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7196
大小:884.9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3
《湖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三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血浆中胆固醇与某种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可与肝细胞膜表面受体(LDLR)结合,进入肝细胞内被利用。体内的PCSK9蛋白能牢固结合LDLR,导致血浆中LDL增加,积聚在血管壁进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低脂饮食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C.胆固醇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形式运输D.PCSK9抑制剂可提高血浆LDL的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正常人如果饮食不合理,摄入胆固醇过多,缺乏运动,会造成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B、低脂饮食可有效降低血脂,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B正确;C、在血浆中,胆固醇主要以脂蛋白形式运输,C正确;D、PCSK9抑制剂有利于LDL进入肝细胞利用,降低血脂,D错误。故选D。2.小鼠肝细胞的线粒体分裂时,首先内膜向中心内褶形成间壁,然后外膜内褶形成两个线粒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分裂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线粒体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线粒体分裂只发生在肝细胞分裂间期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可为线粒体分裂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详解】A、线粒体复制过程涉及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B、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线粒体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线粒体分裂不只发生在肝细胞分裂间期,C错误;D、线粒体分裂所需的能量可由丙酮酸氧化分解提供,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化前后细胞中遗传物质和mRNA种类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螺旋化加剧,导致部分基因的转录受阻C.分化前后某些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变,细胞数量增加D.抑制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能减缓人体细胞的衰老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详解】A、细胞分化前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mRNA种类改变,A错误;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B正确;C、细胞分化前后某些管家基因的表达程度可能发生变化,但是细胞数量不变,C错误;D、提高端粒酶的活性能减缓细胞的衰老过程,D错误。故选B。4.为探究温度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随机选取10份人的空腹全血标本,依据温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20℃(室温)组,另一组为4℃(冰箱)组。将两组标本放置2、4、24、48h后分离血清并测定ALT活性(U/T)。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B.pH和全血标本的体积是实验的无关变量C.温度从4℃升高到20℃会影响酶的构象D.短时间内不检测的ALT标本应置于20℃下保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在室温和4℃下,ALT值与活性随待测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4℃下,ALT值与活性的下降速度更慢。【详解】A、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及培养的时间,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A正确;B、pH和全血标本的体积是实验中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量,是无关变量,B正确;C、由图可以看出,当培养时间相同时,温度从4℃升高到20℃会影响酶的构象,C正确;D、短时间内不检测的ALT标本应置于4℃下保存,4℃对ALT的活性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D。5.某雄果蝇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产生两个子细胞M、N,经过减数分裂II产生4个子细胞O、P、Q、R。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细胞M、N前需进行DNA复制 B.细胞N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相同C.细胞M、N与细胞O、P、Q、R的染色体组数相同D.细胞M或N继续分裂时细胞内可出现X、Y两条性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M和N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M、N细胞前,先进行DNA复制,A正确;B、N细胞进入减数分裂II后期,可恢复精原细胞时期染色体数目,B正确;C、子细胞M、N与子细胞O、P、Q、R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染色体数目都减半,C正确;D、M、N细胞进行减数分裂II过程中可出现XX、YY两条性染色体,不会同时出现XY两条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D。6.科研人员利用从S2型大肠杆菌提取的DNA,成功地转化了R3型大肠杆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设计遵循了“减法原理”B.1、2、3号培养皿中只有R3型细菌C.4号培养皿中只出现S2型菌落D.4号培养皿中S2型细菌比R3型细菌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组培养皿中有无S2型菌落,可判断S2型细菌 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将R3型细菌转化为S2型细菌。【详解】A、实验并没有去除某种物质来研究它的功能,没有遵循“减法原理”,A错误;B、1、2、3号培养皿中没有加入DNA,不会出现S2型细菌,只有R3型细菌,B正确;CD、由于转化的频率较低,4号培养皿中绝大多数为R3型菌落,C、D错误。故选B。7.某昆虫的长触角(L)与短触角(1)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与杂合体,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且雌雄比例等于1: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关于基因L/1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存在纯合致死现象B.若位于Z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ZW的胚胎致死C.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纯合子的概率为3/4D.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自由交配,F2中昆虫长触角:短触角=15:1【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详解】A、若基因L/l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个体长触角不会出现杂合子,A错误;B、由于子代中雌雄数量相等,不可能出现某一性别的某一基因型致死,B错误;C、若基因L/1位于常染色体,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LL:L1=3:1,纯合子的概率为3/4,C正确;D、根据题意“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1/2LL)与杂合体(1/2Ll),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LL)杂交”,则产生的F1中LL:Ll=3:1,利用配子法计算:L=3/4+1/4×1/2=7/8,l=1-7/8=1/8,故可得F2表型及比例为长触角(7/8×7/8+2×7/8×1/8):短触角(1/8×1/8)=63:1,D错误。故选C。8.小鼠的毛色实验发现,杂种小鼠(Aa)表现出黄色、黑黄相间的斑点、近黑色3种毛色,且斑点色中斑点的多少也不完全相同。上述现象是由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且这种甲基化及其程度会遗传。如图为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毛色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A基因转录所必需的B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越高,其表达程度越高C.可通过杂种斑点的多少判断A基因甲基化的程度D.杂种黄色小鼠雌雄交配,子代毛色会出现三种表型【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B、由图可看出,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越低,A基因表达程度越高,这也说明A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是A基因转录所必需的,AB错误;C、可通过杂种斑点的多少判断A基因甲基化的程度,斑点数越多,A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C正确;D、由图可知,黄色(Aa)中A的甲基化程度最低,故Aa雌雄小鼠交配,子代基因型为AA的小鼠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Aa的小鼠表现为黄色、斑点色、近黑色,而基因型为aa的小鼠表现为黑色,即杂合黄色小鼠交配产生的后代表型有多种,D错误。故选C。9.野生型果蝇为正常翅正常眼,果蝇中存在缺刻翅和棒眼突变体。果蝇的正常翅转变为缺刻翅是由常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如图甲所示;正常眼转变为棒眼由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果蝇缺刻翅和棒眼的出现均为基因隐性突变的结果B.B和b16A区段上相关基因的表达剂量相同C.正常眼雄蝇的X染色体与棒眼雄蝇的X染色体结构不同D.野生型雌果蝇和缺刻翅棒眼突变体杂交,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及图可知,正常翅突变为缺刻翅是由于A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导致的,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前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详解】A、依题意,缺刻翅是由常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B中含有更多的16A区段,该区段上基因的表达剂量较高,B错误;C、棒眼雄蝇的X染色体结构具有16A区段的重复,而正常眼雄蝇只有一个16A区段,C正确;D、野生型雌果蝇AAXbXb和缺刻翅棒眼突变体aaXB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不同,D错误。故选C。10.MNS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发现的第二种血型系统,该系统受控于4号染色体上的M、N基因和S、s基因,M和N、S和s是两对等位基因。科研人员随机调查了某地122人的MNS血型,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基因型MMMNNNSSSsss人数(个)31761509113A.考虑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MNS血型有6种基因型B.基因M、N和S、s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所调查人群中MM基因型频率约为56.6%D.所调查人群中S基因的频率约为3.7%【答案】D【解析】 【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A、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MNS血型系统有9种基因型,分别是MMSS、MMSs、MNSS、MNSs、MMss、MNss、NNSS、NNSs、NNss,A错误;B、由于M、N和S、s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所调查人群MM基因型频率约为31/122=0.254=25.4%,C错误;D、据表中数据,所调查人群只有ss、Ss两种基因型,ss基因型频率约为113/122=0.926,Ss基因型频率约为0.074,故S基因频率约为0.074×1/2=0.037,D正确。故选D。11.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升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鼻塞、流鼻涕(鼻黏液),鼻涕中含有抗体、吞噬细胞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鼻塞与组织水肿有关C.只有血浆才会直接影响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代谢活动D.感染流感病毒后,机体只通过激素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及组织液)。【详解】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血浆渗透压降低,A错误;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影响毛细血管管壁细胞代谢活动的液体环境有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D、感染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12.如图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3类神经传出示意图,图中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主要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方框X可以代表人体内脏器官和腺体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效应相同C.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而X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D.周围神经系统不只由图中传出神经组成,还应有传入神经【答案】B【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包括内脏传入与内脏传出神经,通常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因此内脏和腺体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A正确;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效应往往是相反的。如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脏的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抑制心脏的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效应不同,B错误;C、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活动受到意识的支配,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C正确;D、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D正确。故选B。13.冬泳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体脂,还能避免骨骼肌流失,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泳人员上岸之后,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会在下丘脑产生凉意B.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C.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寒冷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D.冬泳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同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2、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详解】A、冷、热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B、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正确;C、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寒冷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产热,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级调节来实现的,冬泳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A。14.桑黄多糖主要通过提高身体健康细胞活性、增加健康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对抗身体中的癌细胞和肿瘤。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检测了相关指数,结果如下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分别为胸腺(mg)、脾(mg)与体重(g)之比,用以评估免疫能力的强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各组S180肿瘤小鼠免疫脏器指数比较组别剂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空白对照组—2.65±0.516.46±0.93多糖低剂量组1.253.31±0.347.64±0.87多糖中剂量组2.503.76±0.698.35±0.84多糖高剂量组5.004.04±0.5010.37±1.02A.实验组应使用肿瘤小鼠,对照组应使用健康小鼠 B.较高剂量的桑黄多糖有利于小鼠免疫能力的提高C.若要探究桑黄多糖对肿瘤的抑制功能,可以瘤体的大小为检测指标D.由桑黄多糖对胸腺指数的影响推测,桑黄多糖可能提高小鼠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详解】A、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肿瘤小鼠为实验材料,A错误;B、本实验中使用的桑黄多糖剂量越高,对免疫调节的效果越好,B正确;C、由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肿瘤体积会增大,所以若要探究桑黄多糖对肿瘤的抑制功能,可以瘤体的大小为指标,C正确;D、由胸腺指数升高可推测,桑黄多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A。15.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及酒精浓度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O~M时期酵母菌种群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M点后发酵瓶中无氧气,酵母菌只进行酒精发酵C.N点时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此时限制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为非生物因素D.P点后酒精浓度基本不变,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比N点时低【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详解】A、O~M时期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说明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在增加,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M点后发酵瓶中氧气逐渐减少,有氧呼吸较弱,此时发酵瓶中并不是无氧气,B错误;C、N点时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此时限制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为非生物因素,如营养物质、氧气等,C正确;D、P点后酒精浓度基本不变,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比N点时低,因为酵母菌数量过多,营养物质不足,D正确。故选B。16.某生态系统中有柳树、合欢树、蔷薇(植株较为矮小的灌木)等植物。将柳树与蔷薇砍伐后,食物网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砍伐后,流入食物网的能量增多,提高了合欢树的生物量B.砍伐后,寄生蜂的营养级未改变,但同化量可能发生改变C.砍伐后,蛇种群所处的营养级发生改变D.砍伐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需要的有机物最终来自生产者(柳树、合欢树、蔷薇)的光合作用,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详解】A、砍伐后,生产者的数量减少,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流入食物网的能量减少,A错误;B、砍伐前后,寄生蜂都属于第三营养级,但食物来源减少,同化能量可能改变,B正确;C、砍伐前,蛇占了第五、六营养级,砍伐后,属于第五营养级,营养级发生变化,C正确;D、砍伐后,食物链(网)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正确。故选A。17.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为避免杂菌污染,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倒平板等环节也都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B.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需先进行灭菌处理C.某些微生物能以无机物作为碳源,也能以无机物作为能源D.为保证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操作时应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答案】BC【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3、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法。【详解】A、煮沸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但不能杀死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A错误;B、如果分装后在培养皿里灭菌,培养基会沸腾残留在整个平皿,影响平皿的观察,所以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需先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C、如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氨或铵盐作为合成有机物的能量,也可以以CO2为碳源,C正确;D、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接种操作时可以打开过滤风,但不能打开紫外灯,D错误。故选BC。18.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避免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重要意义。下图为治疗性克隆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核移植,需要在显微镜下通过PEG诱导二者融合B.用合成培养基进行过程②时需严格控制其化学成分,还需加入天然成分C.进行过程②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有95%O₂和5%CO₂的气体环境中D.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分别移植给个体A、B,都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B【解析】 【分析】1、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2、分析题图:①是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详解】A、过程①是核移植,不需要PEG诱导,A错误;B、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正确;C、过程②是早期胚胎培养,进行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₂的气体环境之中,C错误;D、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其细胞核来自个体B,遗传物质组成几乎和个体B相同,因此将该器官移植给个体A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科学家用非转基因水稻和转Z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分别喷施蒸馏水、一定浓度的寡霉素和一定浓度的NaHSO3,24h后进行8h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得胁迫前后水稻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酶的活性。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光合速率(umolCO2•m-2•s-1)胁迫前胁迫后非转基因水稻1组喷施蒸馏水16.315.932组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11.274.513组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18.299.43转Z基因水稻4组喷施蒸馏水18.3712.145组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16.0310.986组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20.3416.81(1)ATP合酶能催化合成ATP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实验中实际测得的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若要获得水稻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___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喷施NaHSO3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吸收的NaHSO3中的S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1种)生物大分子。(4)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teptomyces-d-m的土壤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寡霉素,推测___________(填“非转基因”或“转Z基因”)水稻更能适应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①.降低ATP合成时所需的活化能②.线粒体内膜③.类囊体薄膜20.黑暗条件下测定水稻的呼吸速率并将其与净光合速率相加21.①.促进水稻植株光合作用,并减缓干旱胁迫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②.蛋白质22.①.转Z基因②.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寡霉素,存在寡霉素时,转Z基因水稻光合速率高于非转基因水稻(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水稻的品种、是否有干旱胁迫、是否喷施寡毒素和是否喷施NaHSO3,因变量为水稻的光合速率。在6组实验中,对水稻喷施蒸馏水的组别为空白对照组。【小问1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ATP合酶能催化合成ATP的作用机理是降低ATP合成时所需的活化能。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均有少量的ATP合成,而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则有大量的ATP合成。在光合作用中,ATP的合成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酶的活性,说明寡霉素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小问2详解】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实验中实际测得的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若要获得水稻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水稻的呼吸速率,并将测定的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相加。【小问3详解】表中数据显示:干旱胁迫前后,第3组和第6组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干旱胁迫后,第2组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第1组、第5组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第4组,说明喷施NaHSO3能够促进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并减缓干旱胁迫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其中蛋白质可含有S元素,因此植物吸收的NaHSO3中的S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寡霉素。对比分析表中的第1组与第4组、第2组与第5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水稻能够提高光合速率,存在寡霉素时的转Z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水稻,因此转Z基因水稻更能适应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20.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0.666230052930400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答案】(1)①.标记重捕(或鸣声计数)②.红腹锦鸡取食了数量多的植物,避免一种或几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为其他植物的生长腾出了空间(合理即可)③.(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2)基因交流(3)①.9370②.8970③.雌性红腹锦鸡产出的卵含有的能量未考虑在内(4)①.食物、栖息地和繁殖资源②.生态位【解析】 【分析】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小问1详解】红腹锦鸡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因此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标记重捕法。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可能是因为红腹锦鸡取食了数量多的植物,避免一种或几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为其他植物的生长腾出了空间。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物种组成不同。【小问2详解】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交配繁殖,进行基因交流。【小问3详解】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62300J-52930J=9370J。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耗散量=9370J-400J=8970J。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雌性红腹锦鸡产出的卵含有的能量。【小问4详解】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食物、栖息地和繁殖资源。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21.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活动,根据家庭成员遗传病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系谱图,假设甲病受基因A/a控制,乙病受基因B/b控制。已知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基因B、b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甲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______________中调查。调查乙病的发病率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取样并且样本数量要足够大。 (2)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甲病遗传方式是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在基因__________________(填“B”或“b”)上。(3)Ⅲ-3的B、b基因经酶切和电泳后能出现的条带有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Ⅱ-2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若Ⅲ-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4)经调查发现,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Ⅳ-4与健康女子结婚,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①.患病家族②.随机22.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AaXbY③.b23.①.1、2、3②.1③.1/2424.3/610【解析】【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2、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Ⅱ-1、Ⅱ-2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Ⅲ-2,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却不患病,说明Ⅲ-4的基因型为Aa,且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3、Ⅲ-4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Ⅳ-3,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Ⅱ-3患乙病,说明条带1、2表示致病基因b,即条带3为正常基因B,Ⅲ-4只含有正常基因型,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4的基因型为BB,不能生出患乙病的Ⅲ-3,因此该病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调查甲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病家族中调查。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调查乙病的发病率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并且样本数量要足够大。 【小问2详解】 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Ⅱ-1、Ⅱ-2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Ⅲ-2,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却不患病,说明Ⅲ-4的基因型为Aa,且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3、Ⅲ-4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Ⅳ-3,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Ⅱ-3患乙病,说明条带1、2表示致病基因b,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在基因b上。条带3为正常基因B,Ⅲ-4只含有正常基因型,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4的基因型为BB,不能生出患乙病的Ⅲ-3,因此该病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小问3详解】Ⅳ-3患乙病,因此Ⅲ-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Ⅲ-3的B、b基因经酶切和电泳后能出现的条带有1、2、3。Ⅲ-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则Ⅱ-1、Ⅱ-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Ⅲ-3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Ⅱ-2,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2可能的基因型有1种。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2/3Aa,1/3AA,由此可知,Ⅲ-3的基因型为2/3AaXBXb、1/3AAXBXb,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III-4的基因型为AaXBY,若Ⅲ-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小问4详解】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III-4的基因型为Aa,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2/3Aa,1/3AA,Ⅳ-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3/5Aa、2/5AA,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即aa的概率为1/3600,a的基因频率为1/60,A的基因频率为59/60,人群中携带者(Aa)的概率为Aa÷(Aa+AA)=2×1/60×59/60÷(2×1/60×59/60+59/60×59/60)=2/61,Ⅳ-4与健康女子结婚,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2/61×3/5×1/4=3/610。22.为了获得抗蚜虫转基因棉花植株,研究人员分别从雪花莲和尾穗苋两种植物中提取了凝集素基因GNA和ACA,经PCR扩增(如图甲所示),连接成GNA-ACA融合基因,再与质粒(pBI121)构建成重组载体(如图乙所示),再经一系列操作将融合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过程调节至95℃,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________,使双链DNA解聚为单链;B过程中需要两种引物,引物是________。配制PCR反应体系时需在冰上预冷,等程序设置完毕后再放入PCR仪中,预冷的目的是________。(2)分析图乙可知,使用限制酶________和DNA连接酶处理GNA基因和ACA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将GNA-ACA融合基因导入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3)利用含重组载体的农杆菌感染棉花细胞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为筛选出转基因细胞,可将感染农杆菌的棉花细胞接种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选取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棉花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蚜虫转基因棉花植株。 【答案】(1)①.DNA分子中的氢键②.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③.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减少引物错配形成的产物(2)①.BsaBI②.KpnI和XhoI③.确保融合基因正确插入质粒中(3)①.农杆菌转化法②.卡那霉素【解析】【分析】基因工程需要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就是要让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这一步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小问1详解】甲图表示的是体外扩增DNA的过程,即PCR技术,A过程表示变性过程,A过程调节至95℃,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B过程为PCR中的复性过程,其中需要两种引物,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引物的作用是使单个的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在引物的3’端,配制PCR反应体系时需在冰上预冷,其目的是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减少引物错配形成的产物的概率,等程序设置完毕后再放入PCR仪中进行DNA扩增。【小问2详解】结合图乙可知,使用限制酶BsaBI和DNA连接酶处理GNA基因和ACA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GNA-ACA融合基因和质粒上都含有限制酶KpnI和XhoI识别序列,因此将GNA-ACA融合基因导入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KpnI和XhoI,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的目的是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连,确保融合基因正确插入质粒中。【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