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0142
大小:1.03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秋广安二中高2022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丁>丙>乙B.乙>丙>甲>丁C.甲>丙>丁>乙D.丁>甲>丙>乙2.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半球昼夜不等长,且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读图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甲、丙、丁、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C正确。【2题详解】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位于南半球。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丁符合。故D正确。【点睛】二分日除外,任意一天,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值越大。2023年9月23日,一游客泛舟于安徽省某城市公园湖泊之中,当该游客面向湖岸时,一轮红日正缓缓降落至地平线,下图为该湖泊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图中符合游客泛舟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A.B.C.D.4.该游客面向湖岸位于()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日为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正东升、正西落,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为90°-(当地纬度-0°)=58°,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太阳由正东向正西方向运动,与C图相符。故选择C。【4题详解】游客泛舟湖中当日为北半球秋分日,面向湖岸时正值日落,秋分日日落正西方向,故游客面向的湖岸应位于c处。故排除A、B、D,选择C。【点睛】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有如下规律: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③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滑沙,即乘坐滑板从沙丘顶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沙坡头景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滑沙是绝大多数游客必然要体验的项目之一,下图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图中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为使游客体验滑沙的惊险刺激,滑道线路应选择图中的()A.线路OAB.线路OBC.线路OCD.线路OD【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可发现该区域广泛分布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风向从沙丘缓坡吹来,结合图示所指的指向标,当地的主导风向应该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游客体验滑沙的惊险刺激,应该选择线路较陡,这样下滑速度快,惊险刺激。比较OA、OB、OC、OD四条线路OC线路坡度最陡,是背风坡,下滑速度最快,最惊险刺激。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所示地质构造成因为()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8.若在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冻土融化D.地下溶洞塌陷【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据图判读,根据图中三种不同岩石的新老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貌类型。据图中石灰石、砂岩、花岗岩的新老及分布,可知该地岩层为中间新、两侧老,应为向斜构造;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该地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地形,所以图示地区为向斜成山,故B正确,ACD错误。【8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常发育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和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丙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并没有火山喷发留下的岩浆岩,A错误;此处等高线闭合且完整,各岩层也相对完整,并没有出现断层下陷,B错误;此处为南方地区且海拔高度最高不过1000米,不会发育冻土,C错误;丙处有石灰岩分布,加之该地位于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发育,因此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地下溶洞塌陷,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正常情况下的构造地貌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倘若因外力作用发生地形倒置,则会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貌。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模拟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以下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 C.东非裂谷带的形成D.青藏高原的隆起【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图中海绵代表板块,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代表地幔物质对流。实脸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锦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板块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故②③正确。①项、④项,表述的是板块挤压运动,为板块的消亡边界。而本图展示的是生长边界。故①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③,故选B。【10题详解】该示意图模拟的是处在地壳下部的地幔物质,在对流过程中,上升流向两侧扩张时产生张力而使地壳发生破裂形成裂谷的过程,此过程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理极其相似。C正确。渭河谷地的形成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A错误。日本地震的发生、青藏高原的隆起属于板块相互挤压形成。BD错误。故选C。【点睛】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第二种是碰撞(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板块中间的部分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活跃,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张裂,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碰撞(消失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相邻板块相向运动,相邻板块背离运动。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1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夏季风逐年增强【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由图示可知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说明我国东部夏季风有些年份强、有些年份弱,BD错误;1980年指数为负,说明该年夏季风较弱,我国南方降水偏多,江淮地区降水偏多,A正确;1961年指数为正,说明夏季风强,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误。故选A。【点睛】我国夏季降水和东亚夏季风有很大的联系,而东亚夏季风又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密切的联系。当夏季风强的时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表现为西伸和增强。一方面,其西部边缘就好像一个大风扇,把来自南海和印度洋的水汽不断输送向北方,使得我国北方降水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南方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空气下沉,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南极洲菲尔德斯半岛位于乔治王岛,面积约40平方千米,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C;暴风雪天气频繁多发,下图示意菲尔德斯半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菲尔德斯半岛成为南极洲的“热带”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平,洋流影响B.无冰川覆盖,蒸发散热少C.大气层厚,保温作用显著D.纬度偏低,海洋调节14.菲尔德斯半岛暴风雪天气频发,其原因之一是该半岛()A.长期极地高气压带笼罩下B.位于极地东风带边缘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D.沿海西风漂流势力强大【答案】13.D14.C【解析】 【13题详解】南极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纬度最低的地方之一,终年接受太阳辐射相对较多,且三面临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温度更高,故而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D正确。南极地势整体较高,A错误。该地纬度较高,冬半年有冰川覆盖,B错误。大气层厚度差异较小且保温作用对温度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该地位于60°S附近,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受极锋影响,降水较多,C正确,AB错误。沿海地区受南极环流影响,寒流不利于增加降水和降雪,D错误。故选C。【点睛】南极的气候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极度寒冷。南极大陆的气候极度寒冷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在南极海边并不像较高的南极洲内陆地区那么冷。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科学家在海岸地区测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是-18°C,而在南极点同月的平均温度27°C是-62°C。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A.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B.低压中心位于锋线东侧C.锋面自西北向东南动D.甲地风向可能为东北风16.此时()A.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B.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气D.丙地气压有可能高于乙地【答案】15.B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冷锋锋面自南向北运动,南面为冷气团,所以图示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误;锋线所在区域为低压槽,在锋面气旋中,冷锋锋线应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即:低压中心位于图示锋线的东侧,B正确;该锋面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错误;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甲地又地处开口向西北敞开的山谷之中,风向可能为西北风,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大,而乙地位于锋线南侧,偏南风背风坡一侧,风速小,A正确;由比例尺可推知,甲、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而甲位于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一侧,气温甲高于乙,B错误;冷锋降水主要是锋后降水,甲、丙两地距离锋面尚有一段距离,目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C错误。丙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并且与乙地相比,丙地距东侧的低压中心更近,所以丙地气压有可能低于乙地,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的判读依据: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锋线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锋面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带来的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并伴随有较大的风;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下图中的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