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0671
大小:4.7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9-0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地理试题一、单选题(32*2=64分)1.地球自转方向是()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传是以地轴为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一年中我国各地昼夜等分,且太阳直射点即将北移的日期大致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3月21日一般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我国各地自然也昼夜等分,春分日处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期间,因此A符合题意;6月22日一般夏至日,夏至日直射点北回归线,我国各地均昼最长夜最短,排除B;9月23日一般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我国各地自然也昼夜等分,但秋分日处于太阳直射点南移期间,因此排除C;12月22日一般冬至日,冬至日直射点南回归线,我国各地均昼最短夜最长,排除D。故选A。【点睛】3.晨昏线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知识,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 【详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朝向太阳的一侧位于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侧位于夜半球;二是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造成昼夜现象交替出现,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故①③正确。昼夜更替周期的合理性是地球拥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之一,但地球拥有生命存在不是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②错误;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造成地球上出现四季和五带,理论上也会造成昼夜更替,但是更替周期为一年,与日常生活中以一日为单位的昼夜更替不同,故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C。4.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A.日出日落时间相同B.地转偏向力相同C.地方时刻相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故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C正确;日出日落的时间随纬度、季节而变化,同一经线上各地不一定相同,A错误;地转偏向力因纬度、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同而变化,同一经线上各地不一定相同,B错误;自转线速度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经线上各地不一定相同,ABD错误。故选C。【点睛】5.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①一个恒星日②一个太阳日③23时56分4秒④24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所以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注意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6.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点开幕,当成都在举行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为()A.7月28日11:00B.7月28日12:00C.7月29日3:00D.7月29日4:00【答案】B【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两地的区时差为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成都在举行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2023年7月28日20点-8小时=2023年7月28日12时,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7.下列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等,为15°/h,因此北京和广州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而线速度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处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广州地球线速度大于北京,则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自转的特点是:除南北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下图是2020年6月21日(夏至)这天,我国某校某同学在操场上晨跑时的照片,朝阳下该同学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此刻该同学跑步的朝向是()A.西北B.正南C.正北D.东南9.此日北回归线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90°B.180°C.45°D.0°【答案】8.D9.A【解析】【8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早晨,太阳位于东北方位,影子朝向西南,“此时该同学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结合图示可知,该同学的影子位于其右侧,因此其跑步的朝向为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某小岛(曾在地质历史时期位于海平面之下)四面环海,周边群岛分立,风景优美。岛上景观区是典型的玄武岩地貌区,岛上的建筑也多为玄武岩建筑。下图示意该地的玄武岩建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区建筑物石材的形成物质主要发源于()A.上地幔B.地壳C.岩石圈D.地核11.该地区建筑石材主要为()A.变质岩B.喷出岩C.侵入岩D.沉积岩【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岛上景观区是典型玄武岩地貌区,岛上的建筑也多为玄武岩建筑。玄武岩为喷出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因此该地区建筑物石材的形成物质主要发源于上地幔,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属于喷出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呈可塑性的熔融状态,可以缓慢的流动,科学家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12.下列关于沉积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B.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沉积岩当中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D.沉积岩的岩层中一定会含有生物化石【答案】D【解析】【详解】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A正确;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BC正确;沉积岩的岩层中可能含有生物化石,但不一定含有化石,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ABC不符题意,选D。13.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影响图中聚落分布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河流C地形和河流D.植被和土壤【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在山区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平的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区,所以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因素是地形和河流。故选C。【点睛】聚落的选址,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安全性:①自然因素: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较好、自然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政策支持、科技水平先进、市场广阔;③安全性:河流凸岸、河谷平坦的阶地、远离陡崖。其中,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凸岸的土壤更加肥沃,并且不易被侵蚀,更加适宜建设村镇。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兰州将迎来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5.2022年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点位于23.5°S,太阳直射D点时,是北半球冬至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国庆节,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南移,位于CD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至秋分,太阳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秋分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冬至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7.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答案】16.B17.D【解析】【16题详解】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具有这一特征。结合图例可知:①为砂岩,属于沉积岩;②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③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④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因而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③④。故选B。【17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知:①为砂岩,属于沉积岩;②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③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一般而言,从岩层水平分布来看,下面的沉积岩岩层形成较早,故可确定石灰岩②比砂岩①要老;图中显示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和砂岩中,故可确定花岗岩形成时间比石灰岩和砂岩都晚。故选D。【点睛】沉积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岩浆岩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8.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B.冰川C.风力D.海浪19.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18.C19.A【解析】【18题详解】 从图中形态来看,属于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故该地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图示为新月形沙丘地貌,而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迎风一侧位于西北,即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A.甲B.乙C.丙D.丁21.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结构,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丁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与断层并非良好的储油构造,因此如果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甲,A正确,排除B、C、D。故选A。【21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地层来看,丁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B正确。背斜结构的岩层向上拱起,与丁地岩层形态不同,排除A。地堑、地垒均属于断层,均与丁地岩层形态特征不一致,排除C、D。故选B。 【点睛】背斜向斜的判断: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岩层向上拱。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中心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背斜成谷的原因: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向斜——外形上一般是岩层向下凹。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成岭的原因: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下图为全球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地区火山、地震分布最多的是()A.南极大陆沿海B.美洲西海岸C.亚欧大陆内部D.非洲大陆内部23.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和大陆内部C.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D.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西海岸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B正确;南极大陆沿海、亚欧大陆内部、非洲大陆内部并未处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相对较少,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火山、地震属于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属于内力作用,板块的交界处是内能释放的主要区域,故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失。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中间挤压,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25.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是()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B.两者的成因相同C.都主要发生在山区D.都是暴雨引发的26.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答案】24.B25.C26.B【解析】【24题详解】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①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坡脚稳固地区则不易发生滑坡,人为因素不是滑坡发生的必然条件,有些滑坡发生与人为因素无关,因此③④错误。故选B。【25题详解】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滑坡不是洪流,A错误。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两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发的,BD错误。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都主要发生在山区,因此C正确。【26题详解】 滑坡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居民点的危害:滑坡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掩埋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掩埋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滑坡可直接掩埋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滑坡体进入河道,引起河道淤塞,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等。(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因此①②正确。发生滑坡时,往往伴随集中降水,因此不易引发火灾和沙尘暴,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问题。27.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地表破碎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28.下列关于“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答案】27.C28.B【解析】【27题详解】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C正确。与河流以及发展旅游业关系不大,AD错。“人”字形铁路主要是为了减缓坡度,并不能减轻地震的影响,B错。故选C。 【28题详解】“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减少隧道开挖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量,降低工程建设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ACD错,B正确。故选B。【点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①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原因是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低于铁路。②线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③延伸方向:迂回前进。近年来,漓江两岸生态环境日益恢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尽情挥洒,向世人展现着中华大地的壮美奇绝。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29.漓江流域所展示的地貌是()A.冰川地貌B.水蚀地貌C.风蚀地貌D.雅丹地貌30.古诗词的描述最符合该地景观的是()A.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B.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答案】29.B30.B【解析】【29题详解】由图可知,漓江流域的山体呈峰丛、峰林状,山体植被覆盖率较低,部分山体的石灰岩裸露,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描述的是瀑布景观,图中江水流速慢,A不符合题意;“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是江水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山体如碧玉簪一样翠绿峻秀,符合漓江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特点,B符合题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述的是海岸景观,C不符合题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荒漠景观,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主要包含石林、峰林、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等地上和地下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A.渭河平原B.汾河谷地C.东非大裂谷D.长江三峡32.图中⑥处山地为()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火山D.岩层堆积成山【答案】31.D32.B【解析】【31题详解】④处为断层下沉形成的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都属于断层下陷而形成的,ABC都与④相同。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与断层下陷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32题详解】⑥处顶层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质构造,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所以图中⑥处山地为向斜成山,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堑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构造,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大规模地堑发育的地方,预示着地壳拉伸变薄。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东非大裂谷、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都是典型的地堑构造系。二、综合题(36分)3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多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综合思维)聚落多“在水一方”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区域认知)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聚落多临近河流分布主要是看中河流的供水及航运功能。(2)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河流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河流可以提供航运和水源,便于人们利用水运发展经济活动,同时河流水也可以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所以聚落多临近河流分布。【小问2详解】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因为河流的堆积作用较为平坦,土壤比较肥沃,且离水源更近,更便于发展农业,地形平坦也有利于聚落的建设,故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多。3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2)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2)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材料,涉及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C处于河流的出山口,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聚落主要是沿河、沿海岸分布。沿河沿海地区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和海洋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沿河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35.图为某河段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河流两岸的地貌特征,说明河流对河岸形态的影响。(2)指出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说明该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答案】(1)地貌特征: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影响:凸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2)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条件:临近河流,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农副产品;利于聚落建设、发展。【解析】【分析】该大题根据图中信息,设计两个小题,涉及河流侵蚀、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埋、河流对聚落的分布和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地理实践运用。【小问1详解】观察图可知,右岸为凸岸,地势平坦,是由于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形成;左岸为凹岸,地势较高且陡峭,落差大,为侵蚀岸,原因是河流流速较快,不断侵蚀,导致岩石等脱落,地势逐渐陡峭。【小问2详解】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凸岸,主要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用耕作,在河流边上,取水用水方便,不管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可就近使用;且河流可以为交通提供方便,对内对外方便运输和联系,平坦的地势给聚落的集聚带来更多的可能,更利于发展。【点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