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2796
大小:434.2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8-29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距今二三万年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与殷商的存在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西周初期,高爵位诸侯往往被分封在中原地区。东周时,中原诸侯众多,封国林立,因扩张受限和周边侵扰,多国衰落;边地诸侯国却因扩张便利往往形成大国。这表明A.分封制已不合时宜B.地缘因素影响政治的发展C.中央集权遭到威胁D.边地诸侯取代高爵位诸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东周时期的中原和边地的诸侯国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说明的是地缘因素影响政治的发展,B正确;分封制不合时宜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排除;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3.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政治主张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户籍情况如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当是时,天下主客户:自至道末四百一十三万ニ千五百七十六,天禧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ー,客户不预焉。”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分天下为十五路”可以判断,这时处于宋代(宋代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制)。再结合题干信息“主户”和“客户”等,这是宋代对户籍的划分制度,C项正确;战国时期和汉代都没有出现“路”,排除AB项;元朝实行行省制,最高等级机构不是路,排除D项。故选C项。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上海地区,中外相安,照常通商。I860年,在英法联军欲大举进犯大沽地区时,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人却与侵略军头目们商议“借师助剿”之事。在他们的乞求下,英法两国留下部分士兵,以保障上海地区的安全。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B.地方员官主动适应国际潮流C.地方自主性得到增强D.部分官员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政府与英法联军激烈斗争的时候,在中国的上海地区却是“中外相安”局面,当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天津大沽口地区时,两江总督却乞求英法两国“留下部分士兵,以保障上海地区的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据此可知清朝地方官员并没有将中国看成一个整体,对于外来侵略没有丝毫的民族观念,只求自保,这充分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的部分官员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D项正确;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这与题干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一致,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清政府部分官员的行为只为“自保”,与“适应国际潮流”无关,排除B项;上海地区的“中外相安”与两江总督和侵略军头目们商议“借师助剿”之事,充分表明清朝部分官员为求“自安”,其“自主性”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排除C项。故选D项。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D;根据题中关键字眼“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可知,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此ABC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对题干材料加以解读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和抵制,这种现象是新文化运动对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展开猛烈批判的结果,说明了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已经被动摇。故选C。AB项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的解放和平等。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提倡新道德,妇女的意识也得到觉醒。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也需要掌握。8.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A.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至1954年”、“天津工业企业……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天津工业企业抽调人手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天津和其它地区作比较,无法体现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1949年到1952年,排除B项;材料也未涉及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9.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展开。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所有制结构B.分配原则C.经营管理方式D.市场导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出现股份制,A项正确;农村经济改革也涉及分配原则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不属于突破主要体现,排除BC;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所以选A10.下表为新时期我国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该数据可以反映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2年77.98%13.81%8.2%1990年76.09%1347%10.43%2010年45.3%14.5%40.2% A.女性就业人数持续增多B.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C.改革深化加速社会发展D.现代企业建设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数据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第一产业中女性比例下降,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体现了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加速社会发展,所以C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无法得知具体人数变化,所以A错误;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所以B错误;材料内容是女性从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比例,没有体现“现代企业建设成效显著”,所以D错误。11.罗马帝国皇帝韦柏芗(公元69—79年)即位后,吸收行省大奴隶主广泛参政任职,使其成为帝国的重要支柱,帝国政权不再限于体现意大利奴隶主的利益,开始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由此可知A.意大利奴隶主利益受到损害B.罗马帝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罗马帝国统治基础得以扩大D.行省地位上升加速帝国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政权不再限于意大利奴隶主利益,而是吸收行省奴隶主参政任职,这使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得以扩大,故C项正确;吸收行省大奴隶主参政任职,有利于笼络行省上层,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更好维护意大利奴隶主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吸收行省奴隶主参政,并不会改变罗马帝国的性质,故B项错误;帝国行省地位的上升,有利于缩小行省与意大利的差异,降低行省的离心倾向,有利于增强帝国的向心力,故D项错误。12.某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扮演的角色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请判断该角色属于哪个阶层A.刹帝利B.吠舍C.首陀罗D.婆罗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等级制度中,刹帝利是第二等级,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A项正确;吠舍属于第三等级,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B项排除;首陀罗是第四等级,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排除C项;婆罗门是第一等级,掌握神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3.某一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希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些字母西传形成希腊字母进而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这一地区是A.古代希腊B.西亚的腓尼基C.古代罗马D.古代印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腓尼基字母共有22个,这些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这些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都排除。14.“撤回忠诚”是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封建关系的法律特性,意即封建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中,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以上材料说明欧洲中世纪A.城市平民拥有充分的自由B.实现了领主统领一切C.政治上没有实现中央集权D.证实了领主附庸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可以看出,欧洲领主与附庸之间契约对双方均有约束,其关系具有双向契约特征,说明欧洲中世纪政治上没有实现中央集权,C项正确;城市平民拥有充分的自由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实现了领主统领一切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当时领主附庸是不平等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深入发展,航海探险需要探险人具有科学的头脑、理性分析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还需要适宜的探测工具和不断改进的航海技术等。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B.有利于科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C.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D.得益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的深入发展,使得航海探险需要探险人具有学的头脑、理性分析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还需要适宜的探测工具和不断改进的航海技术等,这必然反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A项正确;科学精神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出现了,排除B项;理性主义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C.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是在19世纪,故B项错误。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故C项错误。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17.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派,故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C项符合题意;近代科学在18世纪前就已产生,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也未提及任何法律性文件,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当时不存在深入发展的说法,排除D。18. “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它”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让其继续存在,为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故选A;法国大革命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并未让国王继续存在,排除B;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其不存在推翻专制国王的问题,排除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并未让国王继续存在,排除D。19.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称为“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沙子扭成的绳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A.共和制B.总统制C.两党制D.联邦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美国通过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2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发明者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 哈格里夫斯、瓦特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多为技术工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如诺贝尔、西门子等多为科学家,两者的不同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C项正确;发明者出身决定研究成果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22.1890年,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写信道:“在理论上,我在这家报纸上看到的是歪曲得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他们)不顾一切现实条件进行斗争”,“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应该向工人学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被社会所抛弃B.恩格斯认可萨克森工人报的斗争方式C.应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D.法国工人阶级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在实践上,(他们)不顾一切现实条件进行斗争”“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应该向工人学习。”体现的是恩格斯主张工人运动应该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更好的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C正确;马克思主义学说至今仍然有生命力,A排除;B说法与材料“在实践上,(他们)不顾一切现实条件进行斗争”矛盾,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3.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认为各国革命发生会有先有后,并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改变了传统的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同时发生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激发了俄国革命者的斗争信心C.借鉴了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D.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国情结合的产物,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是有利于激发俄国革命者的斗争信心,B项正确,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成功的革命经验可以借鉴,排除C项;该理论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4.通过表格,判断此时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年425.1355118.217330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增幅(%)330.89367.2649.0930.48A.工农业均衡发展B.轻工业优先发展C.重工业优先发展D.农业优先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钢、煤炭等重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很大,而棉织物、谷物产量增幅较小,说明当时苏联经济发展不协调,这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有关,C项正确;工农业均衡发展、农业优先发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D项;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一直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轻工业优先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25.下图为二战时期的漫画,图中牛头下刻着纳粹符号,牛身上则写着诸多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的名字,图中的文字为“吃草的是牛头,挤奶的是牛身”。漫画说明A.纳粹迅速占领了诸多欧洲国家B.欧洲被占领国承受了沉重的战争负担C.德国法西斯势力赢得大量盟友D.法西斯主义给欧洲带来了大量的财富【答案】B【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及相关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把二战时期被纳粹占领的一众欧洲国家,描绘成纳粹操控的大奶牛,意在说明欧洲被占领国承受了沉重的战争负担,B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纳粹“迅速”占领了诸多欧洲国家,排除A项;纳粹剥削着奶牛不能说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是德国法西斯的盟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法西斯纳粹通过占领欧洲诸国获得了大量资源,给欧洲带来的是掠夺与灾难,并非大量财富,排除D项。故选B项。2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发动了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斗争运动。以下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B.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西方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掀起有色人种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鼓舞了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故B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掀起的以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与黑人争取民权问题不相关,排除A;1955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与美国黑人发动了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没有关系,排除C;新殖民主义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与美国黑人发动了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没有关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此次黑人民权运动有推动作用”,联系所学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2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为适应这一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赶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满足世界各国越来越发展的对外贸易,为各国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各国于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D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排除B项;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排除C项;故选D项。28.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反全球化的运动也在暗流涌动。反全球化势力一直与助推全球化势力相伴相随,全球化的问题凸显时,自然就使得反全球化势力的影响增大。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不适应时代发展B.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C.面临严重的挑战D.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全球化的问题凸显时,自然就使得反全球化势力的影响增大”体现的是逆全球化行为对经济全球化起到阻力作用,C正确;经济全球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A排除;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的地位,B排除;材料与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无关,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29.欧洲文明自古以来辉煌灿烂,影响世界文明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惯……罗马人发展的最终的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自然法不是起源于司法实践,而是从斯多葛派关于有一个理性之神统治宇宙的思想中产生。或者,用西塞罗的话来说,自然法超出于单纯的风俗习惯或公众舆论之上,“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400一1900年欧洲最大的城市(部分)(单位:万人)。1400年1700年1900年巴黎(法)27.5伦敦(英)55伦敦(英)648米兰(意)12.5巴黎(法)53巴黎(法)33威尼斯(意)11.0那不勒斯(意)20.7柏林(德)242.4格拉纳达(西)10里斯本(葡)18.8曼彻斯特(英)125.5热那亚(意)10阿姆斯特丹(荷)17.2伯明翰(英)124.8塞维利亚(西)7威尼斯(意)14.4莫斯科(俄)112——摘编自田德文《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900年欧洲最大城市两个阶段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欧洲最大城市变迁的原因。【答案】 (1)原因:受到自然法和理性的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法体系较为完备;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平等观念等,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2)变化:从材料阶段的数据来看,1400年的巴黎城市化水平最高;1700到1900年的伦敦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惯……罗马人发展的最终的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自然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体系完备、迎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变化: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1400年的巴黎城市化水平最高;1700到1900年的伦敦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根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英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点睛】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极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摘自《独立宣言》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有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议员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庭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三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四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则?(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案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的。(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1)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2)内容:扩大或者保障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意义:为君主立宪制的实行奠定法律基础。(3)解决“主权问题”的方式: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实行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各州也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解决“中央集权问题”的方式:在政府内部依照分权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法院、总统内阁掌握,相互制约。(4)趋势:民主政治的建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可得出天赋人权;根据材料“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得出自由平等权力;根据材料“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极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可得出体现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2)内容,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有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逐渐建立议会为中心的君主立宪政体,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扩大或者保障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该法案为君主立宪制的实行奠定法律基础。 (3)解决“主权问题”的方式,根据材料“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结合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邦联政府,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地方各州权力大,为解决国家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而采取联邦制,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保留一定的权力;解决“中央集权问题”的方式,根据材料“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法院、总统内阁掌握,相互制约。(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因此材料内容都体现了英法美德国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建立民主政治的趋势。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规则、新兴经济体被“边缘化”、“外围化”的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全球化再平衡的挑战,国家利益主导下的霸权困境、多层次治理模式下的规则困境、多极化趋势下的公共选择困境日趋严峻,全球经济治理亟待转型。“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路”建设的视角》(1)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答案】(1)特点: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主导;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形成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新兴经济体被“边缘化”、“外围化”。(2)“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其实起初的;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可知,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主导;根据“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可知,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根据“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可知,形成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根据“新兴经济体被‘边缘化’、‘外围化’”可知,新兴经济体被边缘化、外围化。 (2)理解:依据材料中“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全球化再平衡的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亟待转型”“(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其实起初的,它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是“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