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49754
大小:216.5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3-28
《语文习题答案(中安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后练习]1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厉王虐,国人谤王。2.民不堪命矣!3.吾能弥谤矣。4.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王喜,告召公曰:“吾能饵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垦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献曲,史献书,师筑,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话,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督史教诲,孝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恃。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权犹其原陨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塑也?若垦其口,其与能几何?1.“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说明怎样的道理?2.召公认为为君者应该怎样治国?三、简答题1.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2.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困是什么?又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谤:议论。2.命:指厉王的各种政令。3.饵:止。4.与:赞许,在此作“助”解.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类比论证。说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
3、那样的严重后果。2.召公认为,天子处挫政事,要广升言路,了解百姓在想些+1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政方针。三、简答题1.本文记叙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评,他不听有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2.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周厉王暴虐凶殘、刚愎自用、拒不纳谏,采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堵塞的办法,来维护其独裁统治必然是徒芝的,最终注定失败。[课后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时期一都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2.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为论据来批评
4、冉有,这种论据是()A.具体事例B、历史事实c.至理名言D、科学公理3.“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出自()A.《孟子》B《论语》c.韩非子D《庄子》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自然无为B、兼爱c.仁和礼D、对比论证5.文中孔子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论据批驳冉有失职,此种论证方法为()A.归纳论证B、类比论证c.演绎论证D、对比论证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是从孔子语录中引申出来的有()A.井底之蛙B、祸起萧墙C.舍本逐末D、功亏一篑E.五十步笑百步2.T列文章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郑伯克段于
5、鄢》E.《秋水》3.下列季氏将伐辙央中的论据,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论点的有()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危而不恃,颠而不扶c.虎儿出于押,龟玉毁于朴中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E.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4.下列《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论据,是通过类比法来证明论点的有()A.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c.危而不恃,颠而不扶D、虎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E.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2.无乃尔是过与?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是社稷之臣也.5.何以伐为?6.则将焉用彼相矣?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6、”而必为之辞。8.则修文德以来之。9.既来之,则安之。四、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甘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米之。既米之,则安之。4.吾恐季孙子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五、简答题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2.孔子反对季氏伐绷与的理由是什么?3.这是一篇驳论文,孔子驳斥了冉有的哪三个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六、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
7、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无乃:是:过:以为是:(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使用了哪两种类型的论据?举例说明。2.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2))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泽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