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2441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31
《利用数字技术减轻负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数字技术减轻负担在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为当今的中学生掌握一两项信息技术已不成问题。教师怎样利用现代技术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范围,也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课改迫切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学生学习领域,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新课程教学下的作业走向发生很大变化:从盯住作业,转变为关注发展;从统一要求,转变为分层指导;从刚性控制,转变为弹性选择;从独立完成,转变为协同合作;从反复训练,转变为探究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探究出适应新
2、课改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为当今的中学生掌握一两项信息技术已不成问题。教师怎样利用现代技术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范围,也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课改迫切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学生学习领域,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新课程教学下的作业走向发生很大变化:从盯住作业,转变为关注发展;从统一要求,转变为分层指导;从刚性控制,转变为弹性选择;从独立完成,转变为协同合作;从反复训练,转变为探究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
3、法,从而探究出适应新课改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我在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总是当成一种负担。如果某一节课不留作业学生会兴高采烈,非常兴奋。相反,如果课下作业稍微多一些,学生总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条件来推迟交作业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多个班级都出现过。因此:在新课改学习的过程中,我在反思学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为什麽对作业有这样的抵触情绪。为了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也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对初一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的作业情况作了如下统计。学生交初一地理目标检测情况统计(第二学期)通过上述统计,我发现在这个班,连续不交作业的学生有2人,偶尔不
4、交作业的有2人,突发情况的有3人。针对上述情况,我又做了如下工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班上进行书面无记名调查。第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所做的作业对你课堂知识的巩固有没有帮助?第二个问题:作业对你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有无帮助?第三个问题:你愿意自觉地去写作业吗?第四个问题:每天你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作业?第五个问题:你认为地理作业的形式需要不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结果统计如下:第一个问题10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第二个问题回答有兴趣的32%;没有兴趣的20%;不知道的15%;说不清楚的33%。第三个问题:能自觉完成的47%;有困难的19%,需要家长督促的20%;14%不能完成。第
5、四个问题:1小时23%,2小时40%,2.5小时26%;3小时的11%。第五个问题:需要的92%,不需要的8%。以上的数据表明,学生对写作业没有完全的抵触情绪,都认为写作业使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学生对此并没有异议。但是写作业没有兴趣,完成作业需要时间过长,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才认为,作业需要变换形式,需要改进。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的同时,我也开始尝试留地理作业的方式与方法。我设计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其二,通过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难
6、点与重点,这样既可以降低知识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加长学生完成作业的周期,分散写作业的时间,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根据以上目的,我先后留了观察、记录性作业;体会与收获作业;实验性作业。这些作业我在学期末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学生交初一地理其它形式作业的情况统计(第二学期)时间班级、人数能按要求做的人数记录比较完整人数有创新的人数作业简要内容说明作业形式第一次1班25人25227记录课间操时,太阳影子的变化记录性作业第二次1班25人232310观察树木发芽的时间、叶子颜色的变化观察性作业第三次1班25人252
7、411通过观察和记录你的收获是什么收获性作业第四次1班25人252013收获的知识与课堂知识的相关性相关知识性作业通过数码照片、数字视频来说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此种方式的优势是。第一,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第三,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审美观。第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因为:此种方式的作业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宽泛,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灵活。因此,学生乐此不彼,都能够接受。对学生作业的呈现性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