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

ID:8437842

大小:383.00 KB

页数:156页

时间:2018-03-27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_第1页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_第2页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_第3页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_第4页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地震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领域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农村科技司-156-目录第一部分灾后村镇建筑重建技术3第二部分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技术52第三部分重要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77第四部分蔬菜和农作物恢复生产技术106第五部分震后农村医疗常识与救治技术124-156-第一部分灾后村镇建筑重建技术村镇规划技术类一、地震灾害后村镇重建规划技术(一)功能与用途用于地震灾害后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综合防灾规划技术。(二)技术要点1.城镇体系规模等级与镇乡村布局规划技术:对于高震区或地震多发区的镇、乡和村庄,在确定体系等级规模与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危害影响,参照该区域抗震设防标准,经济合理的确定高震区

2、域多震区的镇、乡和村庄规模,有条件的应逐步迁出上述地区,选择安全地带异地重建,不宜在上述地区新增镇、乡和村庄数量或继续扩大其规模。2.建设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技术:城镇建设用地选择应充分考虑地震环境因素,不应在有断层活动、断裂带发育或有地震次生灾害发生影响地段内进行建设。对于地震动峰值≥0.4的地区(10度区)不宜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在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地震次生灾害的可能影响,对易产生次生灾害源的工厂、仓库等要害建筑应布局在城镇主要城区外围并与居住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商场、学校、医院、剧院等人流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应选址于场地稳定、无

3、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影响的地段内。3.城镇绿化用地规划技术: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充与避灾疏散场所规划相结合,应根据有关规定设置必要的紧急避难设施。作为避灾疏散场所使用的公园绿地应选择在场地稳定、无不良地质灾害潜在影响的地段内,并应保证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出入通道。-156-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生命线工程:对于关系到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通讯、供电、供水、供热、燃气、消防等生命线工程,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应提高相应抗震设防等级,以减少重大灾害情况下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5.城镇道路规划技术:城镇道路系统规划除应满足一

4、般情况下的通行需要,还应充分考虑震灾影响,规划中应结合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确定主要避灾疏散通道位置,作为避灾通道使用的城镇道路,其红线宽度应满足必要的有效宽度使用要求,满足人员疏散、紧急救护、物资运输等需求。镇、乡和人口大于200人以上的村庄应至少保持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出入通道。(三)技术来源单位名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联系人:赵辉联系电话:010-,Email:zhhhf@263.net二、居住用地规划技术(一)功能与用途对居住用地内部住宅、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置。(二)技术简介1.镇、村内的居住建筑

5、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人均住宅用地面积标准、居住建筑的朝向和日照间距要求,居住建筑的朝向应利于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2.居住用地的选址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用地形态宜集中、完整。3.居住用地内的建筑设计应结合四川镇、村庄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体现地方特色,居住用地内部道路布局、宽度、建设质量应满足消防、疏散等防灾避灾需要。4.基础设施管线布置与道路建设相结合,尽量沿路镇、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敷设。-156-5.技术依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三)技

6、术来源单位名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联系人:赵辉熊燕联系电话:010-,Email:zhhhf@263.net三、村镇建设用地选址技术(一)功能和用途用于灾后重建中各类建设用地的合理选址。(二)技术简介建设用地选址遵循以下原则:1.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2.建设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开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滑坡、风灾、发震断裂等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2)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3)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

7、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3.在不良地质地带严禁布置居住、教育、医疗及其他公众密集活动的建设项目。因特殊需要布置本条严禁建设以外的项目时,应避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体系,并应制订整治方案和防止引发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4.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下列危险性地段,禁止进行农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既有建筑工程必须进行拆除迁建,基础设施现状工程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场地破坏作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1)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场地;-156-2)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3)行洪河道;4)其他难以整

8、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对潜在危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