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9943
大小:128.9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4-09-04
《个案工作社会工作第九章青少年辅导课件PPT.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Casework/个案工作青少年辅导第九章 青少年当事人1第九章青少年辅导目录青少年辅导的主要问题2青少年辅导的主要方法3青少年辅导的注意事项4 一、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特点P241-249体态:身高/体重/骨骼神经系统:脑成熟生殖系统:性成熟生理发展P242智力/情绪/人格特质性心理:性体像意识/性心理/性行为心理发展P244生物进化理论费罗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青少年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社会适应P246 第二节青少年辅导的主要问题P251青少年产生问题原因: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方面。问题行为一级犯法行为二级虞范行为(可能犯罪)三级问题行为征兆群(缺课、不愿学习、作弊等)四级不适应行为征兆群(孤立、首领欲、粗暴、不爱说话等)五级不适应性格特征(攻击性、非社会性、冲动型、自卑感等) 一、学习问题与考试焦虑P252学生身份是青少年群体所承担和扮演的主要角色,学校生活是他们生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顺利适应学校生活能使他们能够顺利接受教育,学习内化社会规则,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也可以防止个别青少年游离在社会上,被不法社会团伙利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教育期望的落空,从而导致学习上的种种问题。 一、学习问题与考试焦虑P252焦虑是生命有机体在面对自我难以抵御的压力或危机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有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的作用。焦虑是正常的,过度焦虑是不正常的。青少年学生在考试时因担心失败、害怕压力、过度紧张而表现出的较强程度的行为困扰和心理障碍,并因此形成的心理卫生问题是不正常的。考试焦虑会使学生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某种潜在威胁的恐惧,导致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而且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人际交往P253-256同辈群体是自我的重要他人。个人在同辈群体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平等对人、如何与他人交换、如何博弈。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也需要通过同辈群体实现。家庭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同龄群体或青少年团体的各自性别群体中。儿童、青少年加入同辈群体的心理需要,群体内部的发展过程的同化与分化,加大了群体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异。(一)交友(同辈关系)P253 二、人际交往P253-256生理发育、身心需要导致青少年愿意接近异性。学业紧张、传统文化习俗却限制青少年与异性接近。自由、放纵的孩子就会不计后果,铤而走险,甚至偷吃禁果,酿成苦果。自制、胆小的孩子不敢接近异性,正常的男女生交往都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都不是青少年成长的正确选择。(二)异性交往P254引导青少年了解异性交往的必要性;懂得异性交往的特征;学会在异性交往中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使彼此心情舒畅;掌握异性交往的礼节和技巧等都很重要。 二、人际交往P253-256家庭作为人类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育及行为起重要作用。(三)亲子交往P255青少年工作者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作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开始独立和孩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引导父母理解孩子对交往的渴望,对尊重和理解的珍惜;改变家长的教育思维方式。 二、人际交往P253-256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已有主见,从顺从型过渡到批判型。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动摇了。他们不再全盘接受教师的评价,而是批判地看待教师的评价。(四)师生交往P255如果教师评价学生不客观、不公正,处理事情感情用事、不尊重事实,学生就会产生对立情绪,这种情绪因教师的威压,而不能理性地宣泄,从而造成压抑。 三、偏差行为P256-257个体在没有困扰的情况下,心理所处的正常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人的心理状态分类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反应的事件。不平衡状态危机状态“偏态”会发生不适应行为: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不健康状态+“变态” 三、偏差行为P256-257偏差行为P257偏差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吸烟、酗酒、偷窃、说谎、打架、纵火、虐待等攻击他人、违抗不服从、破坏性等问题。这些行为违反了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青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偏差行为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含家庭、学校、同辈、社会、邻居状况等。 三、偏差行为257解决青少年问题,应先从健全家庭功能、改进教育制度、改善学校环境及革新社会做起。实务难题:在特殊环境下通过控制解决了的青少年偏差行为,一旦当事人回到原有环境,常常故伎重演,重蹈覆辙,使得防治工作前功尽弃。若仅仅治疗了青少年本身,而未改造其社会生活环境,则徒劳无功。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辅导介入策略中,学校社会工作辅导者认为,除了要辅导青少年本身外,还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着手。 四、青少年犯罪P257-258青少年的犯罪原因与成年罪犯有很大差别: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时期,身体发育的速度和水平超过了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容易受影响。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也就可以收到更好的实效,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心理分析(心理动力)疗法P260-261心理分析疗法又称“精神分析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它通过对潜意识、防御机制、心理冲突、移情与反移情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分析,运用倾听、解释、移情和反移情、修通等技术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治疗因素,构成心理分析治疗模式,也是其他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基础。心理分析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阿德勒、伍兹和贺理斯等人。(一)理论模式简介P260 二、认知行为疗法P262-266(一)理论模式简介P262认知行为疗法贝克认知治疗理论协助案主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情绪困扰(包括悲伤、懊悔和挫折的感觉)主要是非理性思考的产物麦克安波姆认知行为治疗认知重建,旨在改变当事人的自我语言;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当事人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 二、认知行为疗法P262-266优点:整合思想与行动、了解与实行;积极主动的人性观与处遇态度;开放吸收其他学派与技术,使治疗方法多元化。缺点:重视认知与情绪关系之分析,认知程度低的个体,如幼儿、智能不足者、严重失常者等,不适用此理论;惯用面质与驳斥,会使当事人产生抗拒;相信由谈话、训练、教导可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有过度简化咨询与心理治疗之嫌;较不关心潜意识的因素与自我防卫;工作者可能不自觉地将主流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当事人。(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优点与局限P264 二、认知行为疗法P262-266认知矫正法是在理性情绪疗法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辅导方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察觉个人的非理性的思想观念、态度,并通过自我质辩、假设最坏可能性、角色倒换等方式形成理性认知的一套操作程序,借以减弱或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三)认知矫正法——纠正考试焦虑P264 一、学习成就与完人教育P278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服务,理应对人的生命历程予以整体的动态的把握,即观照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成长和学习,培养能适应环境和知道如何学习、具有个性和充分发展的人,即培养完整的人。“完人”包括知识教育、认识能力教育和情意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与学校辅导P278学校辅导是在正常的学校教学之外对学生所做的有系统的支持与援助行动,是利用资料和技术帮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指导,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的过程。学校辅导模式应该在两个层面上确立明确的理念:哲学层面,如人性观、价值观、目标;心理学层面,如人的动机系统、人的发展历程、决定行为的因素、人格和行为改变的条件。学校辅导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克服他们在适应和发展上所遇到的困难。 三、赋权与社会整合P279青少年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在经济上、情感上、决策上都依赖于远远强于自己的成人群体。社会工作取向的充权使能模式主张增加青少年的技能,增强其所需部分,凸显青少年本身的主体意义,不再将游民学生与一般主流教育目标同等看待。社会工作取向的论述策略,是以还原青少年个人的主体价值为要旨,相关的机制体系包括警政保护体系、医疗保健体系、社会福利体系、职业训练体系以及少管所矫治体系等。 四、专业关系中的伦理问题P281(一)自主性强调自我决定和当事人有选择自己方向的自由。(二)无害性避免造成伤害,包括防止产生伤害当事人的危险行为。(三)获益性社工的最高职责就是尊重个人尊严,促进当事人的福祉。(四)公正性对所有当事人一视同仁,所有族群获得平等的对待。(五)诚信专业助人者真诚承诺并履行对当事人的承诺,以维护相互信任的关系。(六)真实性确保当事人了解诊断的意义、使用测试与报告的目的等,告知当事人他有权要求保密,并对咨询的限制加以说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