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491

大小:2.16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金华卓越联盟12月阶段性联考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选择合适的实验试剂或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酶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双缩脲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C.层析液用于叶绿体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洋葱作为实验材料:(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详解】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快速分解,不宜选择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错误;C、层析液用于叶绿体光合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可以用来提取色素,C错误;D、洋葱根尖分生区是用来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材料,D正确。故选D。2.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Ca2+进入液泡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载体CAX既能运输H+又能运输Ca2+,不具有特异性B.H+由细胞溶胶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C.Ca2+由细胞溶胶运往液泡是易化扩散D.液泡中除了有H+和Ca2+外,还会有光合色素【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由pH值可知,液泡内H+浓度大于细胞溶胶,说明H+从细胞溶胶转运到液泡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主动运输,H+通过CAX的运输的运输为协助扩散;Ca2+在液泡内浓度高,因此,Ca2+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为主动运输。【详解】A、载体CAX既能运输H+又能运输Ca2+,是结合部位不同,也具有特异性,A错误;B、由pH值可知,液泡内H+浓度大于细胞溶胶,说明H+从细胞溶胶转运到液泡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Ca2+进入液泡是逆浓度的主动运输,C错误;D、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故选B。3.猕猴桃具有促进消化、缓解便秘、美容养颜等功效,但却极易腐烂,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猕猴桃腐烂的内在原因,选取了猕猴桃果实内的三大抗逆性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在保鲜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天数/d12345615CAT酶活性(mgH2O2/gFW.min)0.0660.0630.0470.0370.0200.0170.003SOD酶活性(活力单位/g)48.4630.1028.0722.2710.386.24040POD酶活性(g-1.min-1)0.0660.1280.1800.1960.1120.0450.002 果实状态成熟果实开始腐烂完全腐烂A.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酶的形状会发生变化B.猕猴桃从成熟到腐烂的过程中,三种抗逆性酶的活性均下降C.测定CAT酶活性时,只可用单位时间H2O2的消耗量来表示D.若某种调节剂可使POD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状态,则有利于猕猴桃的保鲜【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猕猴桃腐烂的内在原因,结合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天数,因变量是三大抗逆性酶的活性。【详解】A、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酶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变,但空间结构会发生一定的改变,A正确;B、据表可知,猕猴桃从成熟到腐烂的过程中,POD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B错误;C、过氧化物酶(CAT)能够催化过氧化氢的水解,产物是水和氧气,故在测定CAT酶活性时,可用单位时间内H2O2的减少量或氧气的增加量表示,C错误;D、猕猴桃的腐烂与三种酶的活性均有关,故若仅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处于较高状态,不一定利于保鲜,D错误。故选A。4.当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与下列哪种激素相同()A.胰岛素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详解】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C正确,AB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B.癌变的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D.细胞凋亡过程中不再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A错误;B、癌变的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易转移,B错误;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加深,代谢减慢,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决定细胞凋亡的基因会表达,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内环境中有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其中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实现D.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并都需要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题图分析:题中表示内环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详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A错误;B、激素有蛋白质和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类等。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pH)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D、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D正确。故选D。7.玉米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下图是玉米不同部位的部分细胞呼吸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绿叶产生物质b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被水淹的玉米根产生酒精和物质a的过程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人体细胞也能产生物质c,物质c可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D.现象d是出现了黄色【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为CO2、b为H2O、c为乳酸,d为灰绿色。【详解】A、玉米根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物质a为CO2,玉米绿叶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b为H2O、玉米绿叶产生物质b(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错误;B、被水淹的玉米根产生酒精和物质aCO2的过程中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B错误;C、玉米胚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故c为乳酸,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也会产生物质c(乳酸),乳酸能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C正确;D、酒精和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现象d是出现了灰绿色,D错误。故选C。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记录后将小球放回原桶内,重复多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Ⅰ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但Ⅰ与Ⅱ中小球的总数必须相等 B.甲同学模拟的是F1(Dd)自交产生F2的过程C.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D.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1/2【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该实验中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Ⅰ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与Ⅱ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A错误;B、甲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模拟的是F1(Dd)自交产生F2的过程,B正确;C、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错误;D、甲同学实验结果:DD占1/4,Dd占1/2,dd占1/4,乙同学实验结果AB,Ab,aB,ab都占1/4,因此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1/2和1/4,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下图表示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9.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2P的培养液直接培养B.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C.步骤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D.为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10.下列对噬菌体、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的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质B.两者都有核糖体 C.两者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噬菌体增殖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和能量【答案】9.D10.A【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9题详解】A、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B、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H元素,无法区分开两种物质,不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B错误;C、步骤②是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C错误;D、为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时间太长,大肠杆菌会被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得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大,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所以两者的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质,A正确;B、噬菌体是DNA病毒,无细胞结构核糖体,B错误;C、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C错误;D、增殖过程中所需模板来自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酶和能量由大肠杆菌提供,D错误。故选A。11.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基因1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过程①②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中D.若基因2发生突变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会引起白化病【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由图①②③④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①②⑤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B错误;C、图中①②过程分别是转录和翻译,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C正确;D、白化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从而缺乏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正确。故选B。12.下列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使用青霉素会出现抗药性的细菌是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B.突变和非随机交配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C.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D.桦尺蠖种群中所有控制体色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长期使用青霉素会选择出抗药性的细菌,青霉素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B、理想种群中没有突变,无迁入和迁出,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各基因型个体均存活,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突变和非随机交配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B正确;C、既然是两个物种,必然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D错误。故选B。13.秋冬季节容易发生感冒。某人于星期日被感染患病,在生病期间体温和血液中抗体水平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抗体参与的免疫为体液免疫B.星期三时体温恢复正常但抗体水平仍很高C.细菌入侵机体后,淋巴结和脊髓会截获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D.患病初期体温升高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感染后机体的体温升高,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进而引起了体内抗体水平的增多,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浆细胞分泌了抗体,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细菌被消灭,机体逐渐恢复正常,此时机体内部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下降,最终使得体温恢复正常。【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由抗体参与的免疫为体液免疫,A正确;B、星期三时,图中所示体温已经恢复正常,此时机体内抗体的水平很高,B正确;C、细菌入侵机体后,淋巴结和骨髓会截获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C错误;D、由图示可以看出当细菌感染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体温升高,这个过程会刺激白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D正确。故选C。14.手不小心触到尖锐的物体时迅速缩回是通过反射实现的。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效应器是B,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B.图2中神经递质与f结合后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使其发生相应的电位变化C.图3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D.触到尖锐的物体后产生痛觉是非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缩手反射反射弧,对反射弧进行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详解】A、图1中的A连接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故A是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C、图3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D、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触到尖锐的物体后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15.图1中甲是果蝇体细胞示意图,乙、丙是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图2是果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⑦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或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甲细胞可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5条染色体B.图1乙细胞中所示的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图1丙细胞对应图2中的⑥时期D.图2中b时期发生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详解】A、由图1甲细胞可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4条染色体(Ⅱ+Ⅲ+Ⅳ+X或Y),A错误;B、图1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示的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的两条染色体上,B错误;C、图1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①时期,⑥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图2中b时期发生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D正确。故选D。16.慢波睡眠分为浅睡期和深睡期。深睡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老年人的体温和血糖稳定、人体的精神和体力恢复等尤其重要。在整个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最近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期,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慢波睡眠中,瞳孔扩张,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减慢B.生长激素与胰岛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C.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这一调控轴的调节D.机体处于慢波睡眠期时血糖水平会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心跳减慢,瞳孔收缩,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B、生长激素的受体在膜外而不在膜内,B错误; C、胰岛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靶腺的调控,不受垂体调节,C错误;D、慢波睡眠中,生长激素(GH)分泌较多,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因此机体处于慢波睡眠期时血糖水平会下降,D正确。故选D。17.如图为人体过敏反应原理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过强导致的,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泌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出现反应,也可能24小时后才有症状。【详解】A、由于过敏反应与组织胺释放有关,故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A正确;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C、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D、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值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D。18.如图表示红光(R)和远红光(FR)对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开花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和远红光作为信号可被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捕获,调控植物的开花B.暗期用红光照射,可以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但可被远红光逆转C.夜晚连续光照数小时会使长日照植物延迟开花D.植物选择昼夜时间长短作为开花依据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不同植物开花所需的日照长度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开花必须大于一定的日照时数(长日照植物),这个一定的日照时数称为临界日长;短日照植物的日照时数短于临界日长时,如果缩短日照长度则可提早开花,长日照植物在超过临界日长时则光照越长开花越早。2、红光能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而远红光能够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抑制长日照植物开花。【详解】A、分析图,红花和远红光作为信号可被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捕获,调控植物的开花,A正确;B、据图分析,将图中从左向右分别标号1、2、3、4、5、6,结合2、3可知,暗期用红光照射,可以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再结合4分析可知,这种抑制可被远红光逆转,B正确;C、分析图,夜晚连续光照数小时会使暗期时间缩短,长日照植物提前开花,C错误;D、植物选择昼夜时间长短作为开花依据是长期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19.为什么地球上有些生物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呢?从生物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中,或许能找到答案。阅读下列表格,相关理解错误的是()生物特点种群数量动态曲线 生活史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繁殖能力强但幼体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注: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虚线表示Nt+1=Nt(S是稳定平衡点)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繁殖能力弱但幼体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A.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生殖力为主B.蟑螂为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在S点左右时,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C.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容易走向灭绝D.r对策生物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很难被彻底消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r对策生物没有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过少或过多时,能迅速恢复到平衡点,K对策生物有稳定平衡点(S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低于灭绝点(X点)时,种群将走向灭绝。【详解】A、对于某些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种群数量为主,A错误;B、蟑螂个体小、寿命短、繁殖能力强但幼体存活率低,为r对策生物,无论r对策生物还是K对策生物,S点都为稳定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B正确;C、据图可知,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会减少到0,种群就会走向灭绝,C正确;D、对于r对策生物,其没有灭绝点(X点),种群数量极少时也能迅速升到稳定平衡点S,因此难消灭,D正确。故选A。 20.西溪湿地是杭州市的一个旅游景点,湿地内生态良好,生物种类繁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西溪湿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B.西溪湿地中的不同物种往往占据不同的生态位C.西溪湿地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D.西溪湿地的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此现象属于群落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指相同时间内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详解】A、西溪湿地中所有动物无法构成一个群落,群落要表示该区域的所有生物,A错误;B、西溪湿地中的不同物种往往占据不同的生态位,B正确;C、西溪湿地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构成垂直结构,C错误;D、西溪湿地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此现象为群落的季节性而非演替,D错误。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湖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家针对某湖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要调查2km2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法。用该法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5条鲫鱼,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40条鲫鱼,其中标志的鲫鱼有5条,则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若经过捕获后的鲫鱼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_______。在鱼类捕捞中,既要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又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后种群数量维持在________。(2)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_增长。(3)某科研小组通过引入沉水植物、鱼类等对某水体富营养化的人工景观湖的构建进行干预,一年内逐渐发生由以藻类为主“藻型”湖泊向以水草为主“草型”湖泊的转变。下表是构建前后藻类种数变化,下图是水体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名称构建前后藻类种数变化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金藻102491210 构建前构建后4441211①由表中数据推测: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优势藻类最可能为________。构建过程中人工引入沉水植物后湖泊藻类的物种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结合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构建后“草型”湖泊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喜湿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②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该湖泊干涸,若干年后,在该处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该处最终达到的森林群落称为________群落。【答案】(1)①.标志重捕②.100条/km2③.大④.基本不变⑤.K/2(2)逻辑斯谛(“S”形)(3)①.绿藻②.沉水植物竞争性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生长③.水平④.次生⑤.顶极【解析】【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小问1详解】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量=第二次捕获数量:第二次捕获并标志数量,所以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为25×40÷5÷2=100条/km2 ;若经过捕获后的鲫鱼更难被捕获,则导致第二次捕获的被标记的鱼偏少,因此测定值偏大;K值是指在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以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鲫鱼被大量捕捞后,但环境没有改变,所以K值基本不变;当种群密度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既要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又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小问2详解】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但种群的空间有限,所以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S”形)增长,【小问3详解】①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绿藻的数量最多,所以绿藻是优势物种;构建后,总氮和总磷的数量下降,是由于沉水植物竞争性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生长,所以湖泊藻类的物种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喜湿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②该湖泊干涸,若干年后,在该处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该演替过程发生在已有土壤基础上,这是次生演替;达到森林群落后,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顶级群落。22.山形水韵,富春卷首,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之一的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顶部打造了2.4万平方米的华东地区最大“空中花园”,欧石竹、百日草、月季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场馆内不需过多能耗即可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下图1表示月季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图2表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某月季植株吸收CO2的速率随光强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1分析,在叶绿体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①在光下裂解产生________,⑤被________还原形成三碳糖,其中部分三碳糖再生成________(填名称)以保证卡尔文循环不断进行。 (2)结合图2,从物质含量和功能角度分析,当遮光比例达到30%以上时,月季植株如何适应弱光环境?________。可用________法对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进行分离。(3)结合图2分析,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图1中产生的⑦的去向是________。(4)当植物大量失水时,叶片中________(填激素名称)浓度会升高引起气孔关闭,短期内三碳酸含量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答案】(1)①.类囊体膜(光合膜)②.H+,电子(e-),O2③.NADPH(或②)④.五碳糖(2)①.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b含量增加,增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②.纸层析(3)进入线粒体和运往叶肉细胞外(答全给分)(4)①.脱落酸②.下降【解析】【分析】据图2可知分析:当遮光率达到1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只有叶绿素总含量增加,而叶绿素a/b、植株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下降。【小问1详解】结合图1可知,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中,①(水)在光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H+、电子(e-)、O2。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或②),将五碳糖还原成三碳糖,然后其中部分三碳糖再生成五碳糖使卡尔文循环不断进行。【小问2详解】如图2当遮光率达到3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下降,说明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b含量增加,增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常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小问3详解】当遮光率达到90%时,植物个体净光合作用等于0,由于植物的根和花等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该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而言,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所以产生的⑦(O2)的去向是进入线粒体和运往叶肉细胞外。【小问4详解】当植物大量失水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叶片中脱落酸浓度升高引起关闭气孔,短期内会因为缺少CO2,三碳酸含量下降。23.长期吸烟不利于健康。研究发现,在脑内尼古丁会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 )结合使多种中枢神经分泌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增加,让人产生开心、愉悦的情绪,而大量吸烟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减少。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图乙是尼古丁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上的MNDA结合后,实现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由甲图可知MNDA的作用是________。多巴胺是一种________递质。(填“兴奋型”或“抑制型”)(2)由图乙可知,尼古丁刺激POMC神经元,使________产生饱腹感引起食欲下降;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脂肪产热增加,体重减轻。以上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3)研究显示,长期尼古丁刺激会增加机体患糖尿病的风险。尼古丁与特定的脑神经元膜受体______结合会激活“尼古丁厌恶反应”从而升高血糖。在该过程中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当血糖过高时,会抑制“尼古丁厌恶反应”神经元的活动。由此判断,患糖尿病的吸烟者戒烟更________(填“容易”或“困难”)(4)大鼠大脑的mHb区是负责调控尼古丁摄入的主要区域。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尼古丁注射的大鼠此脑区中TCF7L2基因表达量较高。于是利用野生型大鼠和TCF7L2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进行实验,注射不同浓度尼古丁后,测定其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实验结果见图丙。①图丙结果表明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_______(促进/抑制)尼古丁摄入。②尼古丁可与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从而引起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 nAChR的敏感度降低。结合图丙推测TCF7L2基因可以________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理由是________。③在尼古丁大量摄入的突变体大鼠体内,研究者并没有检测到血糖升高的现象,推测由尼古丁摄入引发的血糖升高依赖于________的正常表达。(5)相关研究发现,吸烟的人患癌的概率远高于不吸烟的人。机体可以依靠________免疫杀死癌细胞。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②.识别多巴胺(或多巴胺受体),运输Na+③.兴奋型(2)①.大脑皮层②.肾上腺素③.神经—体液(3)①.胰岛α②.困难(4)①.抑制②.提高③.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摄入量高于野生型④.TCF7L2基因(5)①.细胞免疫②.细胞凋亡③.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死亡【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尼古丁会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使脂肪细胞产热增加,同时尼古丁作用于POMC神经元,与尼古丁受体相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使POMC神经元产生兴奋,进而使饱腹感神经元兴奋,降低食欲。【小问1详解】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上的MNDA结合后,实现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由甲图可知MNDA是位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其作用是识别多巴胺(或多巴胺受体),运输Na+,多巴胺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因为它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小问2详解】由图乙可知,尼古丁刺激POMC神经元,使大脑皮层产生饱腹感引起食欲下降;因为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产热增加,体重减轻。这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尼古丁与特定的脑神经元膜受体胰岛α结合会激活“尼古丁厌恶反应”从而升高血糖。当血糖过高时,会抑制“尼古丁厌恶反应”神经元的活动。由此判断,患糖尿病的吸烟者戒烟更困难。【小问4详解】①野生型大鼠具有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而TCF7L2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不具有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由图4曲线图突变型小鼠尼古丁的摄入量大于野生型小鼠,由此可知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尼古丁摄入。 ②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即TCF7L2基因敲除后,要引起足够的兴奋,需要更多的尼古丁,证明TCF7L2基因敲除后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降低,因此TCF7L2基因可以提高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③突变体大鼠体内与野生型大鼠相比不同的就是突变型大鼠缺乏TCF7L2基因,因此可以推测尼古丁摄入引发的血糖升高依赖于TCF7L2基因的正常表达。【小问5详解】机体可以依靠细胞免疫杀死癌细胞。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因为它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杀死的而非外界因素,所以说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死亡。24.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花色由基因A、a控制,叶形由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白花宽叶雌株和白花宽叶雄株进行了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子代花色叶形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宽叶红花窄叶雌性72602360雄性371360118132(注:相关基因均不考虑位于X、Y同源区段)(1)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3)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4)子代白花宽叶雌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5)若已知含有基因b花粉不育,请写出亲本白花宽叶雌株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答案】24.碱基序列不同25.①.自由组合②.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6.①.性状分离②.AaXBXb③.AaXBY 27.5/628.【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A与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小问2详解】据表分析,子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白花∶红花≈3∶1,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子代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结合(2)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花(白花∶红花≈3∶1)和宽叶(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是显性性状,据此推测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小问4详解】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白花宽叶雌株基因型是A-XBX-,其中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是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比例=1-1/6=5/6。【小问5详解】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请写出亲本白花宽叶雌株(AaXBXb)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aaXbY)杂交的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25.研究表明,当种子成熟时,其体内的脱落酸含量会上升。已知赤霉素和2,4—D都能抑制脱落酸的合成,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赤霉素和2,4—D联合作用对即将成熟的柿子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柿子植株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处理如下。②甲组:从柿子挂果开始,每天对柿子未成熟果实喷施一定量的赤霉素,持续100天;乙组:从柿子挂果开始,每天对柿子未成熟果实________,持续100天;丙组:从柿子挂果开始,每天对柿子未成熟果实________,持续100天;丁组:从柿子挂果开始,每天对柿子未成熟果实________,持续100天。③实验开始和实验中每隔20天分别测定四组柿子的脱落酸含量,并记录;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1)补充实验思路②乙组:________;丙组:________;丁组:________。(2)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2,4—D联合作用对脱落酸合成的抑制效果强于两种激素单独作用的抑制效果,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绘制各组柿子在0—100天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曲线图。_______(3)分析与讨论①在柿子果实成熟过程中,脱落酸的作用是________,它与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具有________作用②2,4—D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可进行极性运输,即从________端运往________端。③乙烯浓度也会影响柿子的成熟速度。若要确定使柿子快速成熟的乙烯浓度,实验思路是________。【答案】25.①.乙组:喷施等量的2,4—D②.丙组:喷施等量的赤霉素和2,4—D③.丁组:喷施等量的清水 26.探究赤霉素和2,4—D联合作用对即将成熟的柿子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坐标曲线图27.①.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②.拮抗③.形态学上④.形态学下⑤.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乙烯利溶液,并测定各组柿子达到相同成熟程度时所需的时间(或测定经过相同时间各组柿子的成熟程度)【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与对照组(喷施清水)相比,喷施赤霉素和2,4-D均能降低柑橘果实体内脱落酸含量;二者共同使用的抑制柑橘果实体内脱落酸增加的效果强于单独使用的任何一组,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而赤霉素和2,4-D均能延缓果实脱落,说明脱落酸与二者之间属于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探究赤霉素和2,4—D,对即将成熟的柿子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应该考虑赤霉素和2,4—D单独作用效果,和联合作用效果,以及与对照组(清水)比较。所以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柿子植株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喷施一定量的赤霉素;等量的2,4—D;等量的赤霉素和2,4—D;等量的清水。然后每隔20天分别测定四组柿子的脱落酸含量,并记录和分析。【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赤霉素和2,4—D联合作用对脱落酸合成的抑制效果强于两种激素单独作用的抑制效果,所以脱落酸最少,清水组没有添加激素抑制,脱落酸最多。以留数天数为横坐标,脱落酸含量为纵坐标设计坐标系,记录0—100天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小问3详解】①在柿子果实成熟过程中,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进而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脱落酸还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作用,所以脱落酸与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具有拮抗作用。②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为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