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16109
大小:1005.50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3-26
《济南市北园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工程说明 一、工程概况 北园大街位于济南市主城区北部,东起电建路,西至二环西路,全长约13公里,现为主城区内铁路以北地区唯一的一条全线贯通的东西向交通干道,也是济南市区一条重要的对外通道。此次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道路、高架桥梁、地面桥梁、地下管线及设施、快速公交、两侧环境六项内容。地面道路西起二环西路东至电建路,全长13.02公里;高架桥梁西起济齐路西侧东至二环东路全福庄立交,全长11.55公里;地面桥梁包括二环西路至电建路之间的七座地面桥梁;地下管线范围与地面道路工程范围基本一致;快速公交西起黄岗路枢纽东至二环东路立交枢纽,全长10.2公里;
2、环境建设西起二环西路东至电建路之间道路红线以外的环境整治与地块开发建设。建设地面道路红线按宽60m控制,匝道落地、主要交叉口段按道路红线70m控制。地面道路分为中央绿化分隔带,上下行机动车道,两侧绿化带,慢行一体车道。本施工方案为第四标段,桩号为k3+872~k5+016,全长为1144m。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高架道路为机动车快速道路地面设置快速公交系统地面道路为城市次主道。 2、设计车速:快速路主线设计车速60km/h,平行匝道设计车速40km/h,垂直匝道设计车速30km/h。 地面道路设计车速40km/h。 立交主线设计车速60km/
3、h;立交匝道设计车速40km/h,条件受限时按30km/h控制。 设计荷载: 高架快速路、上、下匝道设计荷载:城-b级 立交主线及匝道设计荷载:城-b级 地面桥梁设计荷载:城-a级 地面道路设计轴载:bzz-100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cjj77-98)取用。 道路标准横断面组成为:6.5m中央分隔带+2×13.75m机动车道+2×3m绿化带+2×10m慢行一体,红线宽60m。 3、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4cm,中粒式砼5cm,粗粒式砼6cm,水泥稳定碎石32cm,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碎石
4、灰土25cm。 非机动车道:细粒式砼3cm,中粒式砼5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碎石灰土20cm。 人行道结构:彩色砼厚12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碎石灰土20cm。 4、排水工程 雨水工程:管道采用钢筋砼i级管,管径有dn500、dn600、dn800。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管道基础采用120º砼基础,20#砼,雨水斗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斗;ф500管道采用ф10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ф600~ф800管道采用ф125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 污水工程:采用树脂玻璃钢夹砂管,承插接口,弹性橡胶圈密封,管径有dn500、dn
5、600、dn800,管道基础采用砂基础,ф500管道采用ф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ф600~ф800管道采用ф125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 5、其他管线情况全线新建管线包括电力、燃气、热力、给水、弱电、路灯、交警。 6、本合同段桥梁结构 本合同段桥梁施工范围k3+872~k5+016含主线桥,e匝道f匝道桥,西工商河地面桥。 6.1主线桥上部结构 主线桥上部结构从第26联到35联共10联,第26联为30+33+2×30m,四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第27、28联为30+35+30m,三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第29联为4×30m四跨预
6、应力砼连续箱梁,第30、32联为3×30m三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第31联为30+33×2+30m四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第33联为27+35×2+27m四跨一联预应力连续箱梁,第34联为30+35+31+35+30m五跨一联连续预应力砼箱梁,第35联为3×40m钢梁结构,e匝道为4×30m四跨预应力箱梁,f匝道由5×30m连续箱梁,地面桥为预制空心板。主线桥桥面宽23.5~43.5m。根据桥面宽度分为单箱5室~9室间,e、f匝道宽7.5m为单箱3室。主线桥砼箱梁底两侧各8.9m为平顺曲线,中部为平底。匝道箱梁底为半径不等的曲线。主线桥钢梁底两侧为曲线,底部为平底
7、,整联钢梁由16块厂内制作的钢梁现场拼接。 6.2主桥预应力布置 6.2.1现浇箱梁预应力采用φs15.24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12~19型群锚,两端张拉,锚下控制应力pk=0.7fpk. 6.2.2箱梁横梁内横向预应力采用φs15.24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固定端锚头锚具采用12~15p、15~19p型锚具,张拉端采用12~15型群锚,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一端张拉,钢梁预应力为双向预应力,纵向锚具采用15~30型锚具,横向锚具采用15~40型群锚;匝道桥梁,锚具采用12~15型群锚。 6.3主线桥下部与基础 主线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