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06280

大小:991.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校研学小组暑假期间到校外进行了地质地貌考察,并绘制出“某地地质图和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判断该地的构造地貌是()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2.该构造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到()A.张力作用B.挤压力作用C.滑坡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结合等高线可知,地形为低山(500-1000m),BD错误;结合地质图可知,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该地的构造地貌为背斜山,C正确,A错误。故选C。【2题详解】背斜主要受到挤压力作用形成的褶皱,B正确,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滑坡、变质作用不会形成背斜山,ACD错误。故选B。【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通俗理解,天坑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其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的岩壁,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较深的可溶性岩层中。2019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大型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广西那坡县天坑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坑高差大、多瀑布发育B.天坑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C.坑底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D.坑壁岩石类型同图中乙4.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是()A.③-④-⑤B.②-③-④C.⑥-①-③D.④-⑦-③【答案】3.B4.D【解析】【分析】【3题详解】坑壁岩石是沉积岩,图中的乙是岩浆岩,D错误;该地位于广西,坑底植被属于常绿阔叶林,C错误;由材料可知,天坑是流水侵蚀而形成,B正确;该区域多地下暗河,虽然天坑高差大,但无河流发育,无法形成瀑布,A错误。故选B。【4题详解】首先,该区域需要沉积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逐渐形成天坑景观。图中④为沉积作用,⑦为地壳抬升,③表示外力侵蚀作用,C正确;①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故选D。【点睛】考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₁、T₂、T₃、T₄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₁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₂、T₃阶地由砂砾组成,T₄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₄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桑干河南岸两处T₄阶地海拔不同的因素是()A.岩性组成B.沉积物厚度C.形成年代D.构造运动6.从阶地组成物质推断,和T₁相比,T₂形成时河流()A.流量小B.含沙量高C.流速快D.汛期长7.该地沉积物由湖泊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表明该地()A气候变干B.湖泊扩张C.流水侵蚀加剧D.地壳运动活跃【答案】5.D6.C7.A【解析】【分析】【5题详解】据图可知,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的岩性组成、形成年代相同,沉积物厚度基本一样,A、B、C错误;从两处地层特征可知,该处存在断层,岩体的相对升降差异引起阶地海拔不同,D正确。故选D。【6题详解】由文字材料可知,和T1相比,T2阶地组成物质粒径更大,由于河流搬运物质的大小与流速呈正相关,因此T2形成时河流流速更快,C正确;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与沉积物的厚度呈正相关,与粒径关联不大,A、B错误;汛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特征,与沉积物的粒径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湖相沉积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湿润;黄土沉积反映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干旱。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可知,当地气候由湿变干,湖泊萎缩,流水侵蚀减弱,A正确,B、C错误。由剖面图可知,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期间,地层保持水平,说明地壳运动较弱,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判断: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河流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游、中游因比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比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完成第下面小题。8.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9.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8.A9.C【解析】【8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中看,与1972相比,2011年冰川的面积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答案选A。【9题详解】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减少变化趋势不变,冰川的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将导致干旱程度加剧,答案选C。亚速尔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东部,是欧洲重要的度假胜地。其由圣米格尔岛、特塞拉岛等九座岛屿组成,各岛地形崎岖,图中①~④岛屿是由岩浆喷发后形成的,最高海拔为2351米。图中大洋中脊又叫海岭,是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图为亚速尔群岛位置及部分岛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图中四个岛屿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冬季到亚速尔群岛度假最易体验到的项目是()A.沙滩日光浴B.外泡温泉C.潜水赏珊瑚D.溶洞探奇【答案】10.A11.B【解析】【分析】【10题详解】据图文信息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东侧,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可知,大西洋中脊为生长边界,岩浆不断喷发形成海岭或火山,并推动板块向两侧移动,距中脊越远,形成时间越早,岩石年龄越老。由图可知,大西洋中脊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可知位于中脊东侧的亚速尔群岛在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自东南向西北,岛屿形成时间越来越晚,①岛屿最靠西北,故推测其形成最晚,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推出亚速尔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故冬季体验沙滩日光浴的概率较低,A错误;由于亚速尔群岛属于火山岛,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且地热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正确;亚速尔群岛纬度较高,且为火山岩,没有珊瑚和溶洞,C、D错误。故选B。【点睛】内力作用 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12.读图,回答小题。图中一些岛屿多火山,是因为该些岛屿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地区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区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张裂地区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来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动剧烈,多火山、地震,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三峡工程为综合性水利枢纽,2006年正式运营,长江汛期时,库区水位控制在145米,枯水期时为175米。小江(三峡大坝上游长江一级支流)受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影响,形成65平方公里消落带,引发多种生态问题。为此,2007年当地政府在小江(开州段)修建水位调节坝,坝上水位常年保持在170米左右,形成汉丰湖,并在湖岸引种中山杉(湿地乔木),图为小江及调节坝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三峡水库水位运作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水位为145米,其目的是防洪排浑B.夏季水位为145米,是因为上游来水少C.冬季水位为175米,是因为上游来水多D.冬季水位为175米,其目的是观光旅游 14.2006年之后,下列有关小江调节坝建成后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坝上游冬季水位上升B.调节坝下游水位变化增大C.水江汇入长江泥沙量增加D.调节坝上游夏季流速下降15.在湖岸引种中乔木的主要目的是()A.调蓄径流B.固土护坡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答案】13.A14.D15.B【解析】【13题详解】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为145米,为可能发生的洪水腾出一定的库容量,A正确。夏季为长江流域的雨季,降水多,上游来水多,B错误。冬季为当地旱季,降水少,上游来水少,C错误。冬季将水位维持在175米的较高水位,可以储存一定的水量,为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汉丰湖水位长期保持在170米左右,调节坝上游冬季水位比长江冬季175米回水水位低,A错误。小江调节坝主要影响的是其上游水位,对调节坝下游水位的影响较小,B错误。因库区拦蓄,小江汇入长江的泥沙量有所下降,C错误。调节坝建成后,其上游形成汉丰湖,夏季水体流速减弱,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中山杉种在湖岸,调蓄径流的作用微弱,A错误。因三峡库区水位季节变化形成的消落带,在湖岸引种中山杉,目的是固土护坡,减少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等问题,B正确。当地位于湿润地区,风沙活动较少,无需防风固沙,C错误。净化空气的需求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湖岸原为消落带,人口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B。【点睛】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距平是指该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值与该海面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A.印度尼西亚东部岛屿降水量增多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C.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浮游生物增多D.厄瓜多尔沿海干旱灾害更加严重17.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A.赤道逆流增强B.秘鲁沿岸上升海水增多C.南赤道暖流增强D.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大幅度升温【答案】16.B17.A【解析】【分析】【16题详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降水减少,中东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有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减少,A错误;南赤道暖流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提高,B正确;秘鲁沿岸、厄瓜多尔西部沿海降水增多,洪涝多发,D错误;秘鲁寒流减弱,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盐类物质减少,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浮游生物减少,C错误。故选B。【17题详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A正确;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沿海上升海水减少,B错误;受东南信风减弱影响,南赤道暖流减弱,C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D错误。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鄱阳湖通过入江通道在湖口处汇入长江,近些年长江中下游河段和鄱阳湖的水文水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图为鄱阳湖入江通道的水底地形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与1998年相比,2015年鄱阳湖入江通道在该剖面处()A.同水位时流量减小B.水底地形在剖面两端变化最大C.同流量时水位下降D.水位为5米时的水面宽度变窄19.下列选项与鄱阳湖入江通道水底地形变化最相关的是()A.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夏秋季湖口附近长江干流的水位降低C.鄱阳湖与长江水位差加大D.冬春季湖口附近长江干流的水位升高【答案】18.C19.C【解析】【18题详解】由图可知,2015年的水底地形横剖而整体较1998年降低,故该段入江通道以下切侵蚀为主。水底地势降低,故相同水位时,通过该剖面的流量变大;相同流量时,该剖面的水位更低,故A错误,C正确。与1998年相比,2015年水底地形的高程在剖面两端变化很小,故B错误。水位即水面的高程,由图可见当水位为5米时,2015年的水面宽度比1998年的更宽,故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剖面2015年的水底地形整体较1998年降低,以下切侵蚀为主,故可以推测出鄱阳湖与长江干流的水位差应该加大,使得经过入江通道的地表径流流速增大,对泥沙的侵蚀搬运作用增大,水底地形的海拔才会不断降低,故C正确。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如果加剧,则输入鄱阳湖的泥沙会增多,鄱阳湖湖床及入江通道则会淤积抬升,而非侵蚀,故A错误。鄱阳湖为长江的吞吐湖,夏秋季长江干流的河水流入湖泊,若长江水位降低则水位差降低,经过通道的水流速度降低,不利于泥沙的侵蚀搬运,故B错误。冬春季鄱阳湖的湖水流入长江,若长江水位升高,则水位差降低,经过通道的水流速度降低,不利于泥沙的侵蚀搬运,故D错误。故选C。【点睛】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张教授在我国辽东半岛野外考查,下图是其绘制的某地东西剖面上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A.落叶阔叶林B.草甸C.针叶林D.灌丛21.洼地处生长着草甸而不是乔木,主要是因为洼地处()A.气温较低B.土壤较薄C.土壤水分较多D.光照较少【答案】20.A21.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题详解】该地位于辽东半岛,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A正确。21题详解】洼地易积水,洼地生长草甸而不是乔木的主要原因是洼地处土壤水分较多,C正确。洼地地势低,气温较高、土壤较厚,A、B错。光照对生长草甸或乔木影响较小,D错。【点睛】辽东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读下图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22.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一冲积平原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23.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挪威峡湾B.庐山C.崇明岛D.长江三峡【答案】22.D23.C【解析】【分析】【22题详解】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故选D。【23题详解】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内力作用形成;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外力与地貌形态,根据景观图的位置进行判断即可。甘肃南部的太子山脉(35°N,102°E)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山体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可达660mm。太子山的高山地带岩石裸露,嶙峋峥嵘。图1为太子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为太子山主峰的地层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太子山甲、乙自然带最可能分别是()A.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B.高山草原带、荒漠带C.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25.据图2,推测太子山高山地带裸露花岗岩的形成过程()A.岩浆侵入——断裂抬升——变质作用——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断裂抬升——外力侵蚀C.沉积作用——断裂抬升——岩浆喷出——重力剥落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断裂抬升——重力剥落【答案】24.A25.B【解析】【分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甘肃南部太子山脉(35°N,102°E)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该地区海拔相对较高,且山麓为温带气候区;根据图1可知,该山甲以下的基带为低山灌丛,乙以上为高山灌丛,同时受山体的抬升作用影响,降水量最多应在半山腰的位置,降水量最多可达660mm,能够满足森林生长,考虑该山位于温带气候区,故甲应为落叶阔叶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温度的下降,乙应为针叶林带,且A选项符合自然带的垂直更替规律,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根据图2分析可知,该山主要由沉积岩(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和侵入岩(花岗岩)构成,同时据图可知花岗岩覆盖在沉积岩之上,说明先形成了沉积岩,岩浆才能侵入岩层,故先有沉积作用,其次是岩浆侵入;考虑到该山位于青藏高原附近,图中有断层,可推测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山所在的岩层发生了断裂,从而抬升形成太子山脉;太子山脉形成后,在地表会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流经山西省临县时有一道险滩,被称作“大同碛”,位于“大同碛”附近的碛口古镇在明、清至民国年间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碛口镇黄河岸边为很厚的砂岩,湫水河河谷两岸多阶地,最宽处可达400米;离碛口镇约4千米的月镜河河谷两岸崖壁陡峭耸立,最窄处不足百米。图为碛口镇位置示意图。(1)从地质条件和河道特征的角度,分析碛口镇黄河岸边形成河港的原因。(2)与月镜河河谷相比,说明湫水河河谷更适宜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原因。【答案】26.碛口古镇位于黄河和湫水河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河港;位于黄河河道的凹岸处,河水深,利于河港建设;位于湫水河凸岸,有利于堆积物沉积,地势平坦,便于建河港。27.月镜河河谷河道狭窄,流速快,航行条件差。湫水河河道宽阔,航运条件较好,依托河港更易建城;湫水河河谷两岸多阶地,阶段处地势较高,洪涝威胁较小;阶地处地形平坦,便于建城。【解析】【分析】本题以碛口镇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河港形成因素、河流对聚落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碛口古镇位于黄河和湫水河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河港;碛口镇位于黄河河道的凹岸处,河水较深,利于大型轮船航行或停靠,利于河港建设;位于湫水河凸岸,有利于堆积物沉积,地势平坦,便于建河港。【小问2详解】据题干信息“月镜河河谷两岸崖壁陡峭耸立, 最窄处不足百米”可知月镜河河谷河道狭窄,流速快,航行条件较差;月镜河河谷两岸地势起伏大,不便城镇发展;湫水河河道宽阔,航运条件较好,依托河港更易建城;湫水河河谷两岸多阶地,阶段处地势较高,洪涝威胁较小;阶地处地形平坦,便于城镇建设,建设成本低。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流量巨大。暖流将热量输往欧洲西北部,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受暖流影响,西北欧大西洋沿海,冬季海水不结冰,甚至北极圈内也出现不冻港。图1为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图2为挪威海港城市卑尔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北大西洋暖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暖流的主要表现。(2)描述卑尔根的气候特征。(3)简述北大西洋暖流对流经海区、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27.北大西洋暖流的面积大;深度深(300米);流量大。28.夏季凉爽(最高月均温16℃);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非常丰富(约1800毫米);季节变化小。29.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对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强;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向高纬地区扩展;使中高纬沿岸地区的海水无结冰期;或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西洋洋流分布图、挪威海港城市卑尔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北大西洋暖流 ”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北大西洋暖流的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1并结合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暖流横跨北大西洋并流向北冰洋海域,使得北大西洋暖流的面积大;根据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暖流的深度达300米以上,深度深;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域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持续时间久,流量大,对西欧和北欧气候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卑尔根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在16℃,所以该地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由图2可知,大部分月份的降水量在100mm以上,年降水量大约为1800mm,所以该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且年降水量丰富,所以卑尔根的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暖流有增湿增温的作用,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所以对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强;受北大西洋暖流强大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使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向高纬地区扩展;受北大西洋暖流强大的增温影响,使北大西洋中高纬东部沿岸地区的海水无结冰期,同时增加鱼类等生物资源,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点睛】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石漠化是指表土被剥离后,基岩和砾石大面积裸露,植物无法生存,进而呈现出荒漠化的景观。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流域面积为1677km²,其中喀斯特面积为1273km²,石漠化面积为183km²,年降水量1200mm左右。本区人口密度较大,人们在小块土地上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图为龙潭槽谷地区的位置及等高线示意图。(1)请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当地石漠化严重的原因。(2)简述严重的石漠化对该地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该地区治理石漠化,专家建议种植灌木比乔木更好,请分析原因。【答案】28. 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瘠薄,表土不易留存;重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该地区东西两侧等高线密集,山体起伏大,流水侵蚀严重;人口密度大,森林乱砍滥伐,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进而引发石漠化。29.该地若发生严重石漠化,会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导致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石漠化引发植被蒸腾作用的减弱,会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减少,进而减少降水的发生;石漠化会减少该地植被覆盖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降水后地表径流会增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石漠化后,该地表层土被剥离,大量基岩砾石裸露,导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30.乔木高大稀疏,土壤肥力需求大,生长慢,而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短期内治理效果不好;灌木低矮密实,对土肥要求不高,管理任务小,治理效果好。【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龙潭槽谷地区的位置及等高线示意图、石漠化相关内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石漠化的原因及对水循环的影响、石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龙潭槽谷地区喀斯特面积占比大,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作用强,土层贫瘠且薄,表土流失严重,不易留存;重庆地区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根据龙潭槽谷地区等高线图可知,该地区东西两侧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山体起伏大,使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严重;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人口密度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进而引发石漠化。【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重的石漠化,导致植被生存条件变差,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植被蒸腾作用减弱,总蒸腾量减少,会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湿度降低,降水减少;石漠化导致该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水速度加快,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石漠化后,该地表层土被侵蚀剥离,导致大量基岩砾石裸露,下渗作用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乔木一般高大且稀疏,对土壤肥力的需求量大,生长速度慢。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土壤贫瘠,不利于乔木生长,种植乔木在短期内达不到较好地治理效果;灌木一般长得低矮且密实,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对人工管理的需求量小,治理效果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