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2916

大小:1.5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8-29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铁路中学高2024届高一(下)第一次3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0km-1kmB.1km-2kmC.2km-3kmD.3km-4km2.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海陆C.矿产D.交通【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非洲人口密度在0-1km约10人/km2,1-2km约10人/km2,2-3km约18人/km2,3-4km约10人/km2;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2-3k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读图可知,欧洲人口分布都是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冷,不适宜人类居住。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高海拔地区,非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海陆、矿产、交通也能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4.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地域开发程度D.国家发展政策5.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 【答案】3.D4.A5.D【解析】【分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中部密度小于东南部;总体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地域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南部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D正确。其它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江苏省的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江苏省南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2013年GDP总量达到了3.6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超过70%,所有县(市)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其中7个县(市)进入前十。某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持续外迁。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少东南多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7.若A地区人口密度少于周边地域,关于该现象的原因表述中,最可能的是()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图中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人口分布的差异应该表现为西北、东南的差异,BCD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持续外迁,表明当地人口整体上密度下降,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应向密度较高地区迁移,2010年等人口密度线位于1990年等人口密度线东南方向,因此该地区人口分布西北少东南多。故选A。【7题详解】据上题分析,2010年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人口密度应该小于25人/平方千米,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更优越,水源充足、资源开发、交通便利皆有可能,而地势高峻则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应低于周边地域。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势高峻说明海拔高、气温低,地势坡度大,不适合人类居住。2019年以来,江苏省各城市逐步放宽落户政策。图为江苏省2016--2021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年份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A.2016年B.2018年C.2020年D.2021年9.江苏省2016~201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环境质量C.经济水平D.落户政策10.针对图示中江苏省人口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减轻养育负担②消除性别歧视③延迟退休年龄④提高教育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8.C9.A10.B【解析】【8题详解】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读图可知,2020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为0,同时人口机械增长率也较低,二者相加数值比其他年份地低,可判定图示年份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2020年,故选C。【9题详解】读图可知,江苏省2016~201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处于降低阶段,说明此阶段人口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其中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为重要因素,A对;环境质量提高,落户政策的放宽以及较好的经济水平是人口迁入的拉力,与题意不符,排除BCD,故选A。【10题详解】图示所反应的信息为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正在面临负增长以及人口机械增长率在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快速上升,说明当地就业环境较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较好,但是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可采取减轻养育负担和延迟退休年龄,消除性别歧视以及提高教育水平与解决人口老龄化无关,排除②④,故选B。【点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 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A.通风好B.采光好C.防潮D.防涝【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易清扫,故①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板路面比热容小,夏季白天升温快,石板路面温度较泥土路面高,所以缓解酷暑不是石板路面的优点,故③错误;与泥土路面相比,石板路面不易渗水,故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12题详解】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小巷石板路面透水性差,路面容易积水,形成涝灾,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主要为了防涝,故D正确,对通风、采光、防潮影响不大,故ABC错,本题选D。【点睛】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就像峡谷里的风总比平原风猛烈一样,城市高楼间的狭窄地带风力也特强,易造成灾害。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 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14.影响流动人口返迁的主要因素有()①乡村基础设施②产业结构调整③城市人口政策④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图中显示,流动人口15~25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A项错误。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B项正确。流动人口中50岁以上女性数量最少,C项错误。返迁人口中男性比重最大的是40~50岁年龄段,而流动人口中男性比重最大的是15~25岁年龄段,二者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14题详解】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劣势,因此乡村基础设施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①错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城市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②正确;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城市制定的限制人口政策,使得部分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③正确;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劣势,但其依然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这说明城市环境质量并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C项正确。【点睛】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目前尚无明确、准确和统一的定义。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internalmigration)。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45亿人。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回答下列问题。生活类型富裕型小康型宽裕型温饱型可承载人口(万人)853589389410433011737015.由上表可以看出(  )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16.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由上表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A正确;土地人口承载力不一定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错误;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反相关,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②④正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①③错误。故选C。【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18.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故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必备条件,城镇作为人口聚集地,更应满足水源需求才能发展,据此,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在绿洲部位,选D。【18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旱,水源成为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选B。【点睛】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旱,水源成为区域产业分布、城镇分布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成为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19.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0.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答案】19.B20.C【解析】【分析】【19题详解】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较小。读图可知,乙地土地价格最高,接近市中心地区,应为中心商务区,B正确。甲和丁地价低于周边,不符合中心商务区特征,A、D错误。丙人口密度最大,应为住宅区,C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甲处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应为工业区所在地,A错误。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误。丙地人口密度大,土地价格较低,应为住宅区,C正确。丁位于城郊,土地价格低,一般基础设施较差,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布图,图中的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m而设计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22.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出现在(  )A.城市西南部B.城市东南部C.城市东北部D.城市西北部23.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功能区是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B.城市功能区是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断集中体现C.城市功能区中,工业区用地面积比例是最大的D.城市的商业区只形成于城市中心位置【答案】21.C22.A23.B 【解析】【21题详解】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分布特点进行判断,功能区①位于城市中心,应该是商业区;功能区②分布于商业区外围,且面积大,应该是住宅区;功能区③位于城市边缘,应该是工业区。C正确。故选C。【22题详解】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该城市为欧洲西部沿海城市,西南部临海,位于上风向地带,有公园,因此最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A正确。故选A。23题详解】随着城市功能增多,规模扩大,各类功能用地日趋分化,从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功能区,A错误。在各功能区中,住宅区的面积比例是最大的,C错误。城市中心区往往形成商业区,但并不是所有的商业区只形成于城市中心区,D错误。城市功能区是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断集中的体现,B正确。故选B。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身高攀比”日趋激烈,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也应运而生。口袋公园利用城市中老旧“边角料”的改造,重新焕发新生。近年来,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国内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导致口袋公园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扩张B.城市密度变大C.城市绿地太少D.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5.下列关于口袋公园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选址灵活②分布面广③规范统一④职能多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口袋公园建设中,为防避城市内涝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优化城市主干道路,立交桥底下禁止建设口袋公园B.完善排水设施,口袋公园建设需协调城市管网分布C.发挥口袋公园生态效益,种植可吸取地下水的树种D.在城市高温区域建设口袋公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答案】24.D25.A26.B【解析】【24题详解】 根据文字信息可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城市扩张,城市密度加大,导致城市绿地减少,增加许多小块、分散的闲置土地,为口袋公园的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增加了对公园、绿植的渴望。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因素,D正确;A、B、C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的,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口袋公园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以及小块现状绿地等打造,选址灵活,①正确;口袋公园选址可能性多样,分布随机性高,能灵活的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隙之中,②正确;口袋公园的常见布局位置,又分为街角、街区中部、跨越街区等不同的类型,具体建设形态受周边要素影响,可以呈现不规则的特征,③错误;口袋公园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属于承担城市绿地的功能,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26题详解】立交桥底下建设口袋公园,可以发挥绿地的增加下渗、迟滞径流,缓解城市内涝,A错误;完善排水设施,协调城市管网分布,可以更好的发挥口袋公园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B正确;’种植可吸取地下水的树种,城市地区地下水补给缓慢,会导致口袋公园生态的难以持续;C错误;口袋公园面积小对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作用非常有限,D错误。故选B【点睛】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城发展的早期,街巷(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A避风B.排洪C.采光D.防盗28.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A.增强光照强度B.提高通风效果C.满足交通需求D.缓解人地矛盾【答案】27.A28.D【解析】【分析】【2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窨子屋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四面建有高墙,形似北方的四合院,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可以避风,防洪,但不能排洪,外围四壁少有窗户,因此采光效果不好,A正确,BC错误;具有防火防盗功能,但不是自然环境功能,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由0.9左右,缩减为0.4左右,体现出街巷的宽度变小了,主要是街道变窄,随着人口的增加,向临街位置增建了房屋,建筑物变得更密集了,降低了光照强度和通风效果,AB错误;街道变窄,更不利于车辆的穿行,C错误;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叙利亚多年内战造成了人数巨大的难民群体,大多数的难民涌向欧洲,引发欧洲难民危机。下图为叙利亚难民迁移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叙利亚难民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的原因是()①土耳其战争难民较多②土耳其环境容量大③两国文化、宗教相近④迁移路径较短且安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0.叙利亚大量人口迁入欧洲引发难民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短时间内冲击当地公共资源B.难民与欧洲居民产生激烈冲突C.难民迁入破坏欧洲生态环境D.引起了欧洲居民长期就业困难 【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叙利亚难民是叙利亚多年内战造成,不是土耳其战争难民,①错误;难民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并没有留在土耳其,因此不是土耳其环境容量大,②错误;叙利亚和土耳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③正确;由图示可知,叙利亚难民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的迁移路径较短且安全,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叙利亚大量人口迁入欧洲短时间内会冲击当地公共资源,A正确;既然允许难民迁入,可推测难民与欧洲居民短时间内不会产生激烈冲突,B错误;难民的迁入对欧洲生态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欧洲劳动力短缺,难民的涌入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会造成当地居民就业困难,D错误。故选A。【点睛】叙利亚危机爆发后,数十万难民经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进入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的主要因素是欧洲经济发达、宗教、政治等原因。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布。2003年该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2012年增加到330平方千米。图2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1)指出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2)推断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简述理由。(3)分析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答案】(1) 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工业用地减少了20%多。(2)城市化发展特征: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原因: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政府办事效率高等。(3)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也急剧增加,城市空间逐渐变窄,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与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主要从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工业用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服务业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用地有所增加,从居住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从工业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工业用地有所减少,减少了20%多。【小问2详解】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主要从城市人口,城市用地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进行分析,从城市人口的角度来说,城市人口的增加,从城市用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理由主要从就业,收入,基础设施,与政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城市就业机会多,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工资收入高,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政府办事效率高。【小问3详解】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主要从城市病,住房需求,城市空间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城市病的角度来说,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与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从住房需求的角度来说,由于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会急剧增加。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说,人口负荷压力的不断扩大会导致城市空间逐渐变窄,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由于城市空间逐渐变窄,所以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司马迁线”和今天的农牧分界线“胡焕庸线”均不同程度地穿过了山西省。前者是一条阶段性的分界线,它只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直至今天,这一格局仍未改变。材料二 “走胡线”体验者借由这两条规律线的位移来理解山西诸多人文现象的自然本质。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下图为“走胡线”山西段徒步主干线示意图。(1)分析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2)分析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的原因,并推断农牧分界线变化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答案】(1)发展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汾河流经,水源充足;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谷地气温较高;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等。(2)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需要大量的耕地,草地被大量开垦;农耕收入稳定且大于游牧收入;矿产资源开发等。变化:林草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多发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司马迁线”和“胡焕庸线”、“走胡线”等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古文明遗址分布的原因、农牧分界线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也就是聚落兴起的主要区位。自然原因: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自然条件;人文原因:历史、农耕条件、人口数量、交通等。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主要分布在汾河附近,水源: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谷地地势低洼,气温较高。人文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农耕便利,农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人口众多;发展历史悠久,人类活动程度高,文物古迹遗留多。【小问2详解】原因:结合材料可知“司马迁线”是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明显是向西北内陆地区转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增长快,需要大量的耕地来获取更多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而且农耕是定居,收入稳定,大于游牧的收入;到了近代黄土高原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也是导致该地区人口增加、农耕规模扩大的原因。变化:在农牧分界线变化区内由于人口增加,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极易造成该地区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农业灌溉等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在地形起伏较大或河谷地区还容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城市功能区布局比较合理,①②③④代表城市常见用地和仓储用地。 (1)判断①③代表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2)列举图示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区位选择的理由。(3)说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在M位置选择的有利条件。【答案】(1)①商业用地;③应为工业用地;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西南和东北方向,故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或西北风。(2)水厂位于河流上游,能够获得洁净水源;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流下游,能够集中处理污水。(3)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为便宜,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客货流量大,能够扩大服务范围。【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布局、商业区位选择等内容,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主要从其所处的位置和面积大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①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的区域,应为商业用地;②类型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和商业区附近,靠近交通干线,应为仓储用地;③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占地面积较广,应为工业用地;④类型占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应为居住用地。工业区一般位于单一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城市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据此可推断出城市的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西南和东北方向,故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小问2详解】 水源厂为整个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所以为获得洁净的水源,水厂应设置在受污染小的河流的上游;污水处理厂需要对整个城市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所以为能更好地处理城市产生的污水,污水处理厂多分布在流经城市的最下游。【小问3详解】M处的有利条件,应从M处的区位条件来分析,M位于城市外围,有火车站。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且能够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客货流量大,能够扩大服务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