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51196
大小:5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3-28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应当改革,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我国语文教育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这项工作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和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把握
2、。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名称确定前后,对其性质就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从语文名称确定开始,对其名称也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经过半个世纪的争论,我们逐渐接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一、“语文”名称的由来“语文”名称开始于1949年建国后第一套语文教材的出版发行。关于“语文”这一学科名称的确定,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
3、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1)《认真学习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8页。1)他在一封信中还专门谈到:“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朗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书之成效亦将减损。……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
4、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近,惟“文”字之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30页。此外,张志公先生也清楚地作过说明:1949年6月,全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烟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上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
5、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语”、“国文”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2)《张志公文集》第三卷第60-61岳,广东教育出版社。由上述论述可知,“语文”就是语言,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的,或者说是指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言语”。二、语文名称的歧义自
6、从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确定下来,人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就很不一致。一些人认为,“语文”就是语文文字;一些人认为是语言文学;一些人认为是语言文章;还有一些人认为是语言文化。(一)语文即语言文字这种释义以偏概全,其内容限于语言本体发展及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规律,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语言学,侧重于理论性。因此容易忽略文章读写、文学欣赏和创作等。(二)语文即语言文学这种释义也是以偏概全。因为文学之外,语文还有更为广泛的外延,例如:文字、文章等。尤其是选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除一部分文学作品(或节选)外,还有一部分普通文章。普通文章
7、与文学作品的比例21世纪前为6:4,而现在基本上是4:6。(三)语文即语言文章这种释义也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他曾写道:“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3)《叶圣陶答教师的一百封信》第一卷第320页,人民出版社。他十分明确地指出,建国后有人将“语文”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两种说法“皆非立此名之原意”。因为书面之“文”即不局限于单个的“文字”,也不尽属于审美的“文学”,还有实用的各体“文章”。如果要对
8、“语文”内涵作出总体概括,则“以语言文章为较切”。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文章,叶圣陶先生指的是广义的“文章”,而非文章学所研究的“文章”,即指“成篇之语言文字”,当然包括文学作品(或其节选)。因为他曾说: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近,惟“文”字之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