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05977

大小:1.07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火烧云指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彩霞。2023年10月1日傍晚,杭州西湖火烧云的鲜红为国庆佳节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火烧云鲜红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B.晴天的昼夜温差大C.雪后阳光耀眼D.晴朗天空呈蔚蓝色2.晴天傍晚出现大范围的火烧云,会()A增强太阳辐射B.减弱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减弱大气反射贵州中华真颌鱼是生存于距今2.4亿年前的古鱼类。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贵州中华真颌鱼生存时期的气候特点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4.贵州中华真颌鱼生存时期() A.蕨类植物郁郁葱葱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陆地冰川面积增大D.现代海陆分布形成我国某地貌分布区不少古村落的地名都带有“洞”字,形象地反映了该地貌的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站在这些古村落,可能看见该地貌()A.山体灿若明霞B.山脊尖似刀刃C.山坡平缓如原D.山峰耸立如林6.为确保人身安全,考察该地貌的洞穴时应携带()①手电筒②口哨③身份证④安全帽⑤标本袋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搭乘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所经过的大气层()A.密度逐渐减小B.温度逐渐降低C.气压先增后减D.湿度先减后增8.进入预定轨道后,载人飞船各设备运行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化石燃料B.太阳活动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获2023年度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左图为某沿海景观图,右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左图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会()A.增加海洋空间资源B.减少海洋矿产资源C.减少海洋生物资源D.增加海洋动力资源 10.浙江推广“蓝色循环”,是为了()A.开发海洋资源B.减少海洋垃圾利用C.保护海洋生态D.治理海洋大气污染2023年9月,我国某地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预测了滑坡的发生,进而组织村民成功避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地要监测滑坡体的微小移动,应当借助()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虚拟现实技术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2.滑坡发生时,村民避险应向滑坡体的()A.上方转移B.中间转移C.下方转移D.两侧转移空间天气发生在距离地面30km以上的日地空间中,太阳大气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导致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空间天气中的“风”和“雨”主要来自太阳的()A光球层色球层B.日冕层色球层C.色球层内部层D.日冕层光球层14.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时()A.全球流星现象多发B.地球上天气变化平稳C.江南地区出现极光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2023年10月阿富汗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4000余人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6.为减少伤亡,当地室内居民在避震时可()A.乘坐电梯逃生B.靠近阳台大声呼救C.破窗跳楼而出D.身体紧贴内承重墙下图为横断山区某聚落的夏季景观图。该聚落受山谷风影响,昼夜温差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山谷风较为明显,下图能正确示意山风的是()A.B.C.D.18.受山谷风和下垫面差异影响,该聚落降温速度最快的时段可能是()A日出前后B.正午前后C.日落前后D.子夜前后“超级月亮”指比平常满月看起来更大、更亮的满月。2023年8月31日,浙江某学生观测到“超级月亮”这一罕见天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超级月亮”出现时,月球()A.离太阳更近B.离太阳最远C.离地球最近D.离地球最远20.推测8月22日该学生观测到的月相最接近()A.B.C.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透水铺装是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的路面和地面等,被称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下图为某城市透水铺装的景观图。完成“会呼吸的”地面铺装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 A.降水B.水汽输送C.下渗D.地表径流某校开展海水密度探究实验:将同一海水样本均匀分成4个组别,然后改变若干组别的实验条件,记录测得的海水密度数据,并列举本次实验能够验证的海水密度分布现象。下表为某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实验组别海水加盐后的海水加热20℃的海水混入泥沙的海水密度数据①②③④海水密度分布现象验证举例甲:赤道附近小于两极地区乙:同纬度的暖流大于寒流丙:北极地区的冬季小于夏季丁:黄河入海口夏季大于冬季22.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下,该学生记录的密度数据对比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23.若密度数据准确,则该学生正确的举例是()A.甲B.乙C.丙D.丁下表示意我国北方某大城市2004—2020年四季白天不同等级热岛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季节强冷岛区较强冷岛区弱冷岛区无热岛区弱热岛区较强热岛区强热岛区 春季1.946.2915.2934.8931.739.210.65夏季2.844.4615.3140.3229.286.521.28秋季4.549.9335.7340.419.170.220冬季0.663.5918.5365.2711.880.07024.该城市白天热岛效应强度较大的两个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5.该城市白天热岛效应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太阳高度D.植被覆盖度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0年11月7日,一位“不速之客”在距离地面83km时变得异常明亮,形成一个“大火球”,划亮“千湖之国”芬兰的夜空,最后消失在瑞典17km的上空。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略图,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甲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____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欣赏极光的最佳季节是夏季。____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河流流速较西侧慢。____④“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多为流水侵蚀而形成。____(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线曲折主要是受____、____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它会____(填“减小”或“增大”)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3)“不速之客”从一个“大火球”至消失时分别经过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层、____层,分别说明这两层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4)从纬度位置、淡水注入和海区形状角度,说出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略图。材料二:某研学小组深入内蒙古,在甲地发现风力侵蚀地貌,在乙地观察到流水沉积地貌,在丙地又考察了风力沉积地貌。某学生拍摄了①②③的地貌景观照片,并作了地貌特点的阐述。阐述一: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阐述二:岩石孤立,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阐述三:地表广泛,沉积着厚厚的松散沙粒,构成丘状或垄状,地貌绵延不绝。(1)内蒙古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通过____(填水循环类型)输送而来,年降水量____(填“多”或“少”),森林覆盖率____(填“高”或“低”)。(2)某日14:00行进至乙地附近,该研学小组在一绿洲上休憩,感受到气温____于周边沙地,可判断近地面风向为____(填“沙地吹向绿洲”或“绿洲吹向沙地”)。(3)判断拍摄地点、照片、地貌特点阐述和地貌类型的对应关系,并用直线正确连接。地点------------照片---------地貌特点描述-----------地貌类型甲--①--地貌特点阐述一--流水沉积地貌乙--②--地貌特点阐述二--风力沉积地貌丙--③--地貌特点阐述三--风力侵蚀地貌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4)简述风沙活动对内蒙古种植业的主要危害,并说出该小组在研学途中可能看到的防治风沙的措施。 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联考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火烧云指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彩霞。2023年10月1日傍晚,杭州西湖火烧云的鲜红为国庆佳节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火烧云鲜红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B.晴天的昼夜温差大C.雪后阳光耀眼D.晴朗天空呈蔚蓝色2.晴天傍晚出现大范围的火烧云,会()A.增强太阳辐射B.减弱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减弱大气反射【答案】1.D2.C【解析】【分析】【1题详解】在火烧云出现的时候,太阳位于地平线,其光线较长途径穿过大气层,因此经过更多的散射和反射,蓝光已经被散射得较多,而红光则较少损失,因此观察者所见到的云朵呈现出红色或橙红色。晴朗天空太阳光中蓝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蔚蓝色,与火烧云鲜红现象成因相同,D正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A错误;晴天的昼夜温差大是由于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的,B错误;雪后阳光耀眼是由于积雪的强烈反射作用,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晴天傍晚出现大范围的火烧云,大气反射作用会增强,削弱太阳辐射,AD错误;云量增多增厚会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但此时不会减弱地面辐射,B错误;大气云量增多,会增强大气辐射,C正确。故选C。 【点睛】火烧云会出现是因为太阳中红色、橙色、黄色的穿透力更强,在大气层较厚的时候只有这几种颜色能够透过大气层到达地平线,所以才让天上的云朵看起来呈红色。贵州中华真颌鱼是生存于距今2.4亿年前的古鱼类。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贵州中华真颌鱼生存时期的气候特点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4.贵州中华真颌鱼生存时期()A.蕨类植物郁郁葱葱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陆地冰川面积增大D.现代海陆分布形成【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距今2.4亿年前属于中生代三叠纪,读图可知,三叠纪的气候特点是暖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古生代蕨类植物郁郁葱葱,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B正确;真颌鱼生存时期的气候特点暖干,陆地冰川面积缩小,C错误;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故选B。【点睛】中生代动物界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植物界裸子植物繁盛。我国某地貌分布区不少古村落的地名都带有“洞”字,形象地反映了该地貌的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站在这些古村落,可能看见该地貌()A.山体灿若明霞B.山脊尖似刀刃C.山坡平缓如原D.山峰耸立如林6.为确保人身安全,考察该地貌的洞穴时应携带()①手电筒②口哨③身份证④安全帽⑤标本袋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某地貌分布区不少古村落地名都带有洞字,反映了本地区的地貌特点,可以推测该地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导致地貌形态多洞穴,因此在该地区可以看到山峰耸立如林,D正确;山体灿若明霞为丹霞地貌,排除A;山脊尖似刀刃为冰川地貌,排除B;山坡平缓如原说明地势低平,排除C。故选D。【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保证人身安全,在考察该地貌的洞穴时,应携带手电筒、口哨和安全帽,①②④正确;身份证和标本袋对于洞穴内保障人身安全作用很小,排除③⑤。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搭乘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所经过的大气层()A.密度逐渐减小B.温度逐渐降低C.气压先增后减D.湿度先减后增8.进入预定轨道后,载人飞船各设备运行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化石燃料B.太阳活动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 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温度先降后增,再降再增,B错误;离地球表面越远(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气密度越小,湿度也越小,A正确,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进入预定轨道的载人飞船会展开太阳能电板,轨道上太阳能丰富,因此其运行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正确。太阳活动的能量有限、不稳定,且载人飞船飞船不能利用其能量,A错。进入预定轨道的载人飞船与火箭已经分离,不利再利用化石燃料,A错。目前航天器还不能使用大气运动作能源,故C错。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获2023年度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左图为某沿海景观图,右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左图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会()A增加海洋空间资源B.减少海洋矿产资源C.减少海洋生物资源D.增加海洋动力资源10.浙江推广“蓝色循环”,是为了()A.开发海洋资源B.减少海洋垃圾利用C.保护海洋生态D.治理海洋大气污染【答案】9.C10.C【解析】【9题详解】海洋塑料废弃物会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C正确;对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影响较小,AB错误;海洋塑料废弃物不利于海水运动,不会增加海洋动力资源,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浙江推广“蓝色循环”,有利于治理海洋塑料废弃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C正确;推广“蓝色循环”,并不是为了开发海洋资源,A错误;“蓝色循环”可以加强海洋垃圾利用,B错误;“蓝色循环”主要是治理海洋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能量资源:潮汐、波浪、温差、盐度差等;矿物资源:砂矿、海底煤矿、金属、天然气、盐等;动物资源:海龟、海豚、鱼等;植物资源:底栖藻、绿藻、褐藻、裙带菜、海带等。2023年9月,我国某地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预测了滑坡的发生,进而组织村民成功避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地要监测滑坡体的微小移动,应当借助()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虚拟现实技术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2.滑坡发生时,村民避险应向滑坡体()A.上方转移B.中间转移C.下方转移D.两侧转移【答案】11.D12.D【解析】【1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为防范滑坡,需实时获取坡体位置微小变动(移动)的信息(即定位),发现滑坡前兆,及时预警,需要定位,定位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侧重于搜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受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读取信息,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分析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B错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教育和文博领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多感官体验的虚拟场景,搭建模拟感知的多维环境,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滑坡发生时,要尽量避开滑坡体,要向两侧转移,D正确;向上方、中间、下方都不能避开滑坡体,ABC错误。故选D。【点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又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空间天气发生在距离地面30km以上的日地空间中,太阳大气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导致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空间天气中的“风”和“雨”主要来自太阳的()A.光球层色球层B.日冕层色球层C.色球层内部层D.日冕层光球层14.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时()A.全球流星现象多发B.地球上天气变化平稳C.江南地区出现极光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13.B14.D【解析】 【13题详解】有材料可知:太阳大气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导致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的现象,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故选:B。【14题详解】有上题可知:空间天气出现“狂风暴雨”主要是太阳活动所致,流星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正确;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江南地区不会产生极光,C错误;从统计资料中,发现凡是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特异性的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多;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B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023年10月阿富汗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4000余人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6.为减少伤亡,当地室内居民在避震时可()A.乘坐电梯逃生B.靠近阳台大声呼救C.破窗跳楼而出D.身体紧贴内承重墙【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多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是岩层发生断裂引起的地面震动,根据此地地震发生在阿富汗,位于内陆地区,震源深度为10km,小于33km,推测可知应发生在地壳部分,A正确,BCD错。故选A。【16题详解】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如果在室内,应迅速抱头蹲在墙角,身体紧贴内承重墙,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也不能乘电梯逃离离,以免电梯出现故障被困,D正确,AC错误;更不能靠近阳台大声呼救,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B错误。故选D。【点睛】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下图为横断山区某聚落的夏季景观图。该聚落受山谷风影响,昼夜温差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山谷风较为明显,下图能正确示意山风的是()A.B.C.D.18.受山谷风和下垫面差异影响,该聚落降温速度最快的时段可能是()A.日出前后B.正午前后C.日落前后D.子夜前后【答案】17.C18.C【解析】【17题详解】山谷风环流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AD错误;B图是白天的谷风,C图是夜晚的山风,B错误,C正确。故选C。【18题详解】日落前后,山谷此时由谷风变为吹山风,由于山坡降温快,冷空气循着山坡下沉至谷地,而谷底的暖空气被迫上升,此时聚落降温速度最快,C正确;日出前后,气温已经降到最低值,降温速度变慢,A错误;正午前后处于升温过程,C错误;子夜前后吹山风,此时段之前已经降温了一段时间,降温速度不是最快的,D错误。故选C。【点睛】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超级月亮”指比平常满月看起来更大、更亮的满月。2023年8月31日,浙江某学生观测到“超级月亮”这一罕见天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超级月亮”出现时,月球() A.离太阳更近B.离太阳最远C.离地球最近D.离地球最远20.推测8月22日该学生观测到的月相最接近()A.B.CD.【答案】19.C20.D【解析】分析】【1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能够观察到“超级月亮”时应该是农历的十五,因此2023年8月31日为农历十五,则8月22日对应农历初七左右,此时为半圆形的上弦月,月面朝西,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满月发生时月亮离地球越近,人们看到的满月也就越大。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透水铺装是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的路面和地面等,被称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下图为某城市透水铺装的景观图。完成“会呼吸的”地面铺装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 A.降水B.水汽输送C.下渗D.地表径流【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会呼吸”的透水材料铺设地面,有利于下渗,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因此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为下渗和地表径流,CD正确;对降水和水汽输送直接影响小,排除AB。故选CD。【点睛】某校开展海水密度探究实验:将同一海水样本均匀分成4个组别,然后改变若干组别的实验条件,记录测得的海水密度数据,并列举本次实验能够验证的海水密度分布现象。下表为某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实验组别海水加盐后的海水加热20℃的海水混入泥沙的海水密度数据①②③④海水密度分布现象验证举例甲:赤道附近小于两极地区乙:同纬度的暖流大于寒流丙:北极地区的冬季小于夏季丁:黄河入海口夏季大于冬季22.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下,该学生记录的密度数据对比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 23.若密度数据准确,则该学生正确的举例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22.AD23.AD【解析】【22题详解】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因此混入泥沙的海水和加盐后的海水密度增加,加热后的海水密度减小,即③<①<②和④,AD正确,BC错。故选AD。【23题详解】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甲正确,A对;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乙错误,B错;冬季温度低,密度增大,丙错误,C错;河流入海口处,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挟带的泥沙多,使得海水密度变大,丁正确,D正确。故选AD。【点睛】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下表示意我国北方某大城市2004—2020年四季白天不同等级热岛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季节强冷岛区较强冷岛区弱冷岛区无热岛区弱热岛区较强热岛区强热岛区春季1.946.2915.2934.8931739.210.65夏季2.844.4615.3140.3229.286.521.28秋季4.549.9335.7340.419.170.220冬季0.663.5918.5365.2711.880.07024.该城市白天热岛效应强度较大的两个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5.该城市白天热岛效应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太阳高度D.植被覆盖度【答案】24.AB25.CD【解析】【分析】【24题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春季和夏季热岛区面积比秋冬季节较大,因此该城市白天热的效应强度较大的两个季节为春季和夏季,AB正确,排除CD。故选AB。【25题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城市不同季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面积发生明显变化,春夏季节热的效应强度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在与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热岛效应强度较大,同时春夏季节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导致城郊之间热力差异明显,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D正确;该地区不同季节纬度和地形并没有明显变化,排除AB。故选CD。【点睛】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0年11月7日,一位“不速之客”在距离地面83km时变得异常明亮,形成一个“大火球”,划亮“千湖之国”芬兰的夜空,最后消失在瑞典17km的上空。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略图,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甲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____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欣赏极光的最佳季节是夏季。____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河流流速较西侧慢。____④“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多为流水侵蚀而形成。____(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线曲折主要是受____、____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它会____(填“减小”或“增大”)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3)“不速之客”从一个“大火球”至消失时分别经过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层、____层,分别说明这两层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4)从纬度位置、淡水注入和海区形状角度,说出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答案】26.①.√②.×③.√④.×27.①.冰川侵蚀②.海浪侵蚀③.减小28.①.高层大气②.平流层③.平流层:平流运动有利于航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高层大气: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极光现象成为旅游资源。29.纬度高,蒸发弱;陆地入海径流多,稀释海水;海域封闭,通过海峡与外海盐分交换少。【解析】【分析】本题以芬兰区域图及大气垂直分层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大气分层及特点、外力作用、洋流、海水盐度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①√由洋流流向可知,甲洋流由低纬方向流向高纬方向,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②×极光是太阳活动时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电离)产生,故夜晚观看最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夏半年出现极昼或昼极长,在太阳光的掩映了不易观看极光。③√由图可知,半岛东西两侧的河流均发源于中部山脉注入海洋,由此可知东西两侧河流的落差相差不大,东侧河流流程更长,地形坡度更缓,流速更慢。④×芬兰第四纪位于大陆冰川之下,冰川巨厚,气候转暖后,冰川退缩,冰川磨蚀地表形成湖泊。故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小问2详解】 第四纪冰川末期,半岛山脉上发育的大量冰川向大西洋一侧低海拔地区滑动,对地表产生强烈的冰川侵蚀,形成巨大的冰川槽谷,冰期结束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深入海洋的槽谷,形成曲折海岸线;沿海,西风为向岸风,海浪侵蚀显著。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减小。【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不速之客”从一个“大火球”至消失时的高度由距离地面83km——17km,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依次经过了高层大气和平流层。由所学知识可知:高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极光现象成为旅游资源。平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平流运动下冷上热大气水平运动有利于航空飞行;平流层上部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波罗的海主要位于60°附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受西风影响降水多,入海河流多,能够稀释海水;内海海域封闭,与外洋盐分交换周期长,故盐度低。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略图。材料二:某研学小组深入内蒙古,在甲地发现风力侵蚀地貌,在乙地观察到流水沉积地貌,在丙地又考察了风力沉积地貌。某学生拍摄了①②③的地貌景观照片,并作了地貌特点的阐述。 阐述一: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阐述二:岩石孤立,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阐述三:地表广泛,沉积着厚厚的松散沙粒,构成丘状或垄状,地貌绵延不绝。(1)内蒙古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通过____(填水循环类型)输送而来,年降水量____(填“多”或“少”),森林覆盖率____(填“高”或“低”)。(2)某日14:00行进至乙地附近,该研学小组在一绿洲上休憩,感受到气温____于周边沙地,可判断近地面风向为____(填“沙地吹向绿洲”或“绿洲吹向沙地”)。(3)判断拍摄地点、照片、地貌特点阐述和地貌类型的对应关系,并用直线正确连接。地点------------照片---------地貌特点描述-----------地貌类型甲--①--地貌特点阐述一--流水沉积地貌乙--②--地貌特点阐述二--风力沉积地貌丙--③--地貌特点阐述三--风力侵蚀地貌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4)简述风沙活动对内蒙古种植业的主要危害,并说出该小组在研学途中可能看到的防治风沙的措施。【答案】27.①.海陆间循环②.少③.低28.①.低②.绿洲吹向沙地29.①.①②.阐述二③.风力侵蚀地貌④.③⑤.阐述一⑥.流水沉积地貌⑦.②⑧.阐述三⑨.风力沉积地貌30.设置沙障阻挡风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种植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建设农田防护林网。【解析】【分析】本题以内蒙古地理环境为材料设置时期,涉及水循环的类型,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以及风沙危害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通过海陆间循环输送到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森林覆盖率较低。【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00到达乙地绿洲处时,此时气温低于周边沙地,主要原因在于绿洲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较慢,因此近地面气压值较高,此时,近地面风向由绿洲吹向沙地,带来凉爽湿润的风。【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甲地发现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对应图中①,①为风蚀蘑菇,对应阐述二;在乙地发现流水沉积地貌,对应图中③,③为山前冲积扇,对应阐述一;在丙地发现风力沉积地貌,对应图中②,为对应阐述三。【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沙活动对内蒙古种植业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在研学途中可能看到人们设置高立式纱障,阻挡风沙,同时设置草方格或石方格固定沙面,增加摩擦,减小风速;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沙林带;在农田周边地区设置防护林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