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3320

大小:532.4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墓葬既能体现出政治权力呈现出垄断化趋势(陪葬斧钺),也能体现出现了一定的等级以及贫富差距(墓葬大小不一致),说明当时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C项正确;“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的说法只涉及到经济方面,不全面,排除A项;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是在商周时期,排除B项;当时我国尚未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2.下表所示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铁器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墓数出土铁器墓数铁器墓数占墓总数比其中铁兵器与铜兵器比西汉早期200余6130%3:4西汉中晚和东汉2364720%1:5 A.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青铜冶炼技术的重要突破C.广州丧葬习俗观念的改变D.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早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北方铁器传播到江南、岭南地区,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以后,政府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需要,加强对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管控,导致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铁器,特别是铁兵器数量减少,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相关信息,并且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青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广州丧葬习俗观念与铁制兵器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初时期,铁器开始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不能解释材料所述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中内容是关于唐朝政府与回纥关系的信息(部分)。据表中信息可判定的史实是()内容出处(唐高宗)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旧唐书》内容出处唐肃宗李亨颁诏令曰:顷自凶渠作乱,宗社陆危,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舆而载宁,缵鸿业而攸重《唐大诏令集》十一月,戊午,回纮至带汗谷,与郭子仪军合;辛酉,与同罗及叛胡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捕虏一万,河曲皆平。子仪还军洛交《资治通鉴》 A.唐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所缓和B.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C回约对唐朝统治稳固有突出贡献D.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畅通无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与“辛酉,与同罗及叛胡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捕虏一万,河曲皆平”可知,回纥为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对唐朝统治稳固有突出贡献,C项正确;A项以偏概全,无法从唐朝与回纥的关系中推断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排除A项;B项无中生有,无法根据材料得出“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的结论,排除B项;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畅通无阻和史实不符合,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经常中断,且材料无法说明路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排除D项。故选C项。4.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元朝统治者确立宋辽金三朝“各与正统”、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弊病,任用不同民族史官修史等,反映出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元朝边疆治理及成效,排除B项;据所学,开创为少数民族修史先例的是西汉司马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元代民族交融缓和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是关于明代某一社会现象在相关史料中的记述。由此可见,当时()文献记述文献出处江南商品经济繁荣的苏州,“洞庭之民,鲜务农耕,多商于远”嘉靖时期《吴邑志》卷首福建福州“间巷少年仰机利,泛淇渤危身取给,不避刀锯之诛”万历时期《福州府志·土风》 “弘治时,世臣富;正德时,内臣富;嘉靖时,南贾富;隆、万时,游侠富。然流寓盛,土著贫矣”孙之騄、《二申野录》卷四A.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B.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确立C.传统社会结构面临冲击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人们对财富狂热追求的风气下移,导致农村出现了弃农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和挑战,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传统社会结构面临冲击,未提及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宋代江南经济重心地位即已确立,排除B项;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钱的诱惑,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这与经世致用思想并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其中甲是()年份甲乙丙丁1871—187312.764.12.71.81891—189311.649.92.33.11901—190310453.11.83.61919—19217.241.43.97.4A.广州B.上海C.汉口D.天津【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衰落,上海逐渐成为近代最重要的贸易口岸,而东南沿海的口岸贸易在整个贸易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乙是东南沿海口岸,乙的比重远高于甲,故甲是广州,乙是上海,A项正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列强对内地的入侵,以汉口为代表的内地贸易口岸发展起来,故丁是汉口,排除C项;天津是近代北方重要港口,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等原因,比重较其他的低,故丙是天津,排除D项。故选A项。7.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苏区发行不同面值的纸币、银币和铜币,即“苏币”。折价收兑国民党区域银行货币,私人钱庄、商铺土杂钞一律取缔。“苏币”发行旨在()A.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打击地主商人的封建剥削C.遏制经济危机波及到苏区D.反击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7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折价收兑国民党区域银行货币,私人钱庄、商铺土杂钞一律取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发行“苏币”,是在进行农村根据地建设,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A项正确;发行“苏币”的打击对象是“国民党区域银行货币,私人钱庄、商铺土杂钞”,而不是“地主商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至苏区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排除D项。故选A项。8.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记者白修德在文章中写道:“陕甘宁边区政府各种机构,都是由人民选举的。过去最没有地位、最受人瞧不起的人,也有权参与政治。”英国学者在亲自考察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民众代表大会后,也坚信:“该大会是颇足以代表社会的各阶层的”。边区政府的做法()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B.凝聚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C.推动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排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种机构,都是由人民选举的。过去最没有地位、最受人瞧不起的人,也有权参与政治。”“该大会是颇足以代表社会的各阶层的”和所学可知,边区政府的做法有助于团结各个阶级阶层的力量抗战,巩固了抗日根据地,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持久抗战推动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民党顽固派,排除D项。故选B项。 9.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陈永康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的尝试,体现了当时农民对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故选D项;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A;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B;1958年中国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C。10.1980年前后,出国考察热持续升温,财经高官和经济学家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的综合考察,同时国外经济学家也频繁应邀来访,各种经济学派的思想和著作开始系统地介绍到国内。这一现象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传统经济模式受到挑战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正式确立D.中外经济思想相互吸收【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1980年前后,出国考察热持续升温,财经高官和经济学家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的综合考察,同时国外经济学家也频繁应邀来访,各种经济学派的思想和著作开始系统地介绍到国内。”可知,中国此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通过出国考察、访问国外经济学家等手段,逐步的了解和介绍市场经济,可见当时经济模式出现了转型的趋势,传统经济模式受到挑战,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国经济思想对外国的影响,“相互吸收”的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一变化()A.反映了罗马建筑水平的提升B.强化了罗马社会治理功能C.蕴含了罗马政治的转型趋势D.解决了城市人口剧增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罗马共和国时期。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后期,城市建设更加突出个人意志,这一趋势不符合共和精神,预示着共和政体正走向衰弱,蕴含了罗马政治的转型趋势,C项正确;建筑水平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建设方式的变化,没有强调罗马社会治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建筑属于公共建筑,不属于民居,无法解决城市人口剧增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2.俄语“维彻”原来意思为市民会议,是基辅罗斯时期一种城市自治机构,它由自认为是公民的人自发组成,通过集会呐喊的方式表决公共事务。到15世纪时,这一组织在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基本消失,俄语该词的词义也变成了聚众造反的意思。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A.自治机构的消亡B.中央集权的加强C.城市经济的衰落D.社会转型的失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俄罗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俄罗斯沙皇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来,使得城市自治权受到限制,城市自治机构逐渐消亡,“维彻”的词义也从自治机构转变为聚众造反,B项正确;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自治机构的消亡,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片面表述,排除A项;城市自治权力的消亡,并不必然会导致城市经济的衰落,排除C项;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自治机构的消亡,D项“失败”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3.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这主要说明此时() A.商业贸易范围扩大B.商业经营方式改变C.商品流通种类增加D.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题干可知,1636、1637年荷兰出现了“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作为一种花,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实际价值,显然是人为炒作的,是一种虚假的泡沫经济。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它带来了商业革命,特别是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如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正是这些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助推了郁金香价格炒作形成泡沫经济,B项正确;“郁金香狂热”主要反映当时期货贸易、商业投机活动情况,与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流通种类增加、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关系不大,排除A、C、D项。故选B项。14.近代欧洲一位著名思想家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规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该言论反映了()A.人文主义者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独立的倡导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主义的推崇D.社会主义者对资本社会的批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规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追求也是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并不是文艺复兴,也不是宗教改革,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对理性的推崇,并未提及对资本社会的批判,排除D项。故选C项。15.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A.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B.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C.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D.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9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迷推崇英国政治制度,试图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而英国这一时期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材料所述主张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A项正确;材料中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说明并未推动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排除B项;1875年以后,法国共和政体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法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英国迷”的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其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16.1950年,美国国会拨款4.7千万美元扩建“美国之音”,从每天30小时24种语言的播音增加到每天61小时45种语言的播音;1960年底,特别增加英语节目广播时间,使用1500个基本单词,以每分钟65个词的缓慢速度介绍美国音乐、文学甚至是肥皂剧。这些举措()A.致力于传播美国本土文化B.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C.创新了民族文化宣传方式D.影响了国际关系发展走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美国国会拨款扩建了“美国之音”,增加了播音时长和播放语言种类,特别是英语广播节目,采用简单的英语词汇缓慢介绍美国的文化,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在冷战背景下,这些措施有利于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对东欧地区进行和平演变,体现了这些举措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B项正确;传播美国文化并非扩建“美国之音”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致力于扩大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适应其冷战的战略需要,排除A项;宣传二战后扩建了“美国之音”,并非创建了“美国之音”,这种用广播宣传民族文化的方式在1950年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C项;这些举措有利于美国争取中间地带,但达不到“影响了国际关系发展走向”的程度,冷战背景下影响国际关系发展走向的原因是美苏之间的综合国力的消长,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任意一点或整体,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7.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由贵族分享权力到文官分享权力;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变为保守。18.示例一:论点:唐宋变革程度比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小。(或唐宋变革程度不如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剧烈)评述: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样的大变革,唐宋时期的变革剧烈程度要小的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加强,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逐步完善,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牵制,设转运使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把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市坊制度瓦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阶级上市民阶级壮大。但总体上唐宋时期的变革只是在春秋战国确立的制度轨道范围内运行,没有实现制度的突破,没有实现历史性的大转折。总之,唐宋虽然创造了辉煌,但并不是春秋战国那样历史性的大变革。论点: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其中国特色。评述:唐朝封建经济繁荣,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社会开放;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逐步完善,科举制促进阶层流动和读书风气;民族融合,对外交流频繁,形成了辉煌的中华文化圈。宋代经济继续发展;四大发明有大发明在此期间形成和传播,理学出现,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文人政治达到新高度;坊市融合,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市民阶级壮大,世俗文化繁荣。唐宋创造了西方无法比肩的辉煌文明,但是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未出现西方所谓的资本主义,仍然在中国封建制度的轨道中运行。总之,不论是说宋代进入近世社会还是说宋代仍属于封建社会,其理论都源自西方历史的分期方法,是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比附在西方历史之下,其中可能与实际的中国历史不尽相符。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抛开这种历史理论(观点)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唐宋变革对宋代以后乃至晚清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社会风貌、生活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据材料“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可得出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据材料“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可得出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据材料“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可得出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据材料“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可得出由贵族分享权力到文官分享权力;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变为保守。【小问2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这一题属于较为开放性试题,据由于有较多的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应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评析和论证。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熟悉角度和认识出发,提出自己对两个观点的认识。材料二提供的两个视角多种观点。第一个视角是有关唐宋变革的程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唐宋变的剧烈程度堪比春秋战国之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唐宋变革的程度比较小。第二个视角是有关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一种观点认为唐宋变革是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唐宋变革是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只要能提出观点,并能结合史实进行合理论证。总结提升:“不论是说宋代进入近世社会还是说宋代仍属于封建社会,其理论都源自西方历史的分期方法,是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比附在西方历史之下,其中可能与实际的中国历史不尽相符。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抛开这种历史理论(观点)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唐宋变革对宋代以后乃至晚清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社会风貌、生活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1906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材料二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策试一直是科举和各级学校考试的重要形式。“时务策”尤其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政策导向。下表所示为节选自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题目:策问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1)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将此材料作为史料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策问试题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8.原因:同情与支持革命者(宣传革命思想);反对保皇派。注意的问题:章太炎是社会知识分子,是特殊的实例,无法体现整个社会思想解放,作者鲁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认识。19.论题:清廷对设立近代学堂存在关于办学重点的分歧,清廷主动谋求修约以保护华侨利益。阐述:《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全面暴露,中国与列强的综合国力差距越拉越大,巨额赔款加上列强的驻军彻底进一步加大了清政府通过自我改良实现自救的难度。列强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并向基层渗透,传统小生产者纷纷失去生计,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中外交流频繁、近代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拥有专业知识的管理和建设人才成为迫切需要。净化世风、外争国权、振兴实业无一不是当时急务,但清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齐抓共建。另一方面,美国禁止华工已达十年,清政府仍无应对之策,这凸显出清政府国际影响力的衰微与外交人才的匮乏。加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科举制尚未废除、传统八股化教育根深蒂固的1904年,科举考试中“孰为最急”的策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政府灭亡的命运。总之,中国难以抗拒近代化潮流,传统选官制度难以满足对新式人才的需求。而清政府一再拖延选官制度和教育改革,暴露出其难以避免覆亡的命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得出同情与支持革命者(宣传革命思想),反对保皇派。第二小问注意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章太炎思想的代表性、鲁迅观点的主观性等方面作答,例如:章太炎是社会知识分子,是特殊的实例,无法体现整个社会思想解放,作者鲁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认识。【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04年的中国。首先,由材料“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及所学可得出论题:论题:清廷对设立近代学堂存在关于办学重点的分歧,清廷主动谋求修约以保护华侨利益。其次,结合清末新政中选官制度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从政治、经济、国际背景以及科举制的弊端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全面暴露,中国与列强的综合国力差距越拉越大,巨额赔款加上列强的驻军彻底进一步加大了清政府通过自我改良实现自救的难度。列强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并向基层渗透,传统小生产者纷纷失去生计,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中外交流频繁、近代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拥有专业知识的管理和建设人才成为迫切需要。净化世风、外争国权、振兴实业无一不是当时急务,但清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齐抓共建。另一方面,美国禁止华工已达十年,清政府仍无应对之策,这凸显出清政府国际影响力的衰微与外交人才的匮乏。加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科举制尚未废除、传统八股化教育根深蒂固的1904年,科举考试中“孰为最急”的策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政府灭亡的命运。最后,归纳总结,明确主旨,中国难以抗拒近代化潮流,传统选官制度难以满足对新式人才的需求。而清政府一再拖延选官制度和教育改革,暴露出其难以避免覆亡的命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下图)。材料二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势总体上仍旧得以保持,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向,1981—1990年苏联的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下表: 年份国民收入增长率工业产值增长率农业产值增长率投资额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1981—19853.2%3.6%1.0%3.7%2.7%1986—19891.8%2.6%0.5%0.3%2.0%1990-4%-1.2%-2.3%-19%-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1940—1960年经济发展的共同政策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答案】19.共同政策因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读: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在美国主导下,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美元逐渐成为全球货币霸权的代表,并在国际金融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因此战后二十多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出现生产停滞。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国家经济管制,减少国家干预,很快走出“滞胀”局面,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逐步繁荣。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所以被称为“被烫过了的曲线”。20.态势: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直到出现负增长。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侧重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失当;经济改革的措施不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0—1960年、二战以来的美国、苏联。第一问共同政策因素,由材料“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势总体上仍旧得以保持”及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国家对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见,两者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问解读,由材料“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1886—2002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在美国主导下,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美元逐渐成为全球货币霸权的代表,并在国际金融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因此战后二十多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出现生产停滞。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国家经济管制,减少国家干预,很快走出“滞胀”局面,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逐步繁荣。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所以被称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1年至1990年的苏联。第一问态势,由材料“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可得出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直到出现负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