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日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运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运作比较内容提要:文章对中国和日本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和运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日本是在资本过剩情况下,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的,是在大量资本输出情况下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巨额外汇储备不仅没有给日本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而中国是在资本不足、大量资本输入的情况下用大量储备外汇来对外间接投资的,对国家的整体福利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并承担了对外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关键词:外汇储备中日比较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
2、金组织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主要功能包括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作为国家信用保证。10/10根据IMF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外汇储备最大的10个经济体拥有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最大的两个持有经济体拥有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日本在1993年末外汇储备已达95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此日本就一直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中国外汇储备在2017年2月底达8536亿美元,日本截至2月底的外汇储备为8501亿美元,首超日本,居世界第一。201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同比
3、增长%。一、中日巨额外汇储备成因的比较从国际收支的视点来看,外汇储备的增加通常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经常收支顺差大于资本收支逆差;第二,资本收支顺差大于经常收支逆差;第三,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同时为顺差。从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外汇储备增加主要出现在前两种情况下,而双顺差属于非常罕见的现象。1.日本外汇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一直是经常收支盈余大国和海外纯资产大国,10/102017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盈余为万亿日元,在经常项目收支中,贸易盈余是万亿日元,所得盈余为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外汇储备增加的两个主要来源。而从外汇储备
4、的三大功能来看,由于贸易入超应急性对外支付或是从准备偿还到期外债方面,日本都没有再增加外汇储备的实际需要,那么外汇储备剩下的一个功能就是干预外市场,遏制日元升值。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升值以来,日本银行就有了一个新任务,这就是干预外汇市场遏制日元升值,大量抛出本币,买进美元。由此可见,为遏制日元升值,而大量买入美元是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540)=540"vspace=5space="15">2.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规模较小阶段。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改革
5、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控制进口,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83年达到89亿美元。当时认为储备过多,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到1986年下降至21亿美元,此后,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较快增长阶段。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至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增加了倍,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较为宽松的时期。——缓慢增长阶段。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1998年起,我国外汇储
6、备增量明显减缓。1998-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只相当于1997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尽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汇储备还是增加到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前列。10/10——大幅度增长阶段。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且增长速度惊人。2001年-2017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和2089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来自于经常收支和金融、资本收支的双顺差。首先是经常项目收支的明显改善。2000-2017年经常项目收支盈余累计为3486亿美元,其次是来自金融、资本
7、项目的顺差,2000-2017年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为2953亿美元。除1998年以外,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了双顺差的格局。观察下图,可以看出,到2000年为止,对外汇储备的贡献度经常收支顺差要高于金融、资本收支顺差,2000年开始发生了变化,2001年、2017年和2017年金融、资本收支顺差规模都超过了经常收支顺差。2017年经常项目顺差比2017年上涨了134%,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中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540)=540"vspace=5space="15">从更深层次来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在于受以下几个方面因
8、素的影响:10/10政策导向的因素。从新中国成立,直到上世纪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