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

ID:8479284

大小:1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9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_第1页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_第2页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_第3页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劝学》教案1一、 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板书)二、 作者简介、解题1、 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2、 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

2、问)明确: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三、 疏通文意1、 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2、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3、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4、 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5

3、、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同时板书)6、重点讲解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⑤不复挺者(直)⑥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

4、“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⑦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显著。同“欲盖弥彰”的“彰”)。明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⑧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下(“上”、“下”名词作状语)饮黄泉,用心一也。7、对“跬步”加以讲解:“步”为会意字,左脚向前跨出去,右脚再向前跨出去称为一步;“跬”是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8、同时指出文中的两个错误:蛟龙为

5、人们虚构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螃蟹也会打洞,只是偶尔寄居于蛇鳝之穴,可见荀子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如同学们来得丰富。当然也有人认为荀子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才用此例。  指出教材中的一个注释错误:“功在不舍”的“舍”应为“停”的意思,注释把意思译反了。9、掌握了这些字、词、句再结合注释,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了。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把课文再齐读一遍。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6、。1、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总观点是什么?(齐答)“学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像我们写文章喜欢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提问: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  明确:因为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2、文中哪一小节是写学习的意义的?(齐答)第2节。  第2节是不是直接谈学习的?(齐答)不是。  下文哪里第一次谈到了学?(齐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前面几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这句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引导:“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则无法比较。青和蓝相比

7、、冰和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齐答)前者较后者有提高。  弯木可以变直、直木可以变曲、金属可以边锋利,这说明它们有何改变?(齐答)它们的性状发生了改变。  无论是“提高自己”还是“改变习性”都是一种变化。物可以变,那么人可以变吗?(齐答)可以。物变需要条件吗?(齐答)需要。  青要经过蓝的提纯,冰要经过水的降温,直木经輮才曲,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  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用原文回答)“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相当重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