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09365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0
《小学习作批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习作批改研究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此与大家交流学习。作为语文教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老师们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在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有幸参与了小学习作批改子课题的研究,今天,借此机会与老师们探讨。首先,向老师们简单阐述一下小学习作批改研究的方案。提出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
2、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研究的目标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成功教育理论”、《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等。(一)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方法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1.定点批改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较适用于我们课文后的小练笔。如《
3、中彩那天》训练学生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的描写;又如《鱼游到了纸上》训练学生想象围观的人们议论情景的描写等。2.轮流批改法 在学生每次写完习作后,教师按小组选全班的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比较细致的批改。3.局部批改法 每次批改时,只对学生习作中有毛病的地方做局部修改,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4.符号批改法 教师把习作中主题、材料、结构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错别字、病句、段落、标点等用固定的符号标明,用符号代替文字进行习作批改的方法。5.只批不改法 具体指教师用简要的旁批、眉批和总批,指出应当修改的原因,然后交由学生修
4、改定稿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我们单元作文的批改。6.当面批改法 就是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当面批改。特别是对班级的两头学生,好的学生,教师的指导学生领会得深,可以提高功效;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反复讲,甚至当场让学生做口头练习,巩固收获。7.示范批改法 这是教师当众就一篇或几篇习作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的方法。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在学习批改之前,首先要教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一次作文后教师可以在全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通过投影,示范详细批改,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规范性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培养学生见
5、符号明意图的思考习惯和领悟能力。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从详细、照应、过渡等方面考虑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检查落实情况。比如此次训练的重点是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那就要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如何?其次注意批语的写法指导。写批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在批改、研习他人作文时,更提倡赏读,对作文中用的准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圈划。批语更多的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边评边说明,让学生真切
6、的感受评改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把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照,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批改。 (二)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探索我们为大家归纳整理了如下9种方法:1.总体浏览法2.精雕细刻法3.综合治理法4.分项诊断法5.交换批改法6.反批反改法7.编辑展评法8.对照评语复作再批法9.修改要领老师们可依据各自学校情况及班级学生特点自行选择适合的方法。那么,在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列几个相结合:师生互批相结合、独立批改与小组讨论批改相结合。研究的内容(三)教师个性化批语研究。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鼓励性、幽默性、协商性。针对以上研
7、究内容,我做了以下尝试:(一)读批改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往往是誊写下一篇作文时,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关注作文等级的占100%,关注评语的占40%,关注错别字的占86%,究其原因,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分数。留心错别字是教师的要求。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教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下一篇。同学与老师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
8、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考虑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