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ID:8424575

大小:34.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7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_第1页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_第2页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_第3页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_第4页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5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旨在通过银行债权保护手段对企业偿债行为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银企信用扭曲的症结及其治理途径。 一、银行缺少强有力的债权保护手段是银企信用扭曲的

4、主要原因 银企债务契约的存在,赋予银行对其资产的保护权:其一,在企业有偿债能力而不承认或不履行债务时,通过法律上的民事债权制度和民事诉讼与执行制度保障债务的履行。《民法通则》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其二,在企业丧失清偿能力,对到期债务无力还清时,可以运用迫使企业破产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的控制,《破产法》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 可见,依法还债和债权人破产申请的提出是促使企业如约履债、银行债权保护的基本手段。两种手段运用

5、效果好,则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强,反之,则弱化。目前,我国银企信用扭曲的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两大手段的运用不力而引起的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弱化。 (一)依法偿债对企业偿债行为的约束力有限,银行债权保护难 依法偿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偿债判决执行难。现实生活中,银行打赢了官司得不了钱的现象,十分普遍。来自基层的情况表明,近两年来,银行通过依法起诉手段收回贷款的比率愈来愈低。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整体执法环境欠佳,另一方面源于地方政府的干预。 (二)债权人破产申请提出作为企业债务约束、银行债权保护手段的作

6、用几乎没有得到发挥 目前,我国的破产案件几乎都是在债务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实施的。从驻马店地区的情况看,尚没有债权人提出破产的先例。原因无外乎有以下两点: 1.银行缺乏宣告企业破产的主动性。现实的情况是:银行不愿意提出企业破产,不仅如此,而且还在企业申请破产时,千方百计加以阻挠。这是由于:①银行经营目标短期化。破产使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清晰化,明朗化。由于破产企业债权清偿率低,破产的直接后果是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明显减少及由于呆账损失的冲销而引起的银行经营收益的减少或亏损的增加,从而直接影响经营者的政

7、绩。②破产操作不规范,银行资产风险加大。现实生活中,以破产为名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相当突出,这种行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屡屡得逞。1996年我国颁布了《贷款通则》,明确规定了逃废银行债务的处罚细则,但收效甚微。③破产手段的启用难以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生应有的威慑作用。在我国现有企业体制下,企业破产与否,与经营者关系不大,而且,由于缺乏来自所有者的有效监督与激励,经营者缺乏为消除破产隐患而对企业付出最大努力的动机与压力。 2.银行左右企业破产的能力受到牵制。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破产决定是债权人或债

8、务人为保护自己权益而做出的独立的、市场化的行为选择,在我国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很难想象,破产能够在地方政府的反对下进行。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维护社会稳定职能决定了其对企业破产的消极态度———破产必然引起失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当然,这种消极态度是针对真正的破产而言,至于以逃债为目的的假破产,则另当别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制度性因素是形成这种现状的根源。 其一,大一统的国有银行体制,掩盖了银行经营中的问题,使银行成为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承载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