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6407
大小:1.1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4-09-02
《2017年广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7年广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78%的气体是( )A.N2B.CO2C.O2D.稀有气体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如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蛋白质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C.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可放心食用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羊绒B.涤纶C.棉布D.真丝6.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使用无磷洗涤剂C.垃圾分类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7.以下四种试剂能把Na2CO3、Ba(OH)2、BaCO3、Mg(OH)2四种白色粉末一次区别开的是( )A.石灰水B.稀硝酸C.稀盐酸D.稀硫酸8.为预防非典型肺炎,公用场所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A.混合物B.氧化物C.无机化合物D.有机化合物 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O3、NaCl、NaOHB.KOH、Na2CO3、HClC.KNO3、NaOH、FeCl3D.AgNO3、BaCl2、HNO310.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石和烧碱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A.AB.BC.CD.D11.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黄酒C.白糖D.橄榄油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3.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氮气1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地放热的是( )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15.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1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1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用于生铁炼钢时,可以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C.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与人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19.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锌会引起贫血B.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C.封闭室内用燃煤取暖D.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20.将镁粉加到一定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有Cu、Fe、MgB.滤渣中可能有Cu、MgC.滤液中可能有Cu(NO3)2D.滤液中一定有Mg(NO3)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21.根据题目信息,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原子 .(2)2个二氧化氮分子 .(3)如图为 的结构示意图(4)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2.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氢氧化钠②干冰③氢氧化钙④石墨⑤硝酸铵⑥酒精(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3)农业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6)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 .23.如图所示是甲、乙的分子结构模拟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甲物质的化学式是 ,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2)甲、乙都属于 .(填物质分类)(3)从组成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用所学知识回答.(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用“=”“>”“<”符号连接).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 的方法.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5.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并填空:(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大体如下: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 作用.处理水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或加入漂白粉),其作用是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 的方法.(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检验.现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 的方法.(4)蒸馏水是 .(“硬水”或“软水”)(5)在日常生活中硬水的危害有 .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2分)26.“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 .(3)请你设计一个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方案(要求简要说明主要实验操作).27.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反应条件省略,“﹣”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1)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则此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则B的化学式为 .(3)若A、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D为黑色粉末,请说出A的一种用途: ,B的名称: . 四、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6分.)28.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和装置,请回答:(1)仪器③的名称是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小丽用装置A来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小芳根据装置B所示进行实验,你预计的实验现象是 .(4)小凯用石灰石和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除夹持仪器外)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他把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发现浑浊,原因可能是 .29.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 .【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反思拓展】(1)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2)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溶液. 五、计算题(共6分)30.已知烧杯中装有200g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其中含硫酸铜4.8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氧化铜,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提示:CuO+H2SO4=CuSO4+H2O)请计算:(1)m= g.(2)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3)若取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10g配制成2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3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克? 2017年广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由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纸的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78%的气体是( )A.N2B.CO2C.O2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C、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大约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A.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如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蛋白质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C.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可放心食用【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根据铁、蛋白质、氟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甲醛有毒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故A正确;B、蛋白质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故B正确; C、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C正确.D、甲醛有毒,不能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故D错误.故选D. 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羊绒B.涤纶C.棉布D.真丝【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羊绒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C、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真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 6.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使用无磷洗涤剂C.垃圾分类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析】从保护空气质量、防止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垃圾的回收利用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工地的扬尘就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故正确;B.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的污染,故正确;C.将垃圾分类回收,既改善了环境的质量,又节约了资源,故正确;D.大量的使用农药会导致水体的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错误.故选D. 7.以下四种试剂能把Na2CO3、Ba(OH)2、BaCO3、Mg(OH)2四种白色粉末一次区别开的是( )A.石灰水B.稀硝酸C.稀盐酸D.稀硫酸【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分析】根据四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石灰水与Ba(OH)2、BaCO3(难溶于水)、Mg(OH)2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硝酸与Na2CO3、BaCO3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与Na2CO3、BaCO3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CO3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能出现四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 8.为预防非典型肺炎,公用场所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A.混合物B.氧化物C.无机化合物D.有机化合物【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根据过氧乙酸的组成分析判断,过氧乙酸(C2H4O3)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D. 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B.KOH、Na2CO3、HClC.KNO3、NaOH、FeCl3D.AgNO3、BaCl2、HN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C、根据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D、根据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硝酸进行分析.【解答】解:A、选项中的三种之间不会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A正确,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共存,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不共存,故B错误,C、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共存,FeCl3+3NaOH=Fe(OH)3↓+3NaCl,故C错误,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硝酸,2AgNO3+BaCl2=2AgCl↓+Ba(NO3)2,故D错误,故选A. 10.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石和烧碱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 C、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现象分析;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解答】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锌和铜的表面都会附着着银,说明锌、铜的活动性都大于银,但是无法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黄酒C.白糖D.橄榄油【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解答】解: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放多长时间也不会有物质析出,食盐、黄酒、白糖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溶液;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D. 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B、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错误.C、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能改变,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故选:A. 13.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氮气【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且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D、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氮气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地放热的是( ) 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正确;B、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正确;C、无水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没有显著变化,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水温降低,错误.故选AB. 15.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根据反应前、反应后的物质种类来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还需了解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解答】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的物质是水,反应后的物质是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D. 1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选:C. 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其分子应由两种原子构成且含有氧原子;B、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双氧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C、反应前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三个分子中其中一个分子与其它两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D、反应后的三个分子中,有一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另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中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反应物即为氧化物,故A正确;B、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D. 1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用于生铁炼钢时,可以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C.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与人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铁的冶炼.【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帮助呼吸;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解答】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说法错误;B、氧气用于生铁炼钢时,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说法正确;C、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说法正确;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与人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选A. 19.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锌会引起贫血B.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C.封闭室内用燃煤取暖D.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氧化碳的毒性;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A、根据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作用解答B、根据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作用解答C、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分析解答D、甲醛有毒【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食欲不振,故错误;B、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说法正确;C、燃煤会产生一氧化碳,封闭室内会引起煤气中毒,故错误;D、甲醛有毒,不能吃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故错误;故选B 20.将镁粉加到一定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有Cu、Fe、MgB.滤渣中可能有Cu、MgC.滤液中可能有Cu(NO3)2D.滤液中一定有Mg(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镁粉,首先镁粉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镁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若镁过量,则还含有镁,据此分析.【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镁粉,首先镁粉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镁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若镁过量,则还含有镁,故A正确; B、若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铁,故B错误;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则硝酸铜已经反应完,故C错误;D、因为镁粉参与反应,所以滤液一定有硝酸镁,故D正确.故选B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21.根据题目信息,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原子 2H .(2)2个二氧化氮分子 2NO2 .(3)如图为 Al3+ 的结构示意图(4)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1)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3)图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铝离子的符号是:Al3+;(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O3.故答案为:(1)2H;(2)2NO2;(3)Al3+;(4)HO3. 22.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氢氧化钠②干冰③氢氧化钙④石墨⑤硝酸铵⑥酒精(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 .(2)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⑤ .(3)农业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③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⑥ .(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④ .(6)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 ①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运用①氢氧化钠、②干冰、③氢氧化钙、④石墨、⑤硝酸铵、⑥酒精,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解答】解:(1)干冰易升华,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故(1)答案:②(2)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稳定降低,故(2)答案:⑤(3)氢氧化钙是价格比较便宜的一种碱,通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3)答案:③(4)白酒中含有酒精,故(4)答案:⑥(5)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故(5)答案:④(6)氢氧化钠强碱,能够去油污,故(6)答案:①. 23.如图所示是甲、乙的分子结构模拟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甲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2 ,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1 .(2)甲、乙都属于 氧化物 .(填物质分类)(3)从组成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1)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推测化学式,化合价分析;(2)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2)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解答】解:(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H2O2.因为氢元素显+1价,其中氧元素化合价就为﹣1.(2)甲、乙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2)甲、乙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1)H2O2;﹣1;(2)氧化物;(3)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24.用所学知识回答.(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 (用“=”“>”“<”符号连接).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消耗一部分水,使溶剂减少,溶质当然会跟着减少.【解答】解:(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消耗一部分水,使溶剂减少,溶质会跟着减少;故答案为:①a=b>c;②降温结晶;③变小. 25.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并填空:(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大体如下: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 吸附 作用.处理水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或加入漂白粉),其作用是 消毒杀菌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 过滤 的方法.(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肥皂水 检验.现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 煮沸 的方法.(4)蒸馏水是 软水 .(“硬水”或“软水”)(5)在日常生活中硬水的危害有 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还会使衣服变硬等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 根据自来水净化过程包括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操作,沉降用于除去大颗粒不溶物,过滤可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然后通入氯气或加入漂白粉消毒杀菌;生活中常用硬水会使衣服洗不干净,锅炉内结垢浪费燃料甚至爆炸等危害进行分析.【解答】解:(1)过滤池中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异味;通入一定量氯气(或加入漂白粉)的作用是消毒杀菌;(2)在实验室中过滤可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3)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可用煮沸的方法;(4)蒸馏水可以认为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所以属于软水;(5)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硬水,会带来很多危害,例如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还会使衣服变硬等.故答案为:(1)吸附,消毒杀菌;(2)过滤;(3)肥皂水,煮沸;(4)软水;(5)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还会使衣服变硬等.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2分)26.“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3)请你设计一个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方案(要求简要说明主要实验操作).【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 【解答】解:(1)甲烷属于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3)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的方法是: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故填: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 27.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反应条件省略,“﹣”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1)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则此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2)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则B的化学式为 C6H12O6 .(3)若A、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D为黑色粉末,请说出A的一种用途: 冶炼金属 ,B的名称: 四氧化三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葡萄糖进行分析;(3)根据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D为黑色粉末,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进行分析.【解答】解:(1)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2)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3)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若A、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D为黑色粉末,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冶炼金属,B是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H2+CuOCu+H2O;(2)C6H12O6;(3)冶炼金属,四氧化三铁. 四、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6分.)28.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和装置,请回答:(1)仪器③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铁架台 .小丽用装置A来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a端管口,复燃则已满 .(3)小芳根据装置B所示进行实验,你预计的实验现象是 蜡烛自下而上突然燃得更旺 .(4)小凯用石灰石和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除夹持仪器外)有 ①③⑤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当他把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发现浑浊,原因可能是 CO2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2)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3)据氧气能助燃,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4)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反应原理,根据浓盐酸和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加热,试管要用铁架台固定,用装置A来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a端管口,复燃则已满;(3)氧气能助燃,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装置B所示进行实验,预计的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突然燃得更旺;(4)石灰石和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反应,所需仪器有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控塞;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浓盐酸和碳酸钠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就是盐酸,会阻止CO2与石灰水的反应,所以较长时间内看不到沉淀.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铁架台、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a端管口,复燃则已满;(3)蜡烛自下而上突然燃得更旺(无“自下而上”的意思不给分);(4)①③⑤、CaCO3+2HCl=CaCl2+H2O+CO2↑、CO2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29.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 碳酸钠 .【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反思拓展】(1)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 CaCl2、NaCl (填化学式).(2)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氢氧化钡 溶液.【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猜想假设】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猜想;【实验验证】(1)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回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反思拓展】(1)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与盐酸的反应和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分析溶液中的溶质;(2)根据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杂质的试剂分析.【解答】解:【猜想假设】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当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时,白色粉末是碳酸钠,所以猜想三是:碳酸钠.【实验验证】(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小红的实验结论不正确.(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反思拓展】(1)在上述反应中,由于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CaCl2、NaCl.(2)杂质去除:由于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钡溶液.故答为:【猜想假设】碳酸钠.【实验验证】(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反思拓展】(1)CaCl2、NaCl.(2)氢氧化钡. 五、计算题(共6分) 30.已知烧杯中装有200g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其中含硫酸铜4.8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氧化铜,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提示:CuO+H2SO4=CuSO4+H2O)请计算:(1)m= 208 g.(2)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3)若取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10g配制成2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3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1)由图示可知氧化铜为8g,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铜质量全部进入溶液;(2)根据氧化铜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3)根据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解:(1)根据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可知氧化铜质量全部进入溶液,所以m=200g+8g=208g;(2)设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yCuO+H2SO4=CuSO4+H2O80981608gxy==x=9.8gy=16g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100%=4.9%;(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设需要30%的硫酸铜溶液z 10g×10%+z×30%=(10g+z)×20%z=10g.答:(1)208g;(2)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4.9%;(3)需要30%的硫酸铜溶液10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