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466

大小:1.4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叙州区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区楼房建设规划中,为满足采光需求,理论上需要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楼间距。下图示意11月7日济南市某小区楼房正午日影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从每年11月7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2.楼高相同情况下,下列四个城市中理论楼间距较济南大是()A.天津B.上海C.厦门D.广州【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该小区位于济南市,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从每年11月7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可知在冬至日前有一个半月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可推测出冬至日后也会有一个半月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因此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3个月,排除ABD,C正确。故选C。【2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四地相比只有天津比济南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济南小,楼间距较济南大,A正确。上海、厦门、广州纬度皆比济南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楼间距小于济南,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1、整个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同时达全年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但不能同时达全年最大值。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达全年最大值,而非该半球的夏至日。3、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最大值(该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一次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但赤道一年各两次。4.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一年各一次最大值(该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该半球的冬至日)。2022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旱情。至8月底,干旱灾害共造成378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干旱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①全球变暖加剧②副热带高压异常③厄尔尼诺现象的存在④拉尼娜现象的存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相比往年,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A.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B.湖泊湿地面积基本稳定C.不利于秋冬季候鸟安全越冬D.各地均可开展人工降雨度过旱期【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变暖导致的升温幅度很小,对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的发生影响较小,①排除;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夏季时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当副热带高压异常时,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时间可能会变长,导致该地长时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旱灾,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厄尔尼诺会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而拉尼娜则会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灾,③错误,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咸水湖一般是由于内流湖盐分无法排出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均为外流湖,旱灾不会导致其转变为内流湖,故也不会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湖的水量和面积也有季节变化,旱灾将导致湖泊面积缩小,越冬候鸟栖息地和食物都减少,不利于候鸟越冬,B错误,C正确;人工降雨需要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旱灾发生时一般不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D错误。故选C。【点睛】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沟道治理一直是重中之重。沟道治理主要包括淤地坝、水库、谷坊等工程建设,其中淤地坝一直是建设重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人择沟道而居,繁衍生息。因此,当地有着悠久的打坝治沟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说法。图示意小流域治沟造地后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小流域打坝治沟效果最显著的工程是()A.1号坝和2号坝B.2号坝和3号坝C.3号坝和4号坝D.4号坝和5号坝6.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是()A.打坝蓄水,减轻了旱灾B.打坝淤地,增加了耕地C.打坝降坡,防水土流失D.打坝截泥,保水又保肥7.除打坝治沟之外,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合理的是()A.谷地修建储水窖B.谷地开挖排水渠C.坡地开挖鱼鳞坑D.坡地铺设草方格【答案】5.B6.D7.C【解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在2号坝和3号坝之间,打坝建库后,其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抬升显著,治理效果较好,故B正确;1号坝和2号坝、3号坝和4号坝、4号坝和5号坝之间的地下水水位抬升稍差,说明治理效果稍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 小流域打坝治理可起到拦截泥沙、固沟淤地的作用,改善土壤水肥条件,获得高质量的耕地资源,从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D正确,A错误;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并不小,只是高质量的耕地较小,打坝抬田,增加了耕地面积,但这并不是打坝增产粮食的主要原因,不是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B错误;降坡防水土流失与打坝增产粮食直接关系不大,不是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谷地修建储水窖对治理水土流失无明显作用,A错误;谷地开挖排水渠不能起到拦蓄泥沙的作用,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不明显,B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降水集中时期坡地地表径流流速快,地表径流对坡地侵蚀作用更显著,在坡地修筑鱼鳞坑可以拦截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C正确;草方格主要用于治理荒漠化,D错误。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保塬:1,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2,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网,造林以用材林,果林为主,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3,农业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科学田间管理,选育良种,地膜覆盖等。(2)固沟:1,工程措施:主要沟道,打坝於地,拦泥蓄水。2,生物措施: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冷暖气团相遇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就是锋面。锋面有一定的厚度,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研究发现,锋面内存在逆温现象。我国甲、乙、丙、丁四个气象站联动,分别设立监测点,共同研究一次冷锋活动过程中锋面逆温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右图表示四个监测点数据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锋面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上下气团间的()A.气压差B.风力差C.气温差D.湿度差9.锋面逆温层的存在()A.一般在冷气团控制的气象站内监测到B.锋面距离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高C.能够阻断冷空气的水平推进D.能够加快上下气团间的热力交换10.当前四个监测点阴雨天气最突出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8.C9.A10.A【解析】 【8题详解】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在锋面结构中,冷气团位于锋面以下,暖气团位于锋面以上,锋面以下气团比锋面以上气团温度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从而在锋区形成逆温,主要是由于气团间的气温差,C正确,与气压差、风力差、湿度差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根据逆温现象的定义可知,一般在冷气团控制的气象站内能够监测到逆温现象,A正确;锋面距离锋线越近,暖气团高度越低,逆温层的高度越低,B错误;锋面逆温是在冷锋过程中形成的,逆温层存在并不影响冷气团推进,C错误;逆温层存在不利于垂直气流形成,从而阻断热力环流的形成,减弱上下气团间的热力交换。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甲监测点逆温层温度最高,说明其暧气团被抬升的最高,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阴雨天气最突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2022年8月28日下午2点第11号台风“轩岚诺”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读台风“轩岚诺”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5~10月台风多发B.台风中心一般为晴空少云C.台风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D.台风多形成于赤道附近洋面12.下列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①舍弃已成熟的大田作物②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范③海上作业船泊借风出行④疏通沟渠确保排灌畅通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1.B12.D 【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南半球的5~10月为南半球的春冬季节,不会出现台风,A错误;台风中心为台风眼,一般都是晴朗无云,B正确;台风为热带气旋,锋面与温带气旋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台风,C错误;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小,因此不会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舍弃已成熟的大田作物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①错误;台风灾害会带来强风暴雨,有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因此需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范,②正确;台风会带来强风,因此船泊需要回港避风,③错误;台风登陆会带来降水,有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因此需要疏通沟渠确保排灌畅通,④正确。故选D。【点睛】台风多伴随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等灾害,受台风的影响,沿海地区暴雨、大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同时,暴雨还可能诱发洪涝灾害;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应及时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台风的实时动态,提高对台风的关注度;其次,应加固门窗,尽量减少外出,以免发生危险等。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①洋流促使沿岸地区()A.气候冷湿B.气候干热C.荒漠广布D.森林茂密14.若一艘油轮在①处泄漏,则()A.①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散B.②处最先受到污染C.会造成③处渔场增产D.④处海水更新周期变快15.洋流和海雾的形成密切相关,图中最容易出现海雾的海区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13.D14.A15.C【解析】【13题详解】 图中①洋流是暖流,促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使沿岸温度升高,湿度上升,有可能促使沿岸地区森林茂密,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若一艘油轮在①处泄露,①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散,A正确;③处比②处更早受到污染,B错误;油轮在①处泄露,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散,会造成③处渔场减产,C错误;油轮在①处泄露对④处海水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15题详解】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水汽容易凝结成雾。⑤海区属于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空气湿度大,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②海区与位于中低纬度①海区相比,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带来的水汽更容易凝结形成海雾;③海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温暖湿润,含较多水汽,遇气温低的寒流,气温降低,水汽凝成小水滴,形成海雾;④海区全年高温,水汽在近地面不易凝结。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最容易出现海雾的海区是:寒暖流交汇处、中低纬度寒流经过的地区、中高纬度暖流经过地区。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答案】(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地形、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植被)草木茂盛。(3)(湖沼形成)地势低洼,雨季降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位于洪积扇扇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沉积物颗粒小,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湖沼物质形成与变化)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并形成黑色腐殖质;气候变干,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相关内容为材料,涉及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湿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整体而言,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小问2详解】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入手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处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可知,遗址所在处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该处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小问3详解】 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以通过湖沼形成,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湖沼物质形成并沉积形成沉积层来描述。该处位于山区地势低洼处,雨季时,降水和地下水易在此处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沉积处位于洪积扇扇形边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水流携带的沉积物沉积,且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洪积扇扇形边缘处沉积物颗粒小,同时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当时由于该地地势低,气候较暖,再加上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当地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最后形成黑色腐殖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迢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17.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却饱和而形成的;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②两海域中,最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海域,理由是____。(2)简析上述海域夏季海雾更容易发生的原因。(3)图示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1)①②②.②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2)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较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知识的调用与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地区,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地区,季节为冬季。与①海域相比,②海域易出现海雾。小问2详解】该海域海雾夏季多发的原因从盛行风向及下垫面状况进行分析。夏季该海域主要吹东南季风,暖湿的季风遇到较冷的洋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小问3详解】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该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充足。【点睛】18.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见下图),回答问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甲山脉位于_____纬地区,其基带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乙图中山脉处于南半球,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答案】(1)中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4)该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体垂直地带性及雪线的影响因素。【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基带与当地气候的关系。甲山脉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这是温带典型森林带,所以甲山脉位于中纬度地区。因为山体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地带性的自然带是一致的,所以山脉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带谱的比较。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带谱的数量,基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等。据图可以看出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比如落叶阔叶林,高山草原、草甸等,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3)本题主要考查同一山体不同山坡的自然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热量的应用。据图可知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为: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4)本题主要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雪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一般来说,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本题中乙图中山脉处于南半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说明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气温,而是降水:该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19.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请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甲区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答案】19.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20. 甲区域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河流出山口坡度降低、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挟带的部分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山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21.特点:流量变小。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最变小。【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土流失的成因、外力作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R河的经纬度及其河道弯曲状况可知,该河是黄河,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地表径流流速快;黄土土质疏松,易侵蚀;地面裸露,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等。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其甲区域的形态可知,该地地貌形态为冲积扇,由图可知该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流速变缓,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小问3详解】评价河流的流量变化一般为大小两方面,主要受河流的补给条件、引水量等方面分析原因。黄河自M至N河段流量变小,主要是由于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以及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引用河流水使流量变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