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4094
大小:1.6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4-09-03
《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下图分别是“南京2022年9月5日和9月6日天气预报图”、“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9月6日相比,南京9月5日()A.气温较高B.风力较强C.温差较小D.光照较强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A.冬季①少B.冬季②少C.夏季④多D.夏季③多【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的平均气温更高,A错误;9月6日和9月5日的风向有所不同,风力强弱无法判断,B选项错误;9月6日的温差为14℃,而9月5日的温差为6℃,所以9月5日的温差更小,C选项正确;9月6日为晴天,云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光照更强,D错误。所以选C。【2题详解】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到达地面前经过的大气距离长,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小,单位地面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冬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少,地面辐射少,大气温度较低,B正确;①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出现季节性差异,A错误;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不是导致气温出现季节差异的根本原因,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大气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图1为我国某河段示意图,图2是沿甲乙所作的横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河水对河岸侵蚀作用最明显的是()A.甲B.乙C.丙D.丁4.若甲地形成了一个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聚落,则下列关于该聚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聚落应位于图2中的左岸B.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便利C.泥沙沉积,便于农耕D.三面环水,可作防御【答案】3.B4.B【解析】【分析】【3题详解】甲丁位于河流凸岸,流速慢,侵蚀弱,AD错。乙丙相比,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快,且乙处河道变窄,水速加快,侵蚀能力更强,B正确,排除C。故选B。【4题详解】甲位于河流凸岸,流速慢,流水沉积明显,泥沙淤积较多,聚落应位于图2的左岸。同时,凸岸泥沙沉积,土层深厚,便于农耕。凸岸三面环水,防御条件好,ACD均不符合题意。凸岸泥沙淤积严重,水深较浅,港口建设的水域条件较差,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一般而言,河流凸岸水速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适合聚落建设和农业发展。河流凹岸水速快,侵蚀能力强,水深较深,适合港口的建设。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下渗、雨水利用、蒸腾B.下渗、雨水利用、蒸腾、蒸发C.蒸发、蒸腾、下渗、雨水利用D.下渗、蒸腾、蒸发、雨水利用6.当地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B.水汽输送C.蒸发D.地表径流【答案】5.A6.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分析可知,①是从地面指向大气,是蒸发;②进入地下,是下渗;③雨水直接输送到城市,是雨水直接利用;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降水、蒸发、径流、下渗、水汽输送等环节。图中显示的是将雨水进行收集,直接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的环节,故D项正确;下渗可以通过渗水砖、修建湿地来时实现,A错误;水汽输送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故B项错误;蒸发与太阳辐射有关,故C项错误;综上分析,故选D。“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持续流失、城市失去活力的现象。下图为黑龙江鹤岗市2001—2016年市区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2001—2016年鹤岗市区人口不断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A.出生率低B.人口老龄化C.人口外迁D.政策变化 8.鹤岗市“收缩”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水平高B.传统产业升级C.城市规模过大D.自然资源枯竭【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鹤岗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B、D项错误。2001—2005年鹤岗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但市区人口数量仍然下降,说明主要原因是人口外迁,C项正确。出生率低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项错误。故选C项。【8题详解】鹤岗城市化水平高,经济活跃,不会导致人口外迁,A选项错误;传统产业升级会吸引人口增加,B选项错误;鹤岗城市人口总量小,城市规模小,C选项错误;人口流失是研究收缩型城市的重要指标,鹤岗属于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放缓,就业机会减少,人口流失,形成“收缩城市”,故选D项。【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拉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人文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其他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2021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5.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拉萨市人口为55.44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拉区。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寒冷B.生态环境脆弱C.土地生产潜力小D.自然资源丰富 10.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D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A、B、C错;西藏地区土地面积大,矿产、能源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大,D符合题意。故选D。【10题详解】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无法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①错;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②对;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粮食减产,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③错;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④对。故选C。【点睛】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某通信工具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为西安市某区域a、b两功能区一天内热力密度变化图,图2为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图1中a功能区位于图2中的()A.①-②区间B.②-④区间C.③-⑤区间D.④-⑥区间12.符合b功能区特征的是()A.建筑物高大,密度小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D.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答案】11.B12.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分析,a曲线白天人口密度较小,晚上人口密度较大,应为住宅区,住宅区居民白天外出上班,晚上回家休息,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根据所学知识,①-②区间为商业区,②-④区间为住宅区,④-⑥区间为住宅区,应位于右图中的②-④区间。故选B。【12题详解】读图分析,b功能区6:00-18:00的白天时间人口密度特别大,夜晚人口密度小,应该是商业区,人口昼夜差别大,B正确;商业区的建筑物高大,密度大,A错误;商业区一般地处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高,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地价受两个因素影响较大,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受交通线的影响,等值线多会发生变曲。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功能区最可能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14.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A.中小学B.高等学校C.快餐店D.购物中心【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迁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B对。住宅区不会有老年人大量迁出,A错。商业区以商贸活动为主,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入,C错。行政区不会有大量儿童移入,D错。故选B。【1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功能区为工业区,主要进行的是工业生产活动,对快餐店和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是很迫切,CD错。该功能区内有大量的儿童移入,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中小学,而不是高等院校,A对,B错。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表的阅读和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不同功能区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然后进行试题解答。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常与所在地区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对其7800多个村落地名的研究可获知区域基础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生产活动等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左图为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简图,下右图为武威乡村聚落地名分类及数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在武威市民勤县动植物类乡村地名中,多包含()A.“松”、“柏”、“树”B.“草”、“花”、“芨”C.“虎”、“龙”、“蟒”D.“喜鹊”、“鱼”、“鸟”16.武威市美好意愿类乡村地名中,多出现“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与这类村落的空间分布重叠性最好的是()A.地形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B.经济活动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C.军事防御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D.水文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答案】15.B16.C【解析】【分析】【15题详解】结合材料和图甲可知,武威市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民勤县位于武威市北部,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故植物类乡村地名中植物多与禾本科草类有关。所以“草”、“花”、“芨”最符合,故B正确,ACD错。【16题详解】 乡村地名包含“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反映了村民盼望安宁和平、昌盛兴旺的美好愿望。武威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多有战事发生。在古代军事活动多发的地区,村民盼望安宁和平、昌盛兴旺的美好愿望强烈,村落地名多出现“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故C正确。【点睛】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中,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才创造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有关图中相关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2050年三国城市人口数量相当18.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均有所下降D.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答案】17.C18.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据图可知,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水平始终高于美国,但是速度在1890年—1950年是低于美国的,故A错误。美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2000年左右,而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1960年,故B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斜率大,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故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三国城市化水平相当,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百分比,不能看出人口总数的情况,故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 英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故A错误。美国从2000年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变化不大,城市环境应该是好转,故B错误。该时间段内,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无明显变化,故C错误。中国在2000年到2030年间,城市化水平急剧升高,城市化水平速度增快,经济得到提高,科技水平得到进步,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试题考查了城市化相关的知识,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二、综合题(46分)19.成都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以人口为主题地理调查。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调查发现许多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是四川的普遍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川东地区和川西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是四川的普遍现象,反映了有大量民工流出,主要流往哪些地区?为什么?(3)如果你是政府主管,为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问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谷地中。(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原因: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良好的教育条件等。(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改善当地环境,吸引民工返乡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暑假地理调查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人口分布特征、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川东地区主要是四川盆地,地势起伏较川西小,特别是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川西地区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势较为和缓、海拔较低的谷地中。【小问2详解】中国目前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较高;就业岗位丰富,发展机遇多,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较好。【小问3详解】为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问题需要促进民工回流返乡,民工在外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吸引民工返乡;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锻炼职业技能等;改善当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民工返乡。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下水库是指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或建筑地下截水墙,截蓄地下水或地下径流而形成的有确定范围的贮水空间。可贮存地下水,采用回灌方式贮存地面水。与常见的水库相比具有不占地、库容大、投资少、蒸发损失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材料二:新华社贵阳7月25日电:稻田龟裂,作物干枯,山塘干涸,沟溪断流,水库水位持续下降……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部分地区在本应雨水丰沛的汛期再次遭受“旱魔”袭击。缺水成为当地面临的一大困难。材料三:巨木地下河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缓解了西南地区缺水问题。该工程位于贵州省巨木地下河流域,该流域跨黔南州惠水、平塘两县,发源于惠水县抵季乡附近。采取的措施是在地下河出口处筑坝拦蓄地下水成库,库容239.2万立方米地下水库、3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 (1)请说明与地下水库相关的水循环环节。(2)请结合材料二并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该时间段贵州缺水的可能原因。(3)请说明贵州省巨木地区修建地下水库对当地水循环的有利影响。【答案】(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2)该地为喀斯特地貌;下渗严重,地表水易渗漏;该季节降水少;夏季蒸发旺盛。(3)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洪水期径流量减少,枯水期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减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下水库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地下水库是指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的贮水空间。可贮存地下水,采用回灌方式贮存地面水”,因此与地下水库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有:地面水-属于地表径流;位于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中的水属于地下径流,而地下径流主要来自地面水的下渗,与常见的水库相比,形成地下水库通过蒸发损失的水量小。【小问2详解】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等外力侵蚀作用,地表裂隙发育,下渗严重,地表水易渗漏;贵州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该季节降水少,且贵州纬度低,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小问3详解】贵州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修建地下水库,贮存地面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调蓄洪水,洪水期径流量减少,枯水期径流量增加,水量变化稳定;储存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里的水会提高地下水的水位,增加地下径流;与常见的水库相比,地下水库水分蒸发减少,减少损耗。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西倚青藏高原,东邻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经常会看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窑洞——这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近年来,窑洞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图1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图2为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 (1)分析黄土高原适宜修建窑洞的自然地理条件。(2)窑洞作为传统民居,现在仍备受青睐。分析与现代建筑相比,窑洞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3)分析窑洞民宿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答案】(1)高原地形,可以依地势开挖窑洞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低),可减少窑洞因长期浸泡出现沉陷。(2)就地取材,节约木材等建筑材料;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节约建设用地;窑洞冬暖夏凉,节约能源。(3)有利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方向,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与交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不利影响:过度的民俗旅游,过多的外地游客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冲击;过度的旅游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破坏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窑洞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分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影响窑洞建设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由于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坡度大,可以依地势开挖窑洞;黄土高原降雨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减少窑洞因长期浸泡出现沉陷,可以长期使用。【小问2详解】窑洞作为传统居民利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理条件,就地取材,节约木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窑洞冬暖夏凉,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利用坡地建设,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节约建设用地。 【小问3详解】窑洞民宿旅游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包括收入、就业机会等)、信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有利影响,容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作用主要有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拢货币;消极影响主要有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积极作用主要有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消极影响主要是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