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梯形3 (2)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

ID:8501139

大小:10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0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_第1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_第2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_第3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_第4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梯形3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教学设计-----秦乐知识结构 梯形知识归纳  1.梯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梯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四边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质,此外它的上下两底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要判断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比较困难,一般用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来判断.  3.等腰梯形的性质  性质:等腰梯形在同

2、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腰相等,两底平行,两对角钱相等,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底的中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梯形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等腰梯形的性质,梯形仍是具有特殊条件的四边形,它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等腰梯形又是特殊的梯形,它的许多性质和判定方法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本节的难点也是等腰梯形的性质,虽然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等腰梯形,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容易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混淆,再加上梯

3、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对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学设计------秦乐梯形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4.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

4、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性质.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归纳小结梯形转化的常见的辅助线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梯形,并找3名同

5、学到黑板上来画,并指出上、下底和腰,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梯形的概念).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梯形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它也有它的特殊性,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l)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3)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以

6、上这一过程借助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  提醒学在注意:  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殊条件,所以必然有不同的性质.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不能相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相等).  ③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2.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1如图,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略)  由此得出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

7、在同一高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 如图,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要证,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然后再利用,即可得出.  证明过程:(略).  由此得到多腰梯形的第一条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除此之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3.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在证明梯形性质定理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过点作交于,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实质上是相当于把采取平行移动到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平行移动(也可移对角线),这是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之—(让学生想

8、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作辅助线来解决梯形问题,多找几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见图).  (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2)“移对角线”: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