孟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政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来施政;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荀子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即⑴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⑵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

3、神授”⑶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⑷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汉:董仲舒B道家:唯心主义的观点:道,无为、逍遥(处事方法),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文献:《道德经》春秋:老子主张: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的思想②提出“齐物”的观点文献:《庄子》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战国:庄子C法家:法家思想是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

4、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主张:主张加强君主权势(法、术、势);主张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统一全国战国:韩非子D墨家:兼爱、非攻、尚贤。3、百家争鸣的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二、焚书坑儒(文化专制)1、背景:政治专制2、目的:统一思想3、评价: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使儒学走向低潮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居于统治地位

5、)1、背景:社会环境的变化2、认识: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外儒内法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评价(影响):⑴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⑵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

6、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⑶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小结】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儒学的发展:战国时代,孟子、荀子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人民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岳麓版)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这一时期,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人民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

7、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岳麓版)二、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1、战国时期被冷落:因为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感化,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秦朝遭压制:因为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西汉开始独尊: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增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8、要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