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宿州市城区高中生超重肥胖率流行趋势调查——宿州城区四所高中2019年、2021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宿州市城区高中生超重肥胖率流行趋势调查——宿州城区四所高中2019年、2021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童年和青春期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得的许多疾病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或是成为成年后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和超重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严重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影响青春期的代谢,可能伴有代谢综合征。如今高中生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肥胖除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之外,还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据报道,许多国家的儿童肥胖率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国家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变化。在美国,1974~2004年的30年间,肥胖和超重率分别由5.2%和10.2%上升到17.1%和16.5%,2012年2~19岁儿童的肥胖和超重患病率分别为17%和15%,而2005~2012年这一比例并未继续上升。在中国,2012年全国调查报告显示,6~17岁儿童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为6.4%和9.6%,自2002年以来分别增加了204.8%和113.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未来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将继续上升。因此,儿童健康,尤其是肥胖问题,应该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宋逸、罗冬梅等对198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738523名13~18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13~18岁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身高、体重不断增长,BMI指数随着年度的增长也不断增长。2020年教育部第八次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2019年和2021年宿州市城区高中生体质健康调查中有关身高、体重和体重等级的数据,探讨宿州市城区高中生的超重、肥胖状况,为预防高中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宿州市城区背景相似的四所高中2019年和2021年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个年级89个教学班的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的学生数据年级、性别、身体形态均完整。(二)研究方法对所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利用Excel表格进行处理,采用国际通用的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指数(kg/m2)=体重(kg)/身高2(m)得出体重指数数据。根据2014年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BMI单项评分表,高一年级男生BMI值在23.3~26.3的超重、大于26.4为肥胖,高一年级女生BMI值在22.8~25.2为超重、大于25.3为肥胖;高二年级男生BMI值在23.8~25.6为超重、大于26.6为肥胖,高二年级女生BMI值在23.3~25.4为超重、大于25.5为肥胖;高三年级男生BMI值在23.9~27.3超重、大于27.4为肥胖,高三年级女生BMI值在23.4~25.7为超重、大于25.8为肥胖。将所计算出的学生体重指数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三个等级,以比较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等计数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超重和肥胖人数等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超重肥胖率。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019年纳入样本量为4589人,2021年纳入样本量为4700人,其中2021年高一年级1572人、高二年级1568人、高三年级1560人,2019年高一年级1519人、高二年级1498人、高三年级1572人。2019年男生2241人、女生2348人,2021年男生2495人、女生2205人。2019年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9.22±8.24cm,2021年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0.07±8.39cm。2019年学生的平均体重为60.67±11.94kg,2021年学生的平均体重为61.43±12.94kg。2019年学生的平均BMI为21.09±3.20kg/m2,2021年学生的平均BMI为20.96±3.66kg/m2。调查结果显示,各年度中各年级人数相近,男女生人数在不同年度中存在差异,2021年男高中生人数比2019年男高中生多,2021年女高中生人数比2019年女高中生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2021年身高、体重高于2019年,BMI值随年度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二)2019、2021年城区不同性别高中生超重肥胖率
通过比较2019、2021年城区不同性别高中生超重肥胖率,2021年男高中生的超重率为15.1%、肥胖率为11.7%,分别高于2019年男高中生的超重率13.4%、肥胖率9.5%;2021年女高中生的超重率为13.1%、肥胖率为6.0%,分别高于2019年女高中生的超重率9.5%、肥胖率5.1%;不同年度男女生的超重率均高于肥胖率,且男高中生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见表2)。表22019、2021年城区不同性别高中生超重肥胖率(三)2019~2021年城区不同年级高中生超重肥胖率表3数据显示,2019年高一超重人数为203人,超重率为13.4%,肥胖人数为88人,肥胖率为5.8%;2019年高二年级超重人数为140人,超重率为9.3%,肥胖人数为139人,肥胖率为9.2%;2019年高三年级超重人数为192人,超重率为12.2%,肥胖人数为104人,肥胖率为6.6%。表32019、2021年城区不同年级高中生超重肥胖率
2021年高一年级超重人数为221人,超重率为14.1%,肥胖人数为133人,肥胖率为8.5%;2021年高二年级超重人数为196人,超重率为13.1%,肥胖人数为139人,肥胖率为10.9%;2021年高三年级超重人数为247人,超重率为15.8%,肥胖人数为128人,肥胖率为8.2%。通过比较可知,2021年高一年级男女生总体肥胖率和高二、高三年级男女生总体超重率均高于2019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讨论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超重肥胖率可知,2021年男女高中生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19年男女高中生的超重率、肥胖率;不同年度男女生的超重率均高于肥胖率,且男高中生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2021年高一年级男女生总体肥胖率和高二、高三年级男女生总体超重率均高于2019年。青春期肥胖和超重与一系列短期和长期后果有关,包括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直接不利影响,以及导致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风险增加。青少年时期不健康的体重状况和肥胖相关行为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成年。时间点是治疗和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关键干预阶段。近年来,预防儿童肥胖的努力显著增加,并且取得了相对成功,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总体人数在不断增加。受肥胖和病态影响的人群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近年来这一现象非常明显,欧洲国家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由2010年的六分之一增加到2019年的五分之一。本研究显示高中生的超重率高于肥胖率,这一结果接近SarokhaniD的Meta分析结果:超重的患病率高于肥胖,差异为1%;小学生的肥胖患病率高于中学生;初中生的患病率高于高中生。
此外,男孩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高于女孩,城市男孩的患病率最高,这与中国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后勤分析结果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肥胖。在西方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社会上存在着对男孩的传统偏好,尤其是在中国,男孩可能比女孩享受更多的家庭资源。尽管男孩的肥胖和超重患病率高于女孩,但女孩的肥胖率增长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在15~18岁。显然,应该更多地关注男孩和女孩的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