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04231

大小:32.7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2-19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常德市一中2023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政治试题(B)(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③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③④入选。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入选。故本题选D。2.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正确。B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分别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内容,BC排除。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但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排除。故本题选A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①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世界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和世界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分别是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④正确。②③: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阶级观B.革命观C.实践观D.科学观【答案】C【解析】【详解】ABCD: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C正确,排除ABD。故本题选C。5.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哲学上的物质是指()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C.人们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各种东西D.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答案】D【解析】【详解】哲学上的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BCD:由以上可知,D应选,ABC不选。故本题选D。6.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特点()①目的性②自觉选择性 ③主动创造性④客观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的特点,①②③正确。④:物质具有客观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规律D.我们可以改变自然界的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这一观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B正确。A: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A错误。C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创造规律和改变规律,CD错误。故本题选B。8.习近平同志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告诉我们()A.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B.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C.意识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答案】A【解析】【详解】A:“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A符合题意。B: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B错误。C:正确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社会发展,C错误。 D: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错误。故本题选A。9.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四季更迭、昼夜交替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四季更迭、昼夜交替和水往低处流都属于现象,不是规律,①④排除。②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都属于规律,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②意识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大脑生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①正确。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错误。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正确。④: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大脑,④错误。故本题选B。1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失去客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错误。②④:通过物联网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也深刻说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④符合题意。③:人为的联系是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根本前提的,绝不是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失去客观性,③错误。故本题选C。12.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A.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之间联系具有随意性C.事物联系是可以随意创造出来的D.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因引入莲子草,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表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A正确。B: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随意的,B错误。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可以随意创造出来的,C错误。D: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不具有“人化”的特点。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排除。故本题选A。1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1+1>2”,对于我们安排学习和安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上看,“1+1>2”要求我们注重()A.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B.关键部分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系统内部要素的简单相加D.系统内部结构的重新组合【答案】A【解析】【详解】A:“1+1>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未体现注重关键部分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D:“1+1>2”要求我们注重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而不是系统内部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系统内部结构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重新组合,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14.自1977年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问世以来,基因测序技术经历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变革,正在冲刺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面否定   ②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发展的过程中     ③新事物全面领先旧事物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辩证否定,而不是全面否定,①排除。③: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因此“新事物全面领先旧事物”的说法错误,③排除。②④:基因测序技术一直在更新说明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B.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的启示是,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积累经验,要注重积累和沉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坚持不懈,扎实地迈出每一步,最终实现更大的目标和理想,D符合题意。 A: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但材料体现是积累过程的重要性,A不符合题意。B: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B说法错误。C:质量与量变是辩证统一的,要重视量的积累,也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二者没有轻重之分,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6.放眼未来,“十四五”时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个时间坐标标注着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上演更多奇迹与辉煌。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的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的、上升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上演更多奇迹与辉煌”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①符合题意。②:放眼未来,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必将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景是光明的,同时,实现这个目标又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准备走曲折之路,②符合题意。③:并非事物的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③说法错误。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以下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②关于人类精神方面的内容属于精神文明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力量源泉④文化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 【详解】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①正确。②: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②错误。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③正确。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非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故答案选B。18.伴随着神州十五号的发射成功,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A.可以决定一切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D.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C:航天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C正确。A: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决定一切,A错误。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错误。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错误。故本题选C。19.中华文化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这有利于()。A.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B.增强对自身文化和外域文化的认同C.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统一趋同D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A:中华文化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A符合题意。B:对文化的认同主要指的是本民族文化,对外域文化是尊重而不是认同,B错误。C: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能够相互交融,但要保持各自特色,而不是走向统一趋同,C错误。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要学习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D错误。故本题选A。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均引用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由此可见,中国支持()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各国文明互相冲突C.不同文明互相威胁D.世界文化走向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由此可见,中国支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正确。BC: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各国文明互相冲突”和“不同文明互相威胁”说法错误,BC排除。D: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世界文化走向统一”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市场呈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激发市场活力的重点之一在于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遵从法治精神和市场规则,专注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和信誉,共同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活力需要企业家精神。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弘扬企业家精神考点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阐释说明类试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对“激发市场活力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一观点加以说明,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切入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键词②: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联系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相结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2014年到202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经过9年的努力奋斗,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在享受成果的同时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做法,为后续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京津冀一体化统筹布局上,首先提出以北京为发展中心的“一核”,以北京和天津为发展引擎的“双城”,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为支撑的“三轴”,以中部、东部、南部、西北部为设置不同功能的“四区”,囊括了京津冀区域总体发展的全面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在精准发力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为突破,带动相关区域共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后续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参考。【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相关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京津冀要根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京津冀协同发展 考点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后续的城市发展提供的参考,属于分析说明题,知识角度限定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可联系整体的地位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关键词②:“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可联系部分的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时政信息的结合。2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的GB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自20世界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的建设;2000年利用少量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来完成实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专项人才。第二步,200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年左右,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召示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答案】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步和第二步取得技术突破的辉煌成就为第三步——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准备了条件。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是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又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更高水平发展积累了经验,准备了条件。【解析】【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知识角度限定为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可用的知识要点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可联系量变原理。关键词②: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可联系质变原理。关键词③: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一定会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更高水平发展积累了经验→可联系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考点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4.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它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它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