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274
大小:33.7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4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可知,西周分封制下与国对称的士大夫之家拥有对领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各种权力,是一个政治单位,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打破了士大夫的宗族组织,使小家庭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基本单位,家成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A项正确;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发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西周已经实行宗法制,排除C项;战国和秦朝儒家思想受到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西汉灭秦朝,建立统一的政权汉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排除B项;C项中“开始” 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华夏认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宋人庄季裕的《味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小麦),极目不减淮北。”这说明,江南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成为必然趋势B.农业种植结构受到移民影响C.小麦种植促成经济重心南移D.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宋代西北地区大量流入江浙湖湘闽广地区,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南方争相种植小麦,这体现出移民影响了农业的种植结构,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小麦价格原高于水稻,但小麦的种植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农产品商品化主要是经济作物,排除A项;人口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而非小麦种植推动,排除C项;虽然南方小麦种植数量增加,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的农业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皇帝亲自下发公文的情况历代均有,唐宋时期,不经中书、门下程序的制敕(称为墨敕或中旨)是不合法的;皇帝的秘密谕旨不经正常程序发布,在明代开始较多使用,但是到了清代才开始制度化。这说明()A.三省体制有利于公文正规化B.权力集中促进公文制度演化C.明代公文体系缺乏制度建设D.中央集权加强改变公文发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制敕需经正常程序发布,至清代,皇帝的秘密谕旨不经正常程序发布开始制度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公文正规化与三省体制的关系,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明代公文体系的建设情祝,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5.为保障国家安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1871年,江南制造总局征聘的洋员和添置的机器到达后,开始制造林明敦式来复枪;到1873年底,枪的产量达4200支左右,造价高于进口的同类枪支,质量也不如进口枪支。这说明()A.江南制造总局贪腐严重B.军事工业的发展受技术水平制约C.民族企业缺乏科学管理D.列强借机推销机器占领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通过材料“造价高于进口的同类枪支,质量也不如进口枪支”可知,军事工业产品质量没有较强的竞争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技术水平制约的,排除B项;材料中不能体现江南制造总局贪腐严重,排除A项;材料涉及洋务企业并非民族企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列强占领中国市场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已经被打开,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后到处谈新思潮,到处都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近代国人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社会新思潮的传播,并未涉及科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开启了”,排除C项;倡导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陕甘宁边区民主政府实行奖励和扶持移民、难民的政策。从1937年到1942年夏,仅由于移民、难民开垦荒地而增加的耕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在边区,“平时一无所有的移民,一年后就可打下生产基础,两年即成为自耕农,三年以后即成为中农”。该政策的实施()A.增强了民族战争的社会力量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到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实行奖励和扶持移民、难民的政策,开垦了大量荒地,使移民、难民重新有了生活保障,为抗日战争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增强了抗战的社会力量,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否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排除C项;“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文化山呀文化山,过去登山比上天难,今朝有了共产党,带领我们高峰攀,工人上了文化山,能到月宫开矿产,农民上了文化山,火星上头去种棉.,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这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歌说明()A.文学艺术事业欣欣向荣B.民众对国家建设热情和信心 C.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显著D.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等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积极投身工农业建设,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对国家建设的热情和信息,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众对国家建设热情和信心,并非是文化事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建设的成就如何,排除C项;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1978-1986年以来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统计,表中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1982年1986年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失业(100%)5.33.22.0A.对外关系重大突破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脱贫攻坚乡村振兴D.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成就。根据材料中的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可知,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失业人数与失业率迅速下降,这主要是党和政府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经济得以发展,市场的逐步开放产生了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使得失业率下降,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突破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21世纪,排除B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十八大以来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0.苏格拉底认为,不是传统的权威、约定的流俗、俗世的习惯等决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和行动,而是要保持一颗好奇的求知心和一股执着的求知欲。要排除一切有碍于追求智慧的事物,勇敢地向智慧挺进。这一观点()A.凸显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B.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C.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D.呈现出主观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 【详解】由材料“不是传统的权威、约定的流俗、俗世的习惯等决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和行动”“要排除一切有碍于追求智慧的事物,勇敢地向智慧挺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要打破权威的束缚,强调独立思考,鼓励人去追求智慧,这表现出其对理性的尊崇,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要追求智慧,而非参与政治,排除C项;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的,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这与苏格拉底引强调的重点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1.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其他地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这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国家观念,D项正确;材料并不体现精神自由,排除A项;材料与理性主义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推动了民族国家发展,并不是欧洲的主权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用鹰形容美国,英国外交官每天收拾鸟,“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可知二战后美苏关系紧张,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A项;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度是世界科学中心,涌现出安培、拉瓦锡等一批科学家。19 世纪中叶,法国政府给予一些优秀科学家公职待遇。在光学、电学等领域颇有造诣的阿拉果曾出任法国海军和陆军部长等职,化学家、物理学家盖一吕萨克则担任过下议院和上议院的议员。政府往往还从某一具体目标出发组建垄断性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并将各类科研资源集中到巴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重点聚焦在传承文化、塑造精英、帮助学生通过国家考试上。19世纪中叶之后,法国逐渐失去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摘编自张柏春《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材料二1939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指出:“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之后,国防科学社、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重要学术团体接连成立。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把是否掌握自然科学当作判定“好的革命者”的重要标准。由于严峻的革命形势和繁重的革命任务的束缚,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时常处于“无暇顾及”状态。——摘编自尚明瑞《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在19世纪中叶之后失去世界科学中心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探索科技体制的不同点,并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探索科技体制的意义。(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作用的认识。【答案】(1)原因:部分科学家出任公职;科研机构形成垄断,缺乏竞争性;优秀科研资源过度集中,不利于地方科研的发展;理工科教育培养方向的偏离;法国政局的动荡。(答出3点即可)(2)不同点:把发展科技与革命事业相联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培养。意义: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有利于形成重视科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答出3点即可)(3)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推动;应充分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和主动性,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给予一些优秀科学家公职待遇”可得出信息部分科学家出任公职;根据“组建垄断性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可得出信息科研机构形成垄断,缺乏竞争性;根据“将各类科研资源集中到巴黎”可得出信息优秀科研资源过度集中;根据“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重点聚焦在传承文化、塑造精英、帮助学生通过国家考试上”可知理工科教育培养方向的偏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法国政局动荡。 【小问2详解】不同点:根据材料“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把是否掌握自然科学当作判定“好的革命者”的重要标准。”说明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并把发展科技与革命事业相联系;并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科技素质培养。意义:1939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党注重科技有利于团结知识分子一致抗日;也有利于形成重视科学的氛围;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对后来新中国探索科学发展提供了经验。【小问3详解】从法国失去世界科学中心地位的原因中可以得出认识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从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可以得出认识政策引导的重要性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西方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主要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17~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张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时期。——摘编自顾钰民等《西方经济学流派》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西方经济思想演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阐述: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经济思想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15~16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早期资本主义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应运而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追求对外贸易顺差,主张追求财富,这些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市场等条件。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市场调节,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的推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诞生,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增加公共开支、刺激消费等措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进入经济“滞胀”阶段,各国进行积极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模式,这有利于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之,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动,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解析】【详解】此题是开放式试题。论题:根据材料“近代西方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主要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17~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时期。”可知,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阐述:结合所学从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所产生的经济背景、影响的角度分析。15.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市易法改革。【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运用金融手段管理经济,具有超前性、灵活性;市易法的实质在于敛财,背离儒家民本思想;为专制集权体制服务;政策推行强制性,加重剥削;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任意3点)(2)评价: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和高利贷盘剥,有利于平抑物价调剂供求;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3点)。但人为破坏市场规则,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损害人民利益,增加人民负担;一定程度上造成吏治腐败和社会动荡。(2点)【解析】【详解】(1)据材料“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 %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等信息可得出政府主导,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运用金融手段管理经济,具有超前性、灵活性。据材料“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可得出市易法的实质在于敛财,背离儒家民本思想;为专制集权体制服务,具有强制性。据材料“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可得出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据材料“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可得出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2)据材料“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和高利贷盘剥,有利于平抑物价调剂供求;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据材料“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公平议价’”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据材料“收取息金和牙钱”可得出市易法推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据材料“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可得出市易法人为破坏市场规则,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据材料“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可得出市易法损害人民利益,增加人民负担,一定程度上造成吏治腐败和社会动荡。16.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李斯炽(1892~1979),天资聪颖,受学于名医董稚庵。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中医的《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引起中医药界强烈反对,他积极投入拯救中医行列。1932年成都霍乱流行,他与雷敬之等27人组成防疫小分队,活跃于疫区,免费治病救人。1936年,联合中医同仁创办《医药改进月刊》和四川国医学院,并通过自身捐款、社会募集、义务上课、借贷典当等办法将四川国医学院经营到解放前夕。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后被任命为院长,并指导全国高等教育中医教材修改工作。行医60年间,他长期坚持医、教、研结合,注重八纲脏腑辩证,参考西医辨病用药,疗效明显,名噪巴蜀。著有《李斯炽医案》《实用内科选》《金匮要略新诠》《中医内科杂病》等书。——刘乔《馆藏档案里的弃理从医名中医——李斯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斯炽的医学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斯炽作出这些医学贡献的原因。【答案】(1)贡献:积极振兴中医药事业;救治大量病人;培养大量中医人才;兼采中、西医学优势,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编写中医著作和教材,丰富和传播中医学。(任意4点)(2)原因:中医药在中国始终有其存在的必要;新中国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重视;志同道合者众多;医者仁心,社会责任感强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兼采各家所长;聪颖勤奋。(三点)【解析】 【小问1详解】据材料“活跃于疫区,免费治病救人”可得出救治大量病人;据材料“他积极投入拯救中医行列”“联合中医同仁创办《医药改进月刊》和四川国医学院,并通过自身捐款、社会募集、义务上课、借贷典当等办法将四川国医学院经营到解放前夕”等可得出积极振兴中医药事业,培养大量中医人才;据材料“长期坚持医、教、研结合,注重八纲脏腑辩证,参考西医辨病用药,疗效明显,名噪巴蜀”可得出兼采中、西医学优势,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据材料“著有《李斯炽医案》《实用内科选》《金匮要略新诠》《中医内科杂病》等书”可得出编写中医著作和教材,丰富和传播中医学。【小问2详解】据材料“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中医的《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引起中医药界强烈反对,他积极投入拯救中医行列”可得出中医药在中国始终有其存在的必要;据材料“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后被任命为院长,并指导全国高等教育中医教材修改工作”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建国后新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重视;据材料“他与雷敬之等27人组成防疫小分队”“联合中医同仁创办《医药改进月刊》和四川国医学院”可得出志同道合者众多;据材料“天资聪颖,受学于名医董稚庵”可得出天资聪颖,良好的教育经历;据“1932年成都霍乱流行,他与雷敬之等27人组成防疫小分队,活跃于疫区,免费治病救人”可得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医者仁心;据材料“行医60年间,他长期坚持医、教、研结合,注重八纲脏腑辩证,参考西医辨病用药,疗效明显,名噪巴蜀。著有《李斯炽医案》《实用内科选》《金匮要略新诠》《中医内科杂病》等书”等可得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兼采各家所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