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3087

大小:1.1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氨基酸、O2、肾上腺素B.尿素、血浆蛋白C.细胞内液、载体蛋白D.CO2、呼吸酶【答案】C【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氨基酸、O2、肾上腺素都属于内环境,内环境中含有小分子营养物质、气体、激素,A不符合题意;B、尿素是代谢废物,血浆蛋白是血浆的重要成分,属于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C、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某人因车祸使大脑受损,其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丧失了说话能力。这个人大脑受损伤的部位是(  )A.布罗卡区B.韦尼克区C.中央前回D.中央后回【答案】A【解析】【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布罗卡区如果受到损伤,则患者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韦尼克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详解】A、布罗卡区如果受到损伤,则患者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A正确;B、韦尼克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B错误; C、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中枢,损伤后会造成肢体瘫痪,C错误;D、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中枢,损伤后患造成躯体无感觉,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激素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B.激素是微量高效的,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重吸收C.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其发现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体液调节就是激素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发挥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激素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动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动物体要不断产生激素。只有部分动物激素属于蛋白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还有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详解】A、激素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膜的受体,但未必是表面受体,受体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等,A错误;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不会被重吸收,B错误;C、促胰液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发现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说:胰液的分泌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进一步用实验证明了该假说,C正确;D、体液调节是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指激素调节,也包括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如二氧化碳等,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B.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溶菌酶等是几类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C.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如溶菌酶,A错误;B、常见的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正确;C、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均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D、脊髓不是免疫器官,D错误。故选B。5.有关人体自主神经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自主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自主神经在反射弧中被称为传入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由脊神经发出D.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缩小【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自主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A正确;B、自主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在反射弧中被称为传出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由脑神经和脊神经发出,C错误;D、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放大,D错误。故选A。6.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B.尿毒症是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稳态失调C.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D.剧烈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PH可能会略微下降【答案】C【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A正确;B、尿毒症是肾脏功能障碍,导致代谢废物排出异常引起的稳态失调,B正确;C、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会渗出到组织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C错误;D、剧烈运动过程中,可产生乳酸,由于有缓冲物质存在,内环境的pH可能会略微下降,不会大幅度下降,D正确。故选C。7.垂体位于脑的下部,通过一个短柄与下丘脑相连,它既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等调节生命活动,又可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下列关于垂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B.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D.甲状腺、性腺、胰岛和肾上腺髓质都受腺垂体分泌激素调节【答案】D【解析】【详解】成人的垂体大小如豌豆。垂体分为两部分,前部是腺质的,称为腺垂体或垂体前叶;后部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一束轴突构成的,称为神经垂体或垂体后叶。【分析】A、垂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A正确;B、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对其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增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甲状腺、性腺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D错误。故选D。8.研究人员以小白鼠的致病菌甲、致病菌乙(致死性很强)和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1用久置的致病菌甲对小白鼠进行第一次注射小白鼠全部存活实验2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 实验3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A.实验3的实验结果是大部分小白鼠存活B.实验1中,久置的致病菌能使小白鼠产生特异性免疫C.实验2中,部分小白鼠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较低D.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用久置的致病菌甲对小白鼠进行第一次注射,相当于注射抗原,使得小白鼠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新鲜的致病菌甲,由于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大部分小白鼠存活;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大部分小白鼠死亡,因为记忆细胞识别抗原有特异性。【详解】A、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经过免疫的小白鼠体内只有针对致病菌甲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注射新鲜的致病菌乙后,很可能是大部分小白鼠会死亡,A错误;B、第一次注射时,小白鼠全部存活可能是因为久置的致病菌甲的致病性减弱了,但其仍有抗原特性,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使小白鼠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C、实验2中,部分小白鼠死亡,死亡原因可能是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低,不能抵抗致病菌甲的侵染,C正确;D、实验2中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是因为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A。9.以下有关神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B.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从功能上划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错误;B、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B错误;C、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错误;D、从功能上划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既包括脑神经也包括脊神经,D正确。故选D。10.肌肉注射和输液是药物注入人体的不同给药途径。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而输液通过静脉滴注入人体。肌肉注射和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淋巴液B.血液、组织液C.组织液、血液D.组织液、血浆【答案】D【解析】【分析】1、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2、肌肉注射:(打针)药→组织液(少数进入淋巴液,淋巴液又汇入血浆)→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血浆,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激素在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内环境理化因子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有两种,它们都是含碘的酪氨酸的衍生物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它与能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有拮抗作用C.性激素是类固醇激素,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D.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它可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的增生和软骨的形成与钙化【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两种,它们都是含碘的酪氨酸的衍生物,属于小分子激素,A正确; B、不同激素作用效果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可提高血糖浓度,二者属于拮抗作用,B正确;C、性激素是类固醇激素,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的,粗面内质网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C错误;D、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的增生和软骨的形成与钙化来促进生长,D正确。故选C。12.如图为细胞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右图细胞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甲端比乙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B.若右图细胞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甲端比乙端葡萄糖浓度高C.若右图细胞为胰岛β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若右图细胞为心肌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答案】A【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如果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因此饥饿时甲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乙处,A正确;B、如果为肝脏组织,饥饿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饥饿时葡萄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B错误;C、若细胞为胰岛β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①处的胰岛素高于⑤处,C错误; D、若细胞为心肌细胞,细胞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则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位于伸肌和屈肌B.传入神经有长树突和长轴突C.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D.反射弧中涉及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详解】A、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伸肌和屈肌组成,A错误;B、传入神经有长树突和长轴突,能接收和传递兴奋,B正确;C、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的,包括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也可能有中间神经元,C错误;D、反射弧中有的有中间抑制性神经元,有的没有,D错误。故选B。14.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给志愿者注射或口服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均需载体帮助B.曲线Ⅰ在30min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C.给志愿者口服葡萄糖比注射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志愿者分泌胰岛素既受血糖影响,又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左图表明口服和注射葡萄糖对静脉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的影响无太大区别;右图体现注射葡萄糖对血浆胰岛素浓度影响不大,口服葡萄糖会引起血浆胰岛素分泌量大幅上升。【详解】A、注射或口服的葡萄糖进入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来完成的,均需要载体协助,A正确;B、健康志愿者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曲线Ⅰ中口服葡萄糖后,血浆葡萄糖浓度在30min后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引起的,B错误;C、通过对比曲线Ⅲ和ⅡⅤ可知,口服葡萄糖比注射葡萄糖更能引起胰岛素分泌,C正确;D、胰岛素的分泌直接受血糖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研究人员发现:①被HIV感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以合成一种蛋白质(A3蛋白),可将HIV病毒RNA上的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②HIV病毒攻击人体T细胞,是由于T细胞表面存在一种CCR5蛋白,HIV病毒识别该蛋白质后对其进行攻击,而没有该蛋白质的细胞可以免受其攻击。15.下列关于A3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的()A.A3蛋白通过改变碱基序列,抑制病毒增殖B.A3蛋白的相关编码基因只存在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C.A3蛋白能对HIV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表观修饰D.A3蛋白能阻止HIV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16.下列关于HI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是HIV病毒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的B.在人体的吞噬细胞、浆细胞中都具有控制CCR5蛋白合成的基因C.前病毒以双链环状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D.宿主细胞释放的子代病毒中不含宿主细胞的膜成分【答案】15.A16.B【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15题详解】A、A3蛋白可将HIV病毒RNA上的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改变了病毒的碱基序列,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A正确;B、A3蛋白的相关编码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在辅助性T细胞中表达,B错误;C、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遗传变化的现象,A3蛋白改变了遗传物质的碱基序列,不符合表观修饰的定义,C错误;D、A3蛋白抑制HIV病毒的增殖,不能阻止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A、HIV病毒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艾滋病患者逐渐丧失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进而导致患者患癌症的机率增大,A错误;B、CCR5蛋白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在T细胞中表达,B正确;C、前病毒以双链DNA的形式整合到宿主细胞核DNA中,C错误;D、HIV病毒外有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所以宿主细胞释放的子代病毒中含有宿主细胞的膜成分,D错误。故选B。17.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过程是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B.寒冷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产热和散热增加,最终达到体温恒定 C.一个神经细胞上只存在一种受体,如只存在递质受体或只存在激素受体D.血糖的平衡可通过A→C→D和H→D→F途径进行调节,前者为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详解】A、内分泌腺可以分泌激素,分泌的激素又可作用于内分泌腺,E过程是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A正确;B、寒冷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A→B途径,主要作用是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保持产热等于散热,最终达到体温恒定,B错误;C、由图可知:通过途径A神经细胞接受神经递质,故该神经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能通过途径G接受激素,所以该神经细胞上还有激素的受体,综上所述,这个神经细胞上至少存在两种受体,C错误;D、由图可知,A→C→D过程为神经调节,H→D→F过程为体液调节,血糖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但主要途径为后者,D错误。故选A。18.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在突触小泡中合成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当突触前膜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就会进入骨骼肌细胞内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即可引起骨骼肌兴奋D.乙酰胆碱酶失活,可引起骨骼肌持续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题图信息可知:图中神经一肌肉接点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故其中的骨骼肌细胞膜相当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为兴奋型神经递质。 【详解】A、神经递质的合成部位不在突触小泡,而是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B、乙酰胆碱为兴奋型神经递质,当突触前膜兴奋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会与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膜兴奋,但不进入骨骼肌,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经过扩散到达后膜,足量的乙酰胆碱与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C错误;D、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酶催化水解,乙酰胆碱酶失活,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含量增加,可引起骨骼肌持续兴奋,D正确。故选D。19.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经治疗痊愈的病人,其机体内最可能长期存在的是()A.新冠病毒B.识别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C.抗新冠病毒抗体D.产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浆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经治疗痊愈的病人,体内已经有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而记忆细胞是可以长期存在的,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B 【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详解】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属于反射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其能促进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C、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其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导致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受体上,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B。21.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下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进入乙细胞后被降解成氨基酸B.图示过程称为细胞免疫,能清除HPV病毒C.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D.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坏死【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而细胞免疫则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在受到外源性的抗原的刺激之后,会产生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详解】A、HPV是病原体,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且能引起免疫反应,称为抗原,HPV是DNA病毒,进入乙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增殖,若被降解则被降解成脱氧核苷酸,A错误;B、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HPV病毒释放出来后被抗体识别并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B错误;C、甲可导致含有HPV的靶细胞死亡,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D、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凋亡,该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过程,且对机体有利,D错误。故选C。2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B.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C.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有关D.高温时,人的体表和体内分布的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A正确;B、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且有效散热方式,B正确;C、热射病患者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使机体不能排汗,“热射病”患者水分大量丢失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D、高温时,人的体表和体内分布的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兴奋,进而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信号,D正确。故选C。23.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据图分析,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主要指胰岛素不能起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是() A.胰岛β细胞通过胞吐分泌胰岛素不足B.GLUT4蛋白功能失活,导致葡萄糖无法运进细胞C.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受体缺乏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导致细胞膜上的GLUT4蛋白数量不足【答案】A【解析】【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详解】A、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相关代谢障碍,进而表现为血糖无法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错误;B、GLUT4蛋白功能失活则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B正确;C、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进而使血糖无法下降,而表现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C正确;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也会阻止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D正确。故选A。24.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了相应变化,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第一次接触m抗原或n抗原,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相近B.第28——42天,抗m抗体产生量很高,与记忆B细胞有关C.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会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D.注射n抗原,加快并增强了抗m和抗n抗体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首次注射m抗原,机体产生少量抗m抗体,再次注射m抗原,机体产生大量抗m抗体;首次注射n抗原,机体产生少量抗n抗体。【详解】A、据图可知,第一次接触m抗原和第一次接触n抗原,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相近,A正确;B、据图可知,第7天第一次接触m抗原,在第28天再次注射m抗原,引起机体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第28——42天,抗m抗体产生量很高,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C、据图可知,抗体在产生后一段时间含量逐渐减少,说明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会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C正确;D、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所以注射n抗原不会加快并增强抗m抗体的产生,D错误。故选D。25.甲图所示为在枪乌贼一条巨大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当强度刺激后的t时刻,①②③④⑤处膜电位的情况,电位测量方式均按乙图所示。已知静息电位值为-70mv。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由膜外Na+经主动转运至膜内而导致的B.t后的某一时刻,③处神经纤维膜可能处于反极化的状态 C.②③之间的神经纤维膜存在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过程D.适当加大刺激强度,乙图中的偏转角度将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动作电位是由膜外Na+经协助扩散转运至膜内而导致的,A错误;BC、据图可知,②③处电位均为-10mv,②处于去极化阶段,③处可能处于复极化的状态,因此②③之间的神经纤维膜存在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过程,B错误,C正确;D、乙测定电位时,一侧接在膜内侧,一侧接在膜外侧,适当加大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后,动作电位不再改变,故乙图中的偏转角度不会一直增大,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体液,ABCD表示相关系统,abcd表示相关物质。(1)A表示_____系统,C表示_____系统。(2)图中①②③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_____(填数字标号)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①②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其pH与它含有的H2CO3/HCO3-等_____有关。(3)CO2不从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4)图中,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填数字标号)。(5)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外,还必须依靠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答案】26.①.循环②.呼吸27.①.①②.无机盐③.缓冲对28.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29.①②30.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 【分析】题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④为细胞内液,A为循环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呼吸系统,D为泌尿系统,a表示营养物质,b表示二氧化碳,c为氧气,d为代谢废物。【小问1详解】A可将内环境与其他系统进行联系,属于循环系统,C与外界环境间进行双向的交换,交换的是气体,即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故C是呼吸系统。【小问2详解】①②③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血浆,即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①②③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pH维持在7.35~7.45,与它含有的H2CO3/HCO3-等缓冲对有关。【小问3详解】CO2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故不能从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小问4详解】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①②。【小问5详解】内环境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保证了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才能实现。27.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共有_____个神经元。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b处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填“相同”或“相反”)。若在图1中d 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引起鳃收缩,该过程是否属于反射_____(填“是”或“否”)(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27.①.3##三②.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③.负电位→正电位28.①.d②.相反③.否29.①.Ca2+②.神经递质③.降低30.增加【解析】【分析】1、由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2、由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小问1详解】由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小问2详解】若给予b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处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若在图1中d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引起鳃收缩,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小问3详解】习惯化后,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分析可知,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小问4详解】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相对于弱刺激,强刺激使Ca2+内流增多,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28.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为_____,性激素和_____激素的分泌也存在该调节方式。当糖皮质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对_____结构产生反馈调节,使相关激素分泌量_____。(2)据图回答,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它能与成纤维细胞的_____(选项:A.细胞膜受体B.细胞内受体C.两者都是)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_____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活动。(3)研究发现,OPG物质与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_____OPG的浓度而引起骨吸收增大,从而导致骨质疏松。(4)据图回答,去甲肾上腺素在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作为_____、_____类物质起作用。(5)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而过程①作用很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分级调节②.甲状腺③.下丘脑和腺垂体④.减少(降低)(2)①.B②.抑制(3)降低(4)①.激素②.递质(5)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方式不同(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同/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到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时间不同【解析】【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小问1详解】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也存在分级调节。当糖皮质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结构产生反馈调节,使相关激素分泌量减少。【小问2详解】糖皮质激素为固醇类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即B选项,糖皮质激素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内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抑制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活动。【小问3详解】 研究发现,OPG物质与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即OPG物质多,则糖皮质激素就少,因此可以推测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OPG的浓度而引起骨吸收增大,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①过程的去甲肾上腺素来自肾上腺皮质的分泌,作为激素调控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活动;②过程的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释放的,因此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小问5详解】过程②为传出神经直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过程①是传出神经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再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这两种方式中过程②的作用效果大于过程①,这可能原因有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方式不同,过程②中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也可能是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同或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到黑色素肝细胞的时间不同过程②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时间快,过程①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时间慢。29.风湿性心脏病是因风湿热引起的一种累及心脏瓣膜的慢性疾病,下图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1)风湿性心脏病由免疫系统的功能_____(填“过强”或“过弱”),攻击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导致,理由是_____。致病机理是否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相似?_____(填“是”或“否”)。(2)链球菌作为_____,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后暴露出来的抗原肽需与_____结合,形成_____,呈递到细胞表面。(3)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_____免疫发挥主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被激活后,会分泌出_____,在免疫中发挥信号作用,促使淋巴细胞开始进入细胞周期。(4)据图分析,请你提出2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措施:_____。【答案】(1)①.过强②.链球菌表面的抗原分子和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相似,免疫系统将其作为抗原,攻击心脏③.否(2)①.抗原(病原体)②.MHC③.抗原-MHC复合体(3)①.细胞②.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4)可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控制风湿热进行对症治疗【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等),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问1详解】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己,链球菌表面的抗原分子和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相似,免疫系统将其作为抗原,攻击心脏,说明风湿性心脏病是由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导致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由于缺乏T细胞,几乎没有体液免疫,属于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二者致病机理不同。【小问2详解】链球菌可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属于抗原;MHC是一般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细胞表面识别抗原体的结构,结合后可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到细胞表面。【小问3详解】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攻击的主要是心脏细胞,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接受特定的刺激后,可分泌如白细胞介素-2的淋巴因子,促进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快速增殖分化。【小问4详解】链球菌属于细菌,对特定的抗生素敏感,可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因风湿热引起的一种累及心脏瓣膜的慢性疾病,可利用糖皮质激素控制风湿热进行对症治疗。30.肿瘤细胞能通过抑制宿主免疫系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逃逸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的膜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特异性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被抑制,从而无法杀伤肿瘤细胞。研究表明,只要使PD-1和PD-Ll不结合,就能让T细胞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欲探究紫杉醇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对乳腺癌小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材料:乳腺癌细胞,A品系小鼠(免疫缺陷,对致癌物质敏感),PD-1抗体,紫杉醇,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等。(说明: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做要求,注射时间为每3天一次)(1)完善实验思路:①将乳腺癌细胞用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对A品系小鼠进行皮下注射,大约1周后成瘤(成瘤率为100%)。在肿瘤直径约为3~5mm时开始治疗。②实验分组:取上述乳腺癌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_____组,并做如下处理:A、对乳腺癌小鼠注射适量紫杉醇;_____。(写出其他组别处理方式)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第9天后,杀死小鼠,分离肿瘤,测量肿瘤直径及肿瘤质量,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若联合用药效果最好,请预测实验结果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第9 天的实验结果)(3)紫杉醇是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免疫系统,为了验证该结论,实验思路中还需要增加检测指标,如淋巴细胞的数量、_____和_____等物质的含量等。(4)PD-1抗体作为免疫疗法的原理是阻断了_____的结合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推测_____也可作为免疫疗法的药物。【答案】30.①.4##四②.B:用等量PD-1抗体对乳腺癌小鼠进行注射;C:用等量PD-1抗体和紫杉醇对乳腺癌小鼠进行注射;D: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乳腺癌小鼠进行注射;31.32.①.抗体②.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33.①.PD-1和PD-L1PD-L1②.抗体【解析】【分析】肿瘤细胞的膜蛋白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后,导致T细胞功能被抑制,从而无法杀伤肿瘤细胞。因此能使肿瘤细胞逃过T细胞的攻击,故研发与PD-L1蛋白结合的抗体可阻止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使T细胞能识别癌细胞,因此能有助于肿瘤的防治。【小问1详解】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紫杉醇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对乳腺癌小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自变量是给乳腺癌小鼠注射的药物种类,实验组是给乳腺癌小鼠分别注射紫杉醇、PD-1抗体、PD-1抗体和紫杉醇,则对照组应给乳腺癌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它操作与实验组相同,需要4组。用取上述乳腺癌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4组,实验组A:用紫杉醇注射液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组B:用等量的PD-1抗体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组C:用等量PD-1抗体和紫杉醇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乳腺癌小鼠进行注射。【小问2详解】 若联合用药效果最好,表明联合用药的肿瘤直径最小,质量最小,单独用药和对照组比也有疗效,故图示如下。【小问3详解】紫杉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免疫系统,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有关,因此为了验证该结论,可以检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抗体、白细胞介素-2等物质的含量等。【小问4详解】PD-1抗体能与PD-1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了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使T淋巴细胞保持较高活性,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起杀伤作用,因此PD-L1抗体也可作为免疫疗法的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