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2806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3
《区“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区“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xx年全省“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区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有效遏制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蔓延势头,维护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秩序,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新增“两违”还时有发生,常态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为进一步巩固“两违”整治成果,全面提升依法、科学管理城乡建设能力和水平,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以下简称“两违”)行为。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从xx年7月起,在我区范围内(含武夷新区xx境内)开展持续有效的深化“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违法建筑处置若干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下达我区的拆违目标任务,围绕“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健全机制、确保长效”的目标,强化防控手段措施,全面遏制新增“两违”,逐步化解历史存量“两违”,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持续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四重点”:违法占用耕地、影响公共安全和重点项目建设、严重影响城乡规划、交通干线两侧的违建;实施“六先拆”:党员干部的违建、安全隐患大的违建、影响“三边三节点” 整治的违建、顶风突击的新违建、妨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建、社会影响恶劣的违建先行拆除。至xx年底前,新增违建蔓延势头得到全面遏制;至xx年底,《xx省违法建筑处置若干规定》颁布实施(xx年2月1日)之后形成的违建存量基本得到整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城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城乡环境面貌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问题整治提升。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态势,继续实施“四重点、五部位、六先拆”,开展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集中整治。一是把违法违规建设形成的危房作为治理重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大力整治各类违法违规建设出租房、铁皮房、广告牌、临时搭盖等,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非法牟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公共安全。二是抓好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彻底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强力整治城乡结合部“两违”、房前屋后及顶层乱搭乱建,集中清理公路、铁路沿线“两违”,关注宗教活动场所违建,严格规范集镇建设秩序。三是对在各类自然保护地内存在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经排查纳入清查整治清单的,按照违建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的有关要求处理;经排查未纳入清查整治清单的,属于“两违”的,各乡镇(街道)应当纳入“两违”综合治理范畴,按“两违”有关规定处置到位;四是推进“两违”疑似图斑的核查处置工作。xx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卫片“月监测”活动,每个月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套合提取疑似违法图斑,导入省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系统,推送至属地乡镇(街道)组织核查,主要涉及用地、用矿等方面。经核查属于“两违”范畴的,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两违”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到位。 (二)历史存量处置提升。各乡镇(街道)要对辖区“两违”情况进行再摸底核实分类,逐村(社区)、逐户建立台账,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明确历史存量处置目标。建立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历史存量违建处置联动机制,落实工作职责,按照《xx市xx区“两违”建筑分类处置试行办法》(潭政综〔xx〕353号),区分历史存量违建的类别、年限、影响等因素,分类施策。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结合规划调整、项目建设、土地房屋征收、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城中村改造、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采用拆除、没收、完善相关手续、临时使用等方式,分类分步、分期分片,加快化解历史存量。 (三)“无违建”创建提升。以全域“无违建”为目标,完善“无违建”创建标准和验收办法,强化考核问责,注重分类创建,打造亮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共治共享,共创“无违建”家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乡镇(街道)、村(居)各个层次“无违建”示范典型,作为展示治违工作成效的平台和示范,以点带面,面上推进,整体提升。 (四)拆后土地利用提升。加强拆后建筑垃圾清理,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优化、节约集约的原则,通过有计划、分类别制定利用方案,落实利用措施和部门责任,建立实施土地利用激励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拆违还路、拆违治乱、拆违增绿、拆违添景,做到拆后腾出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惠及群众,美化环境。 (五)常态长效机制提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动协作、信息共享、多方保障等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快速查处、联合执法、自拆助拆等执法拆除机制。落实“网格化”巡查、规划设计引导、建材管理、信用管理等源头防范机制。推进历史“两违”调查摸底、认定、处置等分类处置机制。完善农村个人建房、城镇危旧房改造、用地指标保障等建房审批疏导以及拆后垃圾处置、土地利用实施及激励等拆后利用机制。强化履行管理部门责任、督查考评、责任追究等考评问责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常态化管理,实现“不能违、不敢违、不想违”的目标。 三、工作要求 各乡镇(街道)要在总结过去行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深化实施方案,分阶段、分区域、分子项列出各重点任务提升工程清单,要坚持态势不松、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完善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整治,加快分类处置,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以新作为实现新成效。 (一)完善工作体制。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两违”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治违领导小组成员,突出治违办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各区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共同实施的“两违”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形成条块结合、各司其责、协同治理、联动执法的治理格局。厘清乡镇(街道)、村(居)两级及各职能部门在“两违” 治理中的工作职能,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责任清单,整合资源力量,实行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各乡镇(街道)领导小组名单及深化实施方案于7月31日前报区治违办。 (二)健全防控机制。要坚持“零容忍”,对新增“两违”行为继续“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将“两违”制止在萌芽状态。要发现“零盲点”,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片区化、责任化无缝对接的“两违”巡查机制。一要重点关注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多发易发区域,完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巡查、制止、报告制度;二要关注建材去向发现违建,重点排查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要供应商户和建材运输车辆;三要关注建筑人群,重点关注包工头、农村工匠和施工劳务班组等重点人群。通过对重点部位、物资、人群的有效掌控,做到及时了解动态,织密防控网络,严控新增“两违”。四要强化部门联防联控,落实条块结合的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联网查询、案件通报、共同预防和监管的机制,综合运用法律,加强执法协查协助,通过停水停电,限制经营许可、产权登记等措施,实施快速查处,倒逼自拆。 (三)强化治理措施。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多举措开展摸底调查、违建拆除,利用航拍、卫片监测,进行图斑、数据比对。要强化“两违”基础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应用,加强对易违区域、易违时间点、易违人群实施重点监测、评估和防控。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行网上督办、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公平公正处理群众诉求。要依据《xx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若干规定》(潭委〔xx〕23号)以及《xx区住宅小区装饰装修管理暂行规定》(潭政综〔xx〕259号)等文件精神,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情节严重的“两违” 作为不良信用信息,纳入征信平台,实施失信惩戒。要落实共同责任,加强“两违”利益链条的施工、设计、监理、供水、供电、建材等全过程监管,实施参与主体倒查追责。 (四)打击违建典型。要集中力量,针对重点对象、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对以下四类对象进行重点攻坚:一是xx年2月1日以来形成的、尚未处置到位的历史“两违”;二是通过疑似图斑核查处置认定的“两违”;三是结合违建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违建别墅、危房排查、扫黑除恶及宗教活动场所整治等专项工作,筛选整治一批重点户;四是群众反复投诉、媒体曝光、领导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的“两违”。各乡镇(街道)要列出重点攻坚对象清单,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以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坚决啃下“硬骨头”、消灭“拦路虎”,营造“两违”整治工作的强大声势。确保完成xx年省、市下达我区4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目标。 (五)突出激励问责。要完善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运用效能监督、绩效管理、部门评价、公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对“两违”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奖代补”、用地指标激励等方式,对治违工作予以资金、政策支持。要把治违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察评价、单位个人评先评优的内容,对“两违”多发频发或者治违不力的,实施倒查问责,对领导干部暗中参与、纵容、支持“两违”的,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六)加强工作保障。要推动法律保障,规范违法建筑查处,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机制,营造良好治违法治环境。要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衔接,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保障村民建房用地指标,疏导群众住房刚性需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两违”。 (七)积极营造氛围。要加强政策解读,加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力度,使违建必拆、违法必究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推行媒体公示制,曝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两违”案例,定期公布拟拆名单,并跟踪公布拆除情况。要加强涉违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和事件,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营造理性、积极的舆论氛围。要强化正面典型引导,发挥电视台、报纸、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两违”治理对城乡面貌改善、民生条件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治违工作,形成“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