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ID:83636131

大小:884.8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生物学开学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生化反应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D.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C错误;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D正确。故选D。2.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稳态,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难以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一旦患病,就意味着内环境的pH难以维持平衡C.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其含量为体液总量的一半以上【答案】A【解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只依靠神经调节难以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B、人体患病,内环境的pH未必会改变,如白化病患者的内环境的pH可能正常,B错误;C、严重腹泻(丢失水和无机盐)后,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C错误;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其含量为体液总量的1/3左右,D错误。故选A。3.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分子,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B.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C.神经递质的释放通常需要消耗能量D.神经递质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详解】AB、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上,AB正确;C、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消耗能量,C正确;D、神经递质不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还可以向肌细胞或腺体细胞传递信息,D错误。故选D。4.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至第四级记忆B.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D.记忆的形成过程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答案】A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详解】A、人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A错误;B、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B正确;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正确;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正确。故选A。5.胃饥饿素是在人体饥饿时胃内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胃底部的P/D1细胞产生,能够随血液进入脑部,使人产生饥饿感,调节人的食欲和饮食。研究发现,人体高度紧张时,胃饥饿素的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在神经营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增加人体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胃饥饿素是一种激素,胃底部的P/D1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B.胃饥饿素能够随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结合C.人体高度紧张时,胃饥饿素的分泌减少,食欲减弱D.根据题干信息推测,人在饱腹状态下有更好的学习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1、由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叫做激素调节。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详解】A、能分泌激素的是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细胞,故P/D1细胞是内分泌细胞,A正确;B、胃饥饿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B正确;C、由题意可知,胃饥饿素能够随血液进入脑部,使人产生饥饿感,调节人的食欲和饮食,人体高度紧张时,胃饥饿素的分泌减少,食欲减弱,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推测,人在空腹状态下,胃饥饿素分泌增多,可能会有更好的学习状态,D错误。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6.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B.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不可以进行C.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调控D.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过程中不需要脊髓的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通常时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详解】A、脊髓是内脏反射的低级中枢,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A正确;B、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在低级中枢脊髓的控制下,排尿反射也可以进行,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不是完全自主的,有些反射活动同时也受大脑皮层调控,C错误;D、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过程中,大脑皮层会对脊髓进行调控,即需要脊髓的参与,D错误。故选A。7.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会减少,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其合成和分泌量呈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褪黑素会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推测褪黑素可能与生物节律有关B.褪黑素的合成量可能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C褪黑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褪黑素(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从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还可作用于淋巴细胞来增强免疫功能。【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褪黑素能促进睡眠,其合成和分泌量呈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推测褪黑素可能与生物的节律有关,A正确;B、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会减少,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说明褪黑素的合成量可能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B正确;C、褪黑素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C正确;D、褪黑素会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那对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抑制减弱,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D错误。故选D。8.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对应的液体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内,ADH在下丘脑和垂体中合成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引起ADH分泌量增加C.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图中a过程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图中b过程减弱【答案】D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为,饮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人体内,ADH在下丘脑中合成,由垂体释放,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ADH分泌量增加,B错误;C、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图中a过程减弱,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DH的释放量增加,图中a过程增强,b过程减弱,D正确。故选D。9.免疫细胞是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由免疫细胞产生D.胸腺、脾、淋巴结都集中分布有免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A正确;B、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B正确;C、有些免疫活性物质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比如溶菌酶可以由泪腺细胞等分泌,C错误;D、胸腺、脾、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地方,因此这些部位集中分布有免疫细胞,D正确。故选C。1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RA是免疫系统功能不足引起的免疫缺陷病B.细胞因子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乙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和IL-6【答案】D【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B、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C、乙类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可能会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D、研究人员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志愿者的TNF-α和IL-6的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和IL-6,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光敏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于衰老细胞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C.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有类似效应,分子结构相同D.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细胞中的含量较丰富,受到光照后结构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详解】A、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衰老细胞,A错误;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B错误;C、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与植物激素有相同效应,分子结构类似或不同,C错误;D、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较多光敏色素分布于分生组织,接收到光照之后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NAA(a-萘乙酸,生长素类调节剂)对长寿花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NAA浓度/(mg·mL-1)生根数目/条第8天总根长/mm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01.01.53.512.515.5115.110-82.14.35.013.216.0121.510-77.511.513.518.524.1216.010-63.05.57.58.510.5119.510-50001.11.15.0A.据表分析,该枝条中很可能含有与生根有关的激素B.与生长素相比,NAA的效果可能更稳定C.该实验中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有生根数目、第8天总根长D.欲探究NAA促进该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8~10-7mg·mL-1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不同。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3、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所以需要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5、凡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较高,但留芽过多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原因是芽可分泌较多的生长素;留叶过多插条易死亡,原因是叶片蒸腾作用失水多。【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AA浓度为0时长寿花枝条仍能生根,推测长寿花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与生根有关的激素,A正确;B、NAA(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等特点,B正确;C、据表可知,该实验中检测因变量的指标为生根数目、第8天总根长度,C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促进长寿花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10-7mg·mL-1左右,所以应在10-8~10-6mg·m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D错误。故选D。13.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都采用1m2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精确性C.抽样检测湖水中某种蓝细菌种群数量时,不计数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个体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以在不直接捕捉的情况下调查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当种群数量极少,调查其种群数量时,应该逐个计数。【详解】A、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所处地带狭长,调查其种群密度宜采用等距取样法取样,A错误;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1m2的样方面积适合草本植物,不适合乔木植物等其他植物,B错误;C、抽样检测微生物种群数量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记左不记右,记上不计下”的原则,C错误;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以在不直接捕捉的情况下调查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且对生物没有影响,D正确。故选D。14.若“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公式的形式表达为N=N0λt。甲、乙是两个种群,它们侵入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某时期自然增长率的值(α>0)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后,α=λB.该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增长的C.该时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D.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将一直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该时期的λ=1+α,A错误。B、虽然该时期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的,但是个体数并不一定大于乙种群的,B错误;C、该时期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α>0,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C正确;D、甲种群处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是在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不会一直增加,D错误。故选C15.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等,一生物兴趣小组构建的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B.a~b段,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为N3【答案】B【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可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B、a~b段,甲、乙种群数量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B正确;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在N2附近波动,K值不是N3,D错误。故选B。16.下列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但不是所有种群的必备特征。②若调查某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捕鱼并标记,第二次需改用大网眼渔网重捕。③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出生率最大。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计数板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于实际活酵母菌数。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①有的种群没有性别之分,如大肠杆菌种群,故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种群数量特征,①正确;②若调查某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和第二次用渔网捕鱼时,为减少误差,渔网网眼大小尽量相同,②错误;③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未必出生率最大,③错误;④计数板会将死亡个体计入,利用计数板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于实际活酵母菌数,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正确的有两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线虫是线形动物门动物的统称,由于线形动物门的物种种类繁多,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脐橙园土壤中的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0~20cm20~4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A.脐橙园中的所有线虫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随着常规区中的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分布均减少C.在不同土层中,与实验2区相比,实验1区对杂食捕食线虫相对丰度的影响更明显D.相比于不同土层,同一土层中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大【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解】A、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脐橙园中的所有线虫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常规区中的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植物寄生线虫分布增多,B错误;C、在不同土层中,与实验1区相比,实验2区对杂食捕食线虫相对丰度的影响差别更明显,C错误;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相比于不同土层,同一土层中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大,D正确。故选D。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中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的东部到西部,影响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群落类型变化的因素是光照B.通常不同群落除外貌和物种组成不同外,群落结构也存在不同特征C.草原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少且结构较为简单,动物多为挖洞或奔跑类型D.森林中有能吸收较强光的阳生植物,也有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的阴生植物【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群落类型的分类可以是自然的或人为的,生态学研究中一般采用自然分类。根据分类原则,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类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①陆地生物群落: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旱生林、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冻原、荒漠和极地一高山荒漠等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包括静止淡水(湖泊、池塘)、流动淡水、河口湾、沿岸海和深海等处的生物群落;③水一陆过渡性生物群落:包括内陆沼泽(酸沼和普通沼泽)、沿海沼泽(盐沼、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等处的生物群落。【详解】A、我国的东部到西部,影响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群落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水分,A错误;B、不同群落除外貌和物种组成一般不同,群落结构也存在不同特征,B正确;C、草原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少且结构较为简单,缺少水分,缺少较为高大的灌木和乔木,难以为动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场所,动物多为挖洞或奔跑类型,C正确;D、森林中有能吸收较强光的高大的阳生植物,也有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的相对矮小的阴生植物,D正确。故选A。19.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菊科植物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科研小组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结果如图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薇甘菊侵入某地后会完全取代该地的菊科植物C.为控制薇甘菊数量,田野菟丝子数量越多越好D.薇甘菊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地物种丰富度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推知,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故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是寄生关系,A错误;B、薇甘菊侵入某地后不一定会完全取代该地的菊科植物,B错误;C、由图可知,当田野菟丝子数量达到一定值时薇甘菊干重不再降低,田野菟丝子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C错误;D、薇甘菊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地物种丰富度降低,D正确。故选D。20.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会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上,使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要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CK作为对照组,表示无土丘区域,A、B、C、D依次表示土丘密度不断增加的4个区域(其他条件相同),下图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植物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C、D区域中,高原鼢鼠数量依次增多B.高原鼢鼠会破坏植物的根系,不利于植物丰富度的增加C.高原鼢鼠可能会改变草甸优势植物种群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会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上,使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A、B、C、D依次表示土丘密度不断增加的4个区域,说明A、B、C、D区域中,高原鼢鼠数量依次增多,A正确;B、高原鼢鼠的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C、由图中A~D组植物丰富度均高于CK组可知,说明高原鼢鼠可能会改变草甸优势植物种群,C正确;D、由图中A~D组植物生物量均高于CK组可知,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会使草甸中植物生物量下降,即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TRPV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热刺激条件下会被激活引发机体产生痛觉,同时能有效降低机体血压。TRPV1在组织损伤、热刺激和辣椒素的作用下诱导疼痛产生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产生疼痛,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辣椒素或热刺激等均会引起Ca2+内流,从而使传入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膜电位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3)TRPV1被激活后,机体内的CGRP物质会促进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填“舒张”或“收缩”)。【答案】(1)①.不属于②.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这一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①.兴奋②.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舒张【解析】【分析】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形成的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小问1详解】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这一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结合题图,辣椒素或热刺激等均会引起Ca2+内流,从而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小问3详解】TRPV1被激活后,机体内的CGRP物质会促进血管舒张,进而降低血压。22.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问题:(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与处在温暖环境中时相比,正常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散热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产热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2)为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表中的实验操作。组别处理方式观测指标实验组在家兔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①测定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对照组在家兔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②表格中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在机体的细胞内存活、繁殖,并在细胞间传播,称为胞内感染。研究人员为了探讨机体对这些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免疫作用,用小鼠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推测甲、乙、丙组小鼠中最可能出现病理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处理甲幼年时被切除胸腺,成年后让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乙幼年时被施行类似切除胸腺的手术,但不切除胸腺,成年后让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丙幼年时被切除胸腺,成年后注射来自不发生免疫排斥的同种小鼠的T细胞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答案】(1)①.下丘脑②.加快③.加快(2)①.适量胰岛素溶液②.等量生理盐水(3)甲组【解析】【分析】1、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小问1详解】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产热和散热都会加快,便于体温的维持。【小问2详解】本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该实验自变量是是否向下丘脑神经元注射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实验组),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小问3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表格甲组小鼠胸腺被切除,缺乏T细胞,失去对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乙组小鼠胸腺正常,丙组小鼠胸腺虽被切除但输入了同种小鼠的T细胞,乙、丙两组小鼠均可发挥正常细胞免疫,故甲组小鼠最可能患病。23.拟南芥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I、II、III、IV依次表示幼苗从上到下的部位。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处理生长情况弯曲情况甲不切断正常弯曲乙在①处切断慢弯曲丙在②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丁在③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2点),其在植物体内首先与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最终产生效应。(2)该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实验分析,产生生长素主要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I”“II”“Ⅲ”或“IV”)中,甲组幼苗能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①.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或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裂)②.生长素受体24.①.甲组②.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弯曲情况③.I④.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因而向光弯曲。【小问1详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诱导特定基因表达,进而产生效应。【小问2详解】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自变量是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处理的因素,因变量是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自变量为对拟南芥幼苗的处理方式,自变量为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弯曲程度,对照组通常指不进行实验处理的一组,即甲组;据表格和题图还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部位I,生长变慢,推测部位I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甲组幼苗能够弯曲生长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情况。24.东北虎和东北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但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如东北虎主要捕食大中型猎物,而东北豹主要捕食中小型猎物;东北虎主要在海拔低处活动,东北豹主要在海拔高处活动,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活动高峰期在晨昏时段出现先后错位。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东北豹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请从直接因素角度分析两者对东北豹种群密度影响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2)野外收集到东北豹皮毛后,提取DNA,通过DNA指纹技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进而进行数量估计,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用该方法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3)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这种“错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欲研究东北豹的生态位,通常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4)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条件下,则东北豹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形增长。【答案】24.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是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25.避免捕捉、标记对动物造成伤害26.①.自然选择##协同进化②.东北豹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7.J【解析】【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小问1详解】影响东北豹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2详解】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收集野外东北豹皮毛提取DNA,通过DNA指纹技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可避免捕捉、标记对动物造成伤害。【小问3详解】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这种“错位”是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长期自然选择(或协同进化)的结果;生态位包括资源、空间、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故研究东北豹的生态位时,可以研究东北豹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小问4详解】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的理想条件下,生物(东北豹)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即指数增长。25.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10.64hm2,公园内有河流等类型的湿地,是许多珍禽水鸟和鱼类的栖息地,生态功能显著。湿地公园于2006年开始建设,并对河道两岸湿地进行了改造,利用自然植被护岸,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植被群落具有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公园内的某些植物在春季开始萌动,在夏季结束生命周期,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2)土壤小动物具备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等特征,经过取样统计发现,河道两岸湿地改造前某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较多,改造后该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非常多,对该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旁边的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河道两岸湿地物种丰富度明显更高,试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3)改造后的河道两岸湿地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4)对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以保护原有植被为主要原则,适当补种当地树种。请说出不引入外来植被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从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①.水平和垂直##垂直和水平②.季节性(2)①.目测估计法②.河道两岸湿地处于水陆交接处,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能够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3)①.次生②.优势物种的取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一方面外来植被可能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另一方面没有天敌等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解析】【分析】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2、次生演替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该湿地植被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故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公园内的某些植物在春季开始萌动,在夏季结束生命周期,生命历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时间结构)。【小问2详解】用目测估计法来估计单位面积中土壤小动物种群的数量,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河道两岸湿地处于水陆交接处,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能够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与其旁边的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河道两岸湿地物种丰富度更高。【小问3详解】改造前河道两岸湿地群落已经存在,故改造后的河道两岸湿地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发生的实质或者判断标准为优势物种的取代。【小问4详解】对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以保护原有植被为主要原则,适当补种当地树种,而不是引入外来植被,理由可能是一方面外来植被可能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另一方面没有天敌等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