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

ID:855990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1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_第1页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_第2页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_第3页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_第4页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风格”新著 再寻蒋介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氏风格”新著再寻蒋介石-历史论文“杨氏风格”新著再寻蒋介石文|陈红民《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杨天石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本书体现了杨教授研究蒋介石的两个新趋向:在选题上,更加细化与深入;在时间上,已关注晚年蒋介石在台湾对于蒋介石的学术研究近20年来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有杨天石的突出贡献。说杨天石是蒋介石研究领域中用功最勤、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学者,在史学界大概不会有太多的异议。2014年杨天石的新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其系列著作《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三辑,主要由13篇专题研究论

2、文组成,代表了他在蒋介石研究方面的新趋向。这些论文,对于蒋介石研究与现代史研究均有着不同的贡献。贡献可粗分为两类:一.有些专题学术界(包括杨教授本人)已有研究,新论文则从另外的角度进行阐释,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或者更加深化。书中的《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1946年的政协会议为何功败垂成?》《蒋介石推荐胡适竞选总统前后》、《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上海“打虎”》等属于此类。譬如,关于1945年举行的国共谈判,蒋介石与毛泽东聚首重庆共商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这一事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已很多,杨天石曾著长文《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送礼”》进行过

3、讨论。新著中的《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则从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局势着手,分析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对国共两党所施加的影响、产生的后果,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重庆谈判的促成及结局,并非单纯是国共两党角力的结果,也不仅是中国国内政治演变的结果,而有更深的国际背景。蒋介石所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美国大使赫尔利有建议之功;毛泽东改变主意欣然赴约,也与苏联方面施加影响有关。该文指出,在重庆谈判前后,美国大使赫尔利与苏联大使彼得罗夫“都在努力贯彻本国的对华政策。”(第140页)论文从一个更广泛的视野,展示了重庆谈判的复杂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杨天石对自己研究的完善与补充

4、,在《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送礼”》中,他更多的是关注谈判过程中国内政局的变化及蒋介石与毛泽东二人如何“斗法”。二.有些专题史学界较少涉及,有开拓与“揭秘”的性质。书中的《蒋介石收复新疆主权的努力》《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蒋介石联合苏联谋划反攻大陆始末》等属于此类。如钓鱼岛的归属是中日两国长期争端的问题,作为台湾当局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有着重要指标意义。大陆学者因限于史料,过去鲜有论及。杨天石的《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一文,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将钓鱼岛交给日本前后蒋介石的态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列举台湾当局强调钓

5、鱼岛归属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寸土片石,亦必据理全力维护。此项立场始终如一,绝不改变”等事实(第231页),指出蒋介石在不少方面需仰赖美国的情况下,仍在钓鱼岛问题上对美国人说了“不”字(第236页)。细细拜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将其与6年前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对比,能发现两个差别:一是新著在选题上更加严谨,论说更严密,这大概与收入后者的论文多写作于《蒋介石日记》开放初期,作者希望尽快将珍稀史料介绍给学术界有关。二是新著所涉及的问题,在时间上明显晚于后者,最早的一篇涉及绥远抗战,而多数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尤其是有3篇是台湾

6、时期的。大陆学者对1949年退到台湾后的蒋介石缺乏基本的研究,亟待加强。这两个差别,说明杨教授研究蒋介石的两个新趋向:在选题上,更加细化与深入;在时间上,已关注晚年蒋介石在台湾。从特质上讲,历史学是一门强调实证性的科学,史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新史料的发掘,不仅可以考订与补充既有的学术成果,更可以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与领域。不可否认,蒋介石研究所以取得突破,与蒋介石档案与《蒋介石日记》开放密切相关。杨天石是最早运用这两种史料进行研究的大陆学者,给人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有人不加辨析地说他只运用蒋介石的日记来研究蒋介石。这其实是绝大的误解,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史料价值

7、与局限性有着清醒认识,如他在“序言”中所写:“迷信日记,专凭日记立论不行,只有傻瓜、笨蛋才这么做,必须广泛收罗各种相关文献加以考订、参证、补充,才有可能读懂日记,进而读懂蒋介石其人及其时代。”(序言Ⅴ)在实际研究中,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此,以《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为例,对其所引用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分析”。该文资料注释超过100个,分别来自《大公报》《中央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美国外交文件》《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战后中国》》《延安日记》》《斯大林与中国》《重庆谈判资料》《重庆谈判纪实》》《总统蒋公大事年表初

8、编》《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