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15996

大小:76.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1-2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商末作册般甗(青铜器)铭文有“王宜人方”,记载了商王欲讨伐人方一事。后来《尔雅》对铭文中的“宜”字解释为:“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祀)而后出,谓之宜。”此解释揭示了商末()A.王权深具群众基础B.神权影响国家政策C.内外服制走向瓦解D.重史传统已经成型2.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现象趋向激烈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3.战国时期,诸子对利用舆论来管理基层社会的态度各异。孟子主张君主决策时要把国人的舆论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盲从。韩非主张应采取对统治有利的舆论,但前提是必须受到法律制约,“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两种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君主集权B.稳定社会秩序C.强化思想控制D.迎合贵族诉求4.下列历史叙述集中反映了秦朝()文献记述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A.“大一统”观念产生B.华夏认同愈加强烈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国家治理趋于完善5.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A.消除了边疆威胁B.扩大了统治范围C.完善了地方治理D.稳固了统治基础6. 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7.据如表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关记载内容文献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垦田),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后汉书·刘隆传》十六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于是南郡太守刘隆亦系狱,上以隆功臣也,免为庶人。《后汉纪》卷七《光武皇帝纪》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增加政府赋税收入D.重构封建经济基础8.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10.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11.西晋时,“举秀才必五策皆通”,又设立国子学,与太学相并立。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国学的“明经”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的格局。这反映出()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C.门阀士族影响巨大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12.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A.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典范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13.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若干册《论语》手抄本。其中363号墓葬出土的《论语》郑注,其文本最后有“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状”字样。184号墓出土的《论语》郑注共4件内容有重复,但笔迹不同。其中,第三件文本末记“高昌县学生贾忠礼写”。这反映出唐代()A.“四书”地位逐渐上升B.书院教育在边疆的发展C.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D.边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14.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调整()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15.《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16.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宋太祖开始对藩镇执行“稍夺其权”的措施。《宋史》载,“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由此可知,宋初()A.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边防压力骤然减轻C.中枢机构权力分化D.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17.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曾上奏称:“下等、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使之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富室差得自宽,而贫者困穷日甚。"司马光此言意在()A.建议宋神宗改革赋税制度B.维护社会下层的根本利益C.谴责政府的横征暴敛行为D.批评王安石变法违背初衷18.《元史·地理志》这样说:“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对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的统治B.实行民族平等政策C.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D.因地制宜管理各地19.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十分之一的上等品。这一现象()A.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B.导致了宋、夏之间战争频繁C.推动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D.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0.宋代,在边远地区的广西,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当地称“圩”),“有的地方五天一圩,有的地方三天一圩,有的地方隔一天一圩”。这一现象反映出()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城市经济职能趋弱D.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21.朱熹认为“且如此灯,乃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其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朱熹意在强调()A.人性本善B.天人感应C.克制私欲D.格物致知22.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A.君相矛盾凸显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23.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这一改变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总统制24.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25.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首要目的是()A.废除封建经济基础B.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C.恢复和发展工农业D.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三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国会在实践中与其他权力的关系。(3)材料三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简述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的途径。27.移风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着眼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言……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材料三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蒙文通《古史甄微·秦之社会》材料四此汉化政策其子孙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汉化程度更为增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则已达顶点,而逐渐腐化矣。然同时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之所浸染……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渐染汉化,则为一善战之民族,自不代言。--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观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袭秦旧”与“进华夏”并举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北魏移风易俗的两种不同趋势。(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移风易俗的认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都城东京园林开放情况表类型代表园林规模开放时间公共活动分布特点寺观园林大相国寺浙尼寺数量多,开放面积大佛事盛典;日常生活重要节日;宗教、游憩、商业寺庙遍布街巷皇家园林琼林苑金明池向民众定期开放,开放面积小“开池”、上元、端午等节日划龙舟等赛事;各类游憩;民间商业活动散点而成片,多处于都城城关街道全天开放 园林居住区、城关、桥头、码头等多、宽窄有间全天式商业、游憩、市民交往、观赏形成街巷空间体系;民间自发多于官府——据龙婷等《唐宋都城公共园林比校分析及现代城市更新启示》整理材料二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将公园的建设和城市的改造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44年,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造园史上第一座真正童义的城市公园,随后在英国各地均发起了公共园林的建设浪潮。1847年以后的很多私家园林也纷纷面向社会开放,或将其改为城市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由之前的皇家猎苑变成伦敦人的时尚旅游地。这座占地142公顷的大公园现在是伦敦市民喜爱的日常活动,以及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娱乐表演和群众聚会的场所。——摘编自王丹丹《园林的公共性——西方杜会背景下公共园林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都城园林开放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公共园林建设发展认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古代中国的严厉管控,主要针对官僚体系与地方政府,对于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自主自立自治的模式实现社会治理。下图为民间主体与基层自治关系示意图。——据龙登高等《论传统中国的基层自治与国家能力》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