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8062
大小:2.5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1-22
《重庆市江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卷(答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处;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卷由考生自己保存。2.第Ⅰ卷(选择题)第1—15题的正确答案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综合题)第16-19题的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中指定位置处;直接填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一律不记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第1—15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选对1题得3分;多选、少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在2021年9月29日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其命名为C/2021S4(Tsuchinshan)。这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在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下,形成长长的彗尾。读彗星绕太阳运动轨迹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两年后,C/2021S4(Tsuchinshan)彗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木卫系2.图中能正确表示彗星形态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A【解析】【分析】【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这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并绕太阳转动,因此该彗星位于太阳系中,B正确;AD错误;该彗星位于银河系,就不可能位于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C错误;故选B。【2题详解】彗星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因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尾始终背向太阳,且彗尾与彗星、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①正确,②③④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内蒙古库齐其沙漠拥有得天独厚的光伏发电条件,沙漠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排列,场面壮观(下图),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库布齐沙漠得天独厚的光伏发电条件主要是()A.经济发达,技术雄厚B.昼夜温差大,风力强C.晴天多,太阳辐射强D.地广人稀,土地广阔4.和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光伏发电不稳定。推测沙漠中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原因有()①昼夜的变化②人口分布不均③太阳辐射季节变化④多风沙天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内蒙古库齐其沙漠拥有得天独厚的光伏发电条件,沙漠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排列,光伏电站主要考虑太阳辐射条件,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有助于发展光伏发电,故选C。【4题详解】 光伏发电不稳定是因沙漠中昼夜太阳辐射的变化大,太阳辐射夏季强,冬季弱,季节变化大,沙漠多风沙天气,影响太阳辐射强度,①③④正确。光伏发电站不稳定与人口分布不均关系小,②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张家口市大疙瘩村发现罕见的石柱群(下图),这些石柱群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依次经过的是()A.地壳―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软流层―地幔―莫霍界面―地壳C.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壳D.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幔―地壳6.火山喷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火山灰。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可能()A.提高大气透明度,利于航空飞行B.增强太阳辐射,提高了地面温度C.降低大气透明度,保温作用增强D.减少太阳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强7.石柱群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各圈层()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的转换C.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答案】5.B6.C7.B【解析】【5题详解】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依次为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故岩浆从下而上依次经过了:软流层―地幔―莫霍界面―地壳,B正确,D错误;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岩浆喷发不会经过古登堡界面,AC错误。故选B。【6题详解】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遮天蔽日,降低了大气透明度,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A错误,C正确。同时还会削弱太阳辐射,光合作用减弱,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石柱群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在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说明了地幔与地壳、大气圈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的转换,B正确。石柱群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各圈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C错误。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是外部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银杏是一种“色相”树种,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非常适合城市绿化。重庆某中学老师发现,校园内相邻的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完全不同(下图圆圈标注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银杏林属于()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9.重庆的银杏树比北京的要晚一点变黄。影响银杏树变黄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降水C.地形D.热量10.图中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A.路灯光源差异B.水热组合不同C.土壤类型不同D.风力大小差异【答案】8.C9.D10.A【解析】【8题详解】 从图中描述可知,银杏树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说明存在着季节性的脱叶现象,脱叶的季节为秋季,说明为落叶阔叶林,C对;热带雨林和针叶林不会脱叶到“光溜溜”的状态,AD错;常绿阔叶林春季新叶生长老叶才会脱落,B错。故选C。【9题详解】北京和重庆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两地温度的变化不同,北京气温先降低,重庆气温后降低,这是热量因素主导的,不是水源、降水、地形等因素,D对,ABC错。故选D。【10题详解】路灯周围的树叶变黄时间稍晚,原因是路灯增长了光照时间,光合作用相对其他树叶较好,A对;两树距离很近,水热组合、土壤类型、风力大小都无明显差异,BCD错。故选A。【点睛】银杏树叶变黄的速度与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种奇异现象,云层像一顶帽子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读帽状云景观图(图1)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11.帽状云位于大气的()A.高层大气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12.帽状云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气流运动是() A.气流沿山坡上升到山顶B.山顶气流水平运动C.山顶气流沿着山坡下沉D.山底气流水平运动13.山顶受帽状云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变化是()A.①增大B.②减小C.③不变D.④减小【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种奇异现象,云层像一顶帽子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水汽含量大,说明帽状云位于大气的对流层,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帽状云的形成是空气沿山坡爬升,恰巧在山顶形成地形云,在气流稳定的情况下,在山顶几乎静止不动,形成帽状云,A正确。故选A。【13题详解】帽状云的形成增加大气厚度,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帽状云会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帽状云会使其增强,B错误;③为大气辐射,帽状云会使其减弱,C错误;④为地面辐射,帽状云会使其减弱,D正确。故选D。【点睛】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主要有三种:被强风吹离山峰的旗云,在山顶形成的帽状云,以及在背风坡形成的英状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周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开展野外工作时不幸遇难,该事件让云南哀牢山一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读云南部分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哀牢山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①寒潮②地震③滑坡④泥石流⑤洪涝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15.哀牢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地壳运动十分活跃B.地形较复杂,山体坡大C.降水量多且强度大D.气温差较大,风力强劲【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解】哀牢山受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地震活跃,东坡的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山体破碎,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②③④正确,寒潮和洪涝不是地质灾害,①⑤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哀牢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处断裂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形较复杂,山体坡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且强度大,ABC不符合题意;气温差大,风力强劲与地质灾害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1年6月21日,有研究人员在重庆秀山发现了距今约4.23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生活在海洋)化石。袖珍边城鱼是重庆市迄今发现的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下列为袖珍边城鱼化石(图1)和地质时期全球的气候变化图(图2)。 (1)按成因分类,出土袖珍边城鱼化石的岩层属于____岩(填岩石类型);这种岩层的特征是____(单选)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②可能含有恐龙化石③是由岩浆形成④能记录地球的演化历史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推测袖珍边城鱼出现的地质年代是____代;该地质年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变迁,后期形成了____。(3)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袖珍边城鱼存在时期的气温比现代____,降水比现代____。【答案】16.①.沉积②.A17.①.古生②.联合古陆18.①.低②.多【解析】【分析】本题以袖珍边城鱼化石为背景材料,涉及岩石类型,地球演化历史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当生物死亡后,被沉积物掩埋起来,它们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剩下的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逐渐形成化石,故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层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恐龙化石,①②正确;由岩浆形成的是岩浆岩,③错误;记录地球的演化历史是其研究价值,不是岩层本身的特征,④错误;故选A。小问2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有研究人员在重庆秀山发现了距今约4.23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结合图可知,其出现在古生代,该地质年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该时代末期最终形成了联合古陆。该时期晚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袖珍边城鱼存在时期的古生代,气温比现代偏冷,故气温比现代低,降水比现代偏湿,故降水比现代多。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近年来,毛乌素沙地80%得到治理,基本实现了“毛乌素沙地”到“毛乌素森林”的转变。下列为毛乌素沙漠治理前后景观对比图(图1)和水循环示意图(图2)。(1)毛乌素沙漠的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该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____。(填水循环环节名称)(2)从“毛乌素沙地”变成“毛乌素森林”,该地水循环环节发生的变化是:④____;⑤____。(填增加或减少)(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植被增加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答案】17.①.陆上内循环②.蒸发、蒸腾、降水18①.减少②.增加19.植被增加,枯枝落叶增多,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够减缓流水、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保水保肥。【解析】【分析】本题以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类型、环节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毛乌素沙漠的河流为内流河,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主要的环节为蒸发、蒸腾和降水,类型为陆上内循环。【小问2详解】 “毛乌素沙地”变成“毛乌素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能够截留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下渗,读图④为地表径流,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⑤从地表到地下,为下渗环节,植被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多。【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增加土壤水分和湿度。植被覆盖率提高,枯枝落叶增多,腐殖质含量增大,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植被可减少夏秋季节强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防止有机质和矿物质的流失;增加摩擦力,降低风力对土壤对侵蚀,保持水土和肥力。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气候等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各种海岸。下图示意我国渤海地区区域图和渤海海岸景观图。(1)塑造海岸地貌的海水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海浪、潮汐和____,塑造A处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说出A处景观图中出现的两种海岸地貌名称:____、____。(2)B处为黄河三角洲,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作用;近年来,该处海岸线发生了变化,要监测该处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3)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盐度为28‰-31‰。据图分析渤海盐度较低的原因。【答案】18.①.洋流②.海水侵蚀③.海蚀拱桥④.海蚀崖19.①.流水堆积②.遥感20.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流淡水注入,海区较封闭【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渤海地区区域图和渤海海岸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岸地貌、流水堆积地貌与海水盐度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海浪、潮汐和洋流,读图可知,A处为海蚀柱,故塑造A处地貌的主要动力是海水侵蚀,海水侵蚀的地貌还有海蚀拱桥、海蚀崖。【小问2详解】B处为黄河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近年来,该处海岸线发生了变化,要监测该处海岸线的变化过程,监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小问3详解】渤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河流淡水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少,导致渤海盐度较低。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城郊某时刻气温分布图(单位:℃)。(1)请在图中A处用箭头“→”标出其实时风向。(2)绘制城市“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下图所示4条线上标出气流运动箭头)。(3)“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空气对流____(增强或减弱),年降水量____(增加或减少)。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答案】19.20.21.①.增强②.增加22.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市区人口;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地表风速的影响,保留建筑间的通风廊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市中心区域多设置公园绿地,保护城市湿地;合理限制交通工具和工厂的热量排放【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冷岛效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热力环流、风的形成、热岛效应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近地面温压一般呈反比,据图可知,A点右侧气温较低,则相对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右指向左侧,由近北半球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向右斜交可知吹东南风。【小问2详解】城区其他用地,增温快,相对受热空气膨胀上升,为低压,绿地(水域)近地面增温慢,温度较低,高空空气下沉为高压,近地面风由绿地或水域吹向城区其他用地;高空风由城区其他用地吹向绿地或水域。【小问3详解】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与绿地或水域间的温差增大,城区其他用地对流相对增强;由于对流增强,空气运动更活跃,水汽更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将增加。【小问4详解】 首先,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人口,规模分散市区人口,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地表风速的影响,减少“屏风”型建筑,保留建筑间的通风廊道,让建筑的布局更合理、更通风。其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水域湿地面积,减少对城市地表的影响,在市中心区域多设置公园绿地,加速推进建筑的屋绿化和垂直绿化,通过大量的植被覆盖来减少建筑和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并促进散热。最后,合理限制交通工具和建筑物人工热量的排放,这也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