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02496

大小:605.92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按照数字顺序表格中应依次填写()待检物质试剂颜色反应蛋白质双缩脲③脂肪②橘黄色①斐林试剂砖红色A.葡萄糖、苏丹Ⅲ、紫色B.蔗糖、碘液、蓝色C.还原糖、碘液、紫色D.淀粉、苏丹Ⅲ、蓝色【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因此③代表紫色;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②代表苏丹Ⅲ;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糖,因此①可以代表葡萄糖,A正确;B、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①不能代表蔗糖;脂肪不与碘液反应呈橘黄色,因此②不能代表碘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不是蓝色,因此③不能代表蓝色,B错误; C、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①可以代表还原糖;脂肪不与碘液反应呈橘黄色,因此②不能代表碘液,C错误;D、淀粉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①不能代淀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不是蓝色,因此③不能代表蓝色,D错误。故选A。2.酵母菌和乳酸菌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D【解析】【详解】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含有细胞壁,A错误;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含有细胞膜,B错误;C、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含有细胞质,C错误;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细胞核),所以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细胞核,D正确。故选D。3.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动物细胞,下列对由视野A转换到视野B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片应向右移动B.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D.如不调节反光镜,要保证相同的亮度应选用较大的光圈【答案】A【解析】【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详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甲偏在视野的左侧,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侧移动装片,A错误; B、视野A转换到视野B,放大倍数增大,需换上高倍镜,在高倍镜下,要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C、视野A转换到视野B,放大倍数增大,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C正确;D、视野A转换到视野B,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暗,可通过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视野的亮暗,如不调节反光镜,要保证相同的亮度应选用较大的光圈,D正确。故选A。4.给兔子饲喂萝卜之后,萝卜体内的部分营养物质就进入到兔子体内,那么兔子和萝卜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A.种类和含量均差异不大B.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C.种类和含量均差异较大D.种类不同,含量差异不大【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详解】兔子通过吃萝卜获得各种化合物和元素,兔子和萝卜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故选B。【点睛】5.关于“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芳草”构成了种群B.诗句体现了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C.叙述的场景中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D.“孤村”“芳草”“斜日”“杏花”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但也有例外,植物无系统层次。【详解】A、种群是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芳草”可能不止一种,A错误; B、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而诗句体现的是植物个体,B错误;CD、孤村”属于生态系统层次,“芳草”属于生命系统,“斜日”不属于生命系统,“杏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结构层次,不全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叙述的场景中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6.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含有65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键数分别是(  )A.65、61B.4、61C.61、61D.4、65【答案】B【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详解】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该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4个氨基;肽键数目=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65-4=61。故选B。【点睛】7.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B.组成核酸的核苷酸有8种,含有5种碱基C.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有DNA和RNA两种,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所以核苷酸一共8种,碱基一共5种。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详解】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A正确; B、核酸有DNA和RNA两种,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所以核苷酸一共8种,碱基一共5种,B正确;C、DNA和RNA在细胞质中均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8.下列是动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叶绿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B.②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③是核糖体,是细胞中“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④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为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为内质网;④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①是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A错误;B、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正确;C、③是内质网,C错误;D、④是中心体,主要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故选D。9.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化学反应都发生在细胞膜上B.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C.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D.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都是单层膜,因此在结构上直接相联系【答案】B【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组成。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中的化学反应有些发生在细胞膜上,有些发生在其他部位,如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因此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B正确;C、细胞膜不能把细胞分割成许多小区室,主要是细胞器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C错误;D、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都是单层膜,但两者在结构上不是直接联系的,而是通过囊泡进行间接联系,D错误。故选B。10.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易化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比载体介导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B.水分子更多的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易化扩散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答案】C 【解析】【分析】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具有流动性,A错误;B、水分子更多的借助于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少量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C、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D、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性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或pH前,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或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或pH后,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错误;B、只要条件适宜,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C、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保存温度为低温,D错误。故选C。12.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图2中的①、②为可逆反应C.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图2中的过程②D.图1中a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图1中A表示腺嘌呤,b、c是特殊化学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断裂。ATP与ADP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A正确;B、图2中的①、②条件不同,能量不同,不为可逆反应,B错误;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图2中的过程②表示ATP的合成,因此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图2中的过程②,C正确;D、图1中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故选B。13.如图表示酵母菌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2发挥作用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能量2最多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经酶3途径产生的CO2较多 D.酒精是酵母菌代谢产物,可经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酶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酶2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故A错误。B、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在图中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2最多,故B正确。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经酶3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故C错误。D、酒精是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是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的,故D错误。故选B【点睛】1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A.溶解色素B.使研磨更加充分C.分离色素D.防止色素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溶解色素的是无水乙醇或丙酮,A错误;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B错误;分离色素的是层析液,C错误;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D正确。15.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B.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甲→乙表示分裂期,A错误;B、乙~甲表示分裂间期,B错误;C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所以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周期的扇形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和阶段,能正确表示间期、分裂期和细胞周期。、16.研究表明,从胎儿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传代50次,而从成人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在离体条件下只能传代20次,这些事实说明体细胞的衰老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A.环境污染因素B.自身因素C.外界因素D.营养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有假说来解释细胞衰老的原因:一是自由基学说;二是端粒学说;不管是那种学说,都支持细胞的衰老是细胞自身内在因素引起的。【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胎儿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传代50次,而从成人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在离体条件下只能传代20次”,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不再分裂,之后则走向衰老,主要是自身遗传特性决定的,与环境因素或外界营养等因素无关,故选B。17.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但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是假说的内容之一,C正确;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D正确。故选A。【点睛】18.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杂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分离一般指的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C、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C错误;BD、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杂交(与隐性纯合子)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BD错误。故选A。19.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对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理解。可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形成的生殖细胞数目和是否经过变形三个角度比较精卵形成的区别。【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均暂时加倍,①错误;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4个卵细胞,②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错误;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精子形成过程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相等,⑤正确;卵细胞和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是初级性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故选A。【点睛】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哺乳动物)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变形不变形 是否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20.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答案】D【解析】【分析】果蝇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在Y染色体上无该基因的同源区段,即该性状为伴X遗传。对于杂交组合白眼雌果蝇(XaXa)×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果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因此该杂交组合可以通过性状鉴定性别。【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XAXa)×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Xa(红眼雌果蝇)、XAY(红眼雄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雄果蝇都可表现为红眼,无法通过眼色判断红眼果蝇的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XaXa)×白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白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果蝇表现为白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无法通过眼色判断性别,B错误;C、杂合红眼雌果蝇(XAXa)×白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Xa(白眼雌果蝇)、XAY(红眼雄果蝇)XaY(白眼雄果蝇),无法通过眼色判断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XaXa)×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果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能通过眼色判断性别,D正确。故选D。21.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不符合题意;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符合题意;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下图所示的四组遗传系谱图中,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B.C.D.【答案】A 【解析】【分析】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父母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可知,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符合题意;B、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C、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或显性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D、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23.在某实验中甲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用搅拌器进行搅拌离心,静置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的放射性通常随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通常随DNA出现在沉淀物中。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BC、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被32P标记的核苷酸获得子代病毒DNA,则甲组子代中会有32P的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进行正常复制,则乙组子代中会含有亲本DNA中的32P的放射性。故甲、乙两组子代中均有放射性,A、B错误,C正确;D、该实验中,将大肠杆菌也进行了放射性标记,在检测结果上无法体现放射性的来源,故无法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24.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A错误;B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正确,D错误;C、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故选B。2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正确;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C、由C分析可知,C错误;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C。26.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4B.1/8C.1/16D.1/32 【答案】C【解析】【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子代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所以标记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32=1/16,C正确。故选C。27.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和RNA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有五碳糖不同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B.DNA分子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C.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储存在DNA分子中D.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根据碱基不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详解】A、DNA与RNA所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前者所含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种类也不完全相同(前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T,后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U),A正确;B、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且为大分子,即DNA分子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C、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或RNA分子中,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一般情况下,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双链(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是单链(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D正确。故选C。2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场所不同B.原料相同C.产物不同D.碱基配对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详解】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场所相同,都在细胞核中进行,A错误;B、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原料不同,前者是脱氧核苷酸,后者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核DNA的复制与转录产物不同,前者是DNA,后者是mRNA,C正确;D、核DNA的复制的配对方式有A-T、T-A、G-C、C-C,转录的配对方式有A-U、T-A、G-C、C-G。故选C。【点睛】转录和DNA复制的场所相同,原料、产物、碱基配对原则、酶有所不同。2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C.杂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与亲本性状不同,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只能将原有性状进行重组组合,B错误;C、杂合子自交导致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引起的,而不是基因重组引起的,C错误;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而基因突变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故选A。30.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影响生物体的相关性状B.生物体的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详解】A、基因的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的相关性状,A正确;B、基因与性状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有多对基因控制,B错误;C、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D、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B。31.下列有关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详解】A、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A错误;B、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B正确;C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该方式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CD错误。故选B。3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所在生态系统的总称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昆虫多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只能是一种威胁D.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详解】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但对植物的传粉等有重要作用,故昆虫的存在不会对植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保护,C错误;D、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即基因控制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C。【说明:33-40题,每个题号都有两题,二者选一作答即可(例如28题有两题,只选其中一题作答)】33.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调查种群密度,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由于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蚯蚓的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样方法,A符合题意。故选A。34.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和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果酒、果醋、酸奶、泡菜等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酒是酵母菌利用果汁进行无氧发酵的产物B.制作果醋所用的醋酸菌属于厌氧细菌C.泡菜制作时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 D.酸奶的制作需要无氧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果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A正确;B、制作果醋所用的醋酸菌属于需氧细菌,B错误;C、泡菜制作时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C正确;D、酸奶的制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因此需要无氧条件,D正确。故选B。35.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B.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C.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将一定不断增多D.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C【解析】【分析】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解】A、对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A正确;B、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并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B正确;C、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只能预测种群的数量可能增多,实际数量还受其他因素影响,C错误;D、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故选C。36. 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菌操作,下列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高压蒸汽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灭菌⑤灼烧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⑤①④⑥B.③②⑤④①⑥C.②③⑤①④⑥D.②②⑤④①⑥【答案】C【解析】【分析】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详解】为了保持培养基中的水分不被烘干,常采用②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培养皿等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可以采用③干热灭菌进行灭菌;接种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环进行⑤灼烧灭菌;操作者双手可用酒精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即①化学消毒法;为了杀死空气中微生物,常采用④紫外线消毒法;为防止牛奶中营养成分被破坏,常采用⑥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综上所述,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②③⑤①④⑥,ABD错误,C正确。故选C。37.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速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答案】A【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2、“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3、“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详解】A、到达E点后,种群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增长率为0,A正确;B、C点所对应的时刻种群增长率最大,B错误;C、C点所对应的时刻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防治蝗灾比较困难,应在蝗虫数量比较少的时候进行灭蝗,C错误;D、E点为K值,种群增长率为0,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量最大,但一般捞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2/K时,即C点,种群增长率最大,D错误。故选A。38.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b试管中的细胞全能性最高B.d试管中培育出的植株都是纯合子C.a→b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a→d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组织块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小植株的过程,其中a→b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b→c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c→d表示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详解】A、b试管中为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A正确;B、d试管中培育出的植株都是否为纯合子由植物组织决定,B错误; C、a→b表示脱分化,该过程不需要光照,C正确;D、a→d为无性增殖,其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B。39.内生真菌生长在植物叶和茎的细胞间,感染植物并无症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帮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动物能力。研究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种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通过样方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B.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C.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是寄生D.实验中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是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2、种间关系:(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详解】A、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通过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B、根据柱形图分析,内生真菌感染和无内生真菌感染对比,蚜虫甲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而蚜虫乙种群密度大幅度减少,说明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内生真菌生长在植物叶和茎的细胞间,感染植物并无症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帮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动物能力”,说明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C错误; D、实验中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共同抢夺花黑麦草作为食物,二者是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C。40.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常需要提供一个类似该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环境条件,培养方式可分为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悬浮培养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B.贴壁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C.悬浮培养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D.血液中淋巴细胞适合贴壁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一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一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一放入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均采用液体培养基,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均采用液体培养基,B错误;C、贴壁培养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悬浮培养不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C错误;D、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常需要提供一个类似该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环境条件,因此血液中淋巴细胞适合悬浮培养,D错误。故选A。41.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草原的演替B.过量砍伐后森林的演替C.弃耕农田的演替D.裸岩上的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火灾过后草原的演替、过量砍伐后森林的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中,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没有生物和土壤条件,属于初生演替。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4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单克隆抗体,整个过程不涉及胚胎移植和细胞核移植这两项技术。单克隆抗体主要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详解】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再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故选A。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D.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就是无机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水、阳光、空气等。生物部分就是生物群落,根据各种生物取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例如蚯蚓、蜣螂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对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自养生物能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因此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B、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同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错误;D、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例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正确。故选C。44.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卵裂→囊胚→桑椹胚→原肠胚B.受精卵→卵裂→囊胚→桑椹胚→原肠胚C.卵裂→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D.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答案】D【解析】【详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受精场所是母体的输卵管.(2)卵裂期: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3)桑椹胚: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4)囊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而滋养层将发育为胚胎的胎盘和胎膜.(5)原肠胚: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故动物胚胎发育的顺序为: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所以D选项正确。.45.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排水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的农民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水稻的分蘖、成熟等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C.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利于水稻根系生长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A、农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A正确;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C、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加快根系生长,C正确;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但未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D错误。故选D。【点睛】46.以下有关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使黏性末端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C.载体必须具备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解】A、DNA连接酶使黏性末端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有的DNA连接酶也可使平末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A错误;B、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B错误;C、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但不一定要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错误;D、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之间进行切割,D正确。故选D。47.地鸻发现天敌时,雄鸟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雌鸟示警,这种信息是() 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地鸻发现天敌时,雄鸟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雌鸟示警,这种信息是行为信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和实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48.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PCR技术就是体外大量扩增DNA的技术,即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原理是DNA复制,所以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并以指数方式扩增。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第Ⅱ卷(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每空1分,共计40分)49.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1)B、C分别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检测酒精在______条件下加入______使其发生颜色变化最终会变为______色。(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答案】(1)①.CO2②.丙酮酸##C3H4O3③.线粒体④.细胞质基质⑤.酸性⑥.重铬酸钾⑦.灰绿色(2)②【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该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其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中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其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在该过程中O2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反应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在该过程中,不同生物丙酮酸分解的产物不同,例如酵母菌可以将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CO2,乳酸菌可以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小问1详解】题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这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即过程①),可推知C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即过程②),并最终生成CO2和水,因此可推知B为CO2。丙酮酸也可以在缺少氧气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即过程③),生成酒精和CO2,因此可推知A也为CO2,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小问2详解】 C丙酮酸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通过过程④即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乳酸,可推知D为乳酸,过程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只能产生少量能量;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能量较少,第三阶段产生能量较多;过程③和过程④均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能量,因此在①②③④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②。50.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主要是吸收______和______光。(2)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是指图中的______(选填“I”或“Ⅱ”),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3)光合作用中Ⅱ阶段为I阶段提供Pi、______和______等物质。(4)选择疏松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有利于其根系生长,主要原因是疏松的土壤通气状况良好,一方面根细胞能够进行______产生较多能量,为______(选填“水”或“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植物根系进行无氧呼吸而烂根。【答案】(1)①.蓝紫光②.红光(2)①.Ⅱ②.基质(3)①.ADP②.NADP+(4)①.有氧呼吸②.矿质元素【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过程I中发生水的光解、ATP与NADPH的合成,因此推测I代表光反应;过程Ⅱ中发生CO2的固定和C3还原,因此可推测Ⅱ为暗反应。【小问1详解】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小问2详解】图中过程I中发生水的光解、ATP与NADPH的合成,因此推测I代表光反应;过程Ⅱ中发生CO2 的固定和C3还原,因此可推测Ⅱ为暗反应,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小问3详解】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其中ATP在该过程中被分解为ADP和Pi,NADPH被分解为NADP+。ADP、Pi、NADP+可再回到光反应中继续参与反应。【小问4详解】疏松的土壤通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植物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增加能量供应,为植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某些矿质元素提供更多能量,植物吸收水分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均不消耗能量,因此增加能量供应不影响植物对水的吸收。51.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图2中的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填编号)阶段。(3)在图2中,甲、乙两细胞中染色体和DNA之比依次是______、______;甲、丙两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______、______。(4)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条。【答案】(1)①.次级精母细胞②.丙(2)⑤(3)①.1:1②.1:2③.0④.8(4)8【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①过程进行了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②过程发生了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过程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分析图2可知,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①~③过程代表减数分裂,④过程代表受精作用,⑤~⑦过程代表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①过程进行了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形成的细胞A叫做初级精母细胞,过程②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该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2中细胞甲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发生着丝粒(点)分裂,因此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丙具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此可知,图2中细胞丙处于图1的②过程。【小问2详解】图3中①~③过程最终结束时的染色体数目是初始时的一半,说明该过程代表减数分裂;④过程最终染色体数目加倍,可推知该过程代表受精作用;⑤~⑦初始时染色体数目与最终染色体数目相同,且在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由此可推知⑤~⑦代表有丝分裂,其中⑥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由上面分析可知,图2中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应该对应的是图3中的⑤阶段。【小问3详解】图2中,甲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点)发生分裂,已不再具有染色单体,即染色单体数为0,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因此染色体和DNA之比是1:1;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DNA发生复制,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因此染色体和DNA之比是1:2;丙细胞中具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丙细胞具有8个染色单体。【小问4详解】由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正常的染色体数为4条,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此时是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5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据表分析作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一代表现型及植株数圆粒皱粒A圆粒×圆粒1080B皱粒×皱粒0102C圆粒×圆粒12540D圆粒×皱粒152141(1)根据组合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 (2)组合______为测交实验,组合C中后代圆粒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3)D组合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______和______。(4)A组合中两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方式为______和______。【答案】(1)①.C②.圆粒(2)①.D②.BB或Bb(3)①.Bb②.bb(4)①.BB×BB②.BB×B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根据组合C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是圆粒,因为该组合的子一代中圆粒∶皱粒的比例为3∶1。【小问2详解】组合D为测交实验,组合D后代中圆粒∶皱粒的比例为1∶1,组合C为杂种自交,子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小问3详解】D组合为测交,且圆粒为显性,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Bb(圆粒)、bb(皱粒)【小问4详解】A组合后代均表现为圆粒,则可判断亲本之一一定为显性纯合,因此,两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方式为BB×BB和BB×Bb。53.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a、b、c所表示的三个过程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3)d过程需要______酶,需要的原料是4种______。(4)b过程需要______酶,模板是______。【答案】(1)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2)细胞核(3)①.逆转录②.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4)①.RNA聚合②.DNA的一条链【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过程a代表DNA复制,过程b代表转录,过程c代表翻译,过程d代表逆转录,过程e代表RNA复制。【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a中发生由DNA到DNA的信息传递,因此a代表DNA复制;b中发生由DNA到RNA的信息传递,因此b代表转录,c中发生RNA到蛋白质的信息传递,所以c代表翻译。【小问2详解】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a过程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因此也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d中发生由RNA到DNA的信息传递,因此d过程代表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由于该过程的产物是DNA,因此所需原料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即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