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22365
大小:2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3-31
《论汽车产业在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汽车产业在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亟需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振兴 去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北京现代汽车产量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10位,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约拉动GDP增长1.76个百分点。尽管这样,社会上对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仍存有争议。这说明社会大众对北京市工作的关心,也有利于北京市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在是否
2、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个问题上,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相比较,不能脱离北京的历史和现实条件 对于北京市发展汽车制造业,有人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首都比较起来,产业的摊子不应铺得这么大,经济总量也不应这么大。有人认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北京市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和能源都非常稀缺的城市,发展汽车制造业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细分析起来,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比如说,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都,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渥太华等,主要是以政治中
3、心为主,经济规模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些首都城市,比如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俄罗斯的莫斯科等都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当我们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来比较的时候,不能脱离北京的现实条件。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一直是一个以冶金、化工、机械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城市,在此期间,北京也曾发展过一些轻工业的产业,例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洗衣机等,但是都没有成气候。改革开放以后,首钢、石化等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北京市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其他还有像北京内燃机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二汽、北京雪花电冰箱厂
4、、北京牡丹电视机厂等,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但是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和振兴有不尽人意之处。 北京如果仅仅依赖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将不利于缓解北京的就业压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企业改制改革,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再就业,加上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北京市就业的压力日趋严重(见表1)。从表1中可知,从1991年到2001年,第一次产业就业年均递减2.2%,这说明有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去了,这种变动趋势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第二次产业就业年
5、均递减了2.4%,第二产业这种变动趋势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按照国际上产业变动的一般趋势来讲,在北京市经济发展处于这种发展阶段的时候,就业变动的趋势应该是第二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规定的标准,1995年人均GNP低于76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766-938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大于等于9386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世界上平均GNP约为5100美元)。根据这个标准,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地区。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发展报告
6、》的数据(见表2),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代表第二产业)的就业数量在1980年以前呈上升的趋势,而北京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表2中中等收入国家1980年以前的水平,所以,北京在这段时间内,就业水平应该是上升的趋势,而不是如表1中显示的那样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从就业弹性指标来看,北京市的第二产业的就业状况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所谓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的百分点数,这个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通常情况之下,经济增长了,表明经济规模扩张了,从而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就能带动就业
7、的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二次产业在1991-2001年期间内,就业弹性为-0.08,这显然不符合上面的分析,也不符合世界各国产业变动的一般趋势,因为根据有关数据,发展中国家就业弹性的平均水平为0.37。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总量扩张,但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主要表现在:第一次产业就业总量缩减,而且就业弹性呈负数,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是,第二次产业就业总量也缩减,而且就业
8、弹性呈负数,这有点不太正常,因为,北京市仅仅依赖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是不利于北京市的就业压力的缓解的。而且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可知,造成近十多年来北京市就业矛盾突出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就业状况趋紧所致。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必须在产业发展方面,寻求新的发展出路,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对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不够重视的发展路子。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和产业发展史看,在产业链中,制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