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海南中学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段考试题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对陈伯达研究墨子称赞有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毛泽东视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表达了他对墨子的高度评价。陈独秀也推崇墨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又说:“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B. 因为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主张“兼爱”,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别”是祸乱之源。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D.陈独秀认为墨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执着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由此可以推出,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遭到来自统治阶层的阻挠。B.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C.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3.下列哪种思想符合墨子主张()(3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C.“顺应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文本一:村歌(第12节)孙犁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仿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困,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喂!那个女角叫什么?”“你这人!双眉呗!”“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有一年不喝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有座物没有?”“没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这是我分的果实。”“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我今天满了候补期。”“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文本二: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6.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B.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C.“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D.“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7.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8.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6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4分)材料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节选自《老子》)材料二: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B.《老子》又名《南华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D.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1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C.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4分)(2)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4分)(3)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4分)13.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简要概括。(3分)三、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伤春①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③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⑤。【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秦汉行宫,此处代指宋皇宫。③飞龙:指宋高宗。④向延阁:指长沙太守向子諲,当时他率军抵抗金兵。⑤犬羊锋:代指金兵。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采用借古讽今的笔法,以烽火可达甘泉宫的典故,矛头直指平庸无能的统治者。B.颔联以汴京沦陷与高宗出逃相对,写出局势的恶化出人意料,痛心之中暗含讽刺。C.颈联“三千丈”凸显个人愁绪之浓,而爆竹烟花燃放“一万重”的欢乐景象则更衬托其哀伤之重。D.陈与义的诗取法杜甫,此诗风格雄浑沉郁,忧愤深广,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15.前人评说此诗“末二句转出一意”,请结合全诗从情感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1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1分,每空1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2)《〈老子〉八章》中,老子说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昭显的句子:“,”。(3)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4)在《将进酒》中,诗人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五、语用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直播发展迅速,无论是大叔大妈,还是少男少女,都八仙过海, ①(各显神通/各尽其职),尽情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力叫卖当地的土特产(特别是红薯)。红薯成为当地的“宝贝”,成为农民的“摇钱树”。一些主播并不是只想着直播带货赚钱,他们还直播当地的山山水水和人情趣事,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②(得意忘言/溢于言表),感染了很多人。新时代,在广袤的乡村,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 ③ (添砖加瓦/添油加醋),接续奋斗。今天,乡村直播事业发展壮大不断,虽然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17.请在括号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成语填入横线。(3分)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今天,乡村直播事业发展壮大不断,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B.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C.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D.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六、简答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运河的秋,让人无所适从。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在运河边的村庄停留,梦里都是洪水的涛声。走在南运河的堤岸,满脑子都是回忆。水,断断续续地在深秋的梦里来临,澈澈地流向远方。秋天的夜空,月光如水。那么多的星星在姥姥的絮叨中让我们记住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那条长长的天河,带来无尽的遐想。到了深秋,运河仿佛停止了流动,岸边的杨柳纷纷在水面留个影子,一切都明亮起来,太阳也亮亮的,照着两岸的运河村庄。扳罾的老人缓缓提起浸入河底的渔网,顽童拿着抄网网鱼,运河水如羞涩的少妇,一片涟漪向河边荡漾。河水终于在霜色中瘦下来,渐流渐缓。两岸的冬小麦为这个秋天奉献了最后的新绿,成片地包围着运河边的村庄。一只鹞鹰稳稳地在空中飞翔,偶尔有土黄的野兔跑出来,栖栖遑遑地躲开它的眼睛。这是秋天留给运河的最后色彩。19.文中画线的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月光如水”,“水如羞涩的少妇”,那么,能否直接表达成“月光如羞涩的少妇”呢?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20.“瘦”字之运用,意蕴丰厚,有说不尽的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河水终于在霜色中瘦下来”的“瘦”字的妙处。(5分)七、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0分)1.B2.B3.D4.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接着,结合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证其隐含着平等观;第三从“爱无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错。原文是“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可见大同理想不是墨子提出的,文中是说兼爱学说是大同理想的绝唱。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错。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D.“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扩大范围,原文是“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被陈独秀成为“国粹”的是墨子的“兼爱”而非墨子的思想。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错。结合原文“儒家的爱重‘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对比的目的在于证明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的意识,不是为了证明其更具有进步意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A.是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B.是孟子的仁政思想;C.是庄子的顺应自然思想;D.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部分第一段,先说墨子自立门户,聚徒讲学,热衷游说,然后说他的政治主张有十项,最后突出“‘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可见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 第二部分第二段,接着引用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和《淮南子•要略》对墨子的评价,论述“兼爱”思想的内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隐含着平等观,“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第三部分第三至五段,然后先总说墨子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接着分别论述,“其一,爱无等差”“其二,兼以易别”,从“爱无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5.A6.D7.①淳朴善良。双眉作为代表,前去医院去探望、慰问伤员。②追求进步。双眉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③心直口快。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以及在讨论节日时说““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8.①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间口语,如“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②善用比喻,如“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句,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生动形象;③善用白描,“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等语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项,“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错。受伤并非“隐情”,此处意在表现未婚男女见面时的羞涩。B项,“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郭老珍对演出的重视和演出时的自豪感,B项正确。C项,文章中没有明确交代二人的关系,但一开始,双眉的“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红着脸”暗示了两人的关系;双眉关心兴儿有没有座物,并把自己的小红凳送给他坐,兴儿关照双眉“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等表现二人的相互关心;两人讨论入党等问题,则表现了出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C项正确。D项,双眉第一次见到兴儿,“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表现出未婚女子见到心上人时特有的羞涩;第二次是在后台化妆时,兴儿问她“入党了没有”,她回答“快批准了”,然后“脸一红”,是在回答自己进步时的娇羞。两处场景不同,但都表现出羞涩之态,D项正确。 【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项,“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塑造了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的形象,A项正确。B项,小说以双眉演唱“比武从军”作为结尾,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B项正确。C项,“台上台下都归她”表现双眉慰问演出的陶醉,也点明了小说军民鱼水情深的主旨,C项正确。D项,“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过度解读。“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出双眉演唱时的自信与投入。【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小说中的双眉是一个经受过抗战考验,在民主根据地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村妇女的代表。双眉作为张岗贫农组的代表去医院探望、慰问伤员,可见她的“淳朴善良”。由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等事件,可见她的“追求进步”。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的“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和在讨论节目时说的“‘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的语言描写和“撅嘴”的细节描写,可见她的“心直口快”。据此分析概括即可。【8题详解】本题考查利用知识储备和文本信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孙犁是如何锤炼语言的”,实质上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学习小说《荷花淀》,考生对孙犁的小说的语言特点并不陌生。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如“那可演什么节目哩?”“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小说中“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等叙述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等语句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将场景描绘得生动传神,语言简洁明快。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4分)9.C10.B11.C12.(1)从“道”的角度看,以上种种多余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2)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3)庄子四处宣传道德,尽情地张扬自己的言论,他的学说的要义也是归结为自然无为。 13.第一,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顺其自然。第二,除去你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孜孜以求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9题详解】“其学”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不需要断开;“以……为务”,表完整意思。排除A项、B项,“见”的主语应该是“老子”,宾语为“周之衰”;“去”的主语也应该是“老子”,连词“乃”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乃”前面需要断开,排除D项。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10题详解】“《老子》又名《南华经》”错误,《庄子》又称《南华经》,《老子》又称《道德经》。故选B。【11题详解】不是“完全相同”,故C项错误。【12题详解】(1)“其”,代词,它,指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余食”,吃剩下的食物;“赘行”,行同形,身体上的肉瘤;“恶”:厌恶;“处”:为,做。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2)“闻”,动词,听说;“良”,善于;“虚”,没有;“盛”,美盛,高尚。(3)“散”,四处宣传;“放”,尽情,张扬;“要”,要义;“归”,归结。【参考译文】材料一: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众人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本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材料二:老子这个人,是楚国的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管理藏书室的官员。孔子到周的都城,想要向老子询问一些关于礼的问题。老子说:“您所说的这些,它的创制者的人和骸骨全都已经腐朽,唯独他所留下来的言论还能听到。何况君子如果赶上了时运就出仕,若是没有赶上时运就应该像蓬蒿一样随风飘行。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善于经商的人会把值钱的货物隐藏起来,就像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样,君子的人品和德行盛大高尚,但他的脸色和外貌却像个愚人。摒弃您身上骄傲的神气和诸多的欲望,摒弃不良的神态、脸色和过大的、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您都没有益处。我所能对您说的,就只有这些而已。”孔子离开之后,对学生说:“鸟儿,我知道它是善于飞翔的;鱼儿,我知道它是善于游泳的;野兽,我知道它是善于奔跑的。擅长奔跑的野兽能用网捕捉到,擅长游泳的鱼儿能够用鱼竿上鱼线钓到,擅长飞翔的鸟能够用羽箭射落。但说到龙这种动物,我就不了解了,据说它能够乘着风、驾着云飞上青天。我现在所看到的老子,他大概像一条龙吧!”老子研修道德,他的学说把隐藏自身不追求功名显达作为最重要的宗旨。他长期居住在周朝京城,看到周朝衰落,就离开那里。走到函谷关时,负责把守关口的官员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起来了,请勉强为我写本书。”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写了一部上、下两篇的著作,主要是阐述道德的含义,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有人曾经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主要讲的是道家学问如何应用,据说他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世人凡是学习老子的学问的,都会贬黜儒家的思想学说;而学习儒家学问的人,也会贬黜老子的学说。“走的路不同,就不要在一起谋划事情”,难道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吗?李耳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百姓自然就会受到教化,清静无为,百姓自然就能走上正道。太史公说:老子最看重的是道,道是一种空虚缥缈的东西,主张以无为来顺应自然的变化,因此他所写的书籍措辞微妙,难以理解。庄子四处宣传道德,尽情地张扬自己的言论,他的学说的要义也是归结为自然无为。申子勤奋不息,把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实施于法学中。韩非子把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析对错,它的极致就是冷酷刻薄、绝少施以恩德。他们的学说都是源自道德的义理,因此老子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深远了。三、诗歌阅读(共9分)14.C“而爆竹烟花‘一万重’的欢乐景象”错误,“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不是烟花爆竹。15.①这一句是说让人稍稍欣慰的是宋军中还有向子諲这样的将军敢于抵抗强敌。(1分) ②首联叹惜朝廷无能,国势日衰(1分);颔联写上都(汴京)沦陷、飞龙入海(皇帝逃跑),令人痛心(1分);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流落无依,感时伤春的悲痛(1分)。尾联以“喜”收笔,结束全诗(1分)。③前三联层层蓄势,多角度表达诗人的“伤”痛,尾联“喜”字一出,感情突转,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诗歌赏析】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首联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陆。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颔联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对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初怪”、“岂知”有更强烈的惊叹效果,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出诗人对高宗的失望,再次跌宕。颈联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紧扣标题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表示流落无依。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尾联落笔有力。诗人对向子諲是称赞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敢犯”二字,气势凌云。“稍喜”二字略含讥讽,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靠近杜甫。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1分)16.(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五、语用题(共6分)17.①各显神通 ②溢于言表 ③添砖加瓦 18.B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形容大叔大妈、少男少女在乡村直播中各显身手,故填写“各显神通”。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②此处是写主播们热爱家乡的真情自然流露,故填写“溢于言表”。溢于言表:感情通过言语、神情流露出来。③此处强调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的贡献,故填写“添砖加瓦”。添砖加瓦:比喻为某项事业尽微薄之力,做一点贡献。添油加醋: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大,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不断”是“壮大”的状语,应该提前,将“发展壮大不断”改为“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搭配不当,此处是递进关系,可将“虽然”改为“不仅”;三是成分残缺,缺少与“就业”搭配的谓语,应在“当地老百姓”前面添加“促进了”。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六、简答题(10分)19.不能。(1分) ①“月光如水”突出了月光温柔皎洁、澄澈明净、静静倾泻于大地的特点,“水如羞涩的少妇”突出了运河水缓缓流淌、产生涟漪的景象。(2分)②二者描写的主体及特点不同,不可混用。(2分) 20.①“瘦”字多形容人婀娜的身姿、细劲的神韵;句中“瘦”则是指南运河在秋季水逐渐变少、河道变窄的情况。(2分)②运用拟人使河水有了人的婀娜灵秀之气,流露出作者对南运河的喜爱之情。(3分)七、写作(60分)【命题分析】此次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用的是习总书记的名言金句材料一是习主席寄语经济特区的话,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原文如下: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因此材料一的关键词是:敢于、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只有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因为,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创新和突破,意味着勇气和冒险,意味着探索和发现。材料二出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九部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之《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关键词:不忘来时路。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不忘初心,不忘本、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及得失。所以综上,整个材料围绕不忘来时路,不走寻常路,走好未来路展开,扣紧关键词立意即可。只要学生能有意识的论述“来时的路”“未来的路”“别人没走过的路”的深刻内涵、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不忘“来时路”“勇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等,就酌情加分。【审题立意】1.准确:(两者都有,可以侧重)(1)不忘来路,走好新路(汲取经验,开创新路/鉴古知得失,创新明得失)(2)不忘初心,敢于创新(2)不忘初心,敢于突破(3)初心如磐守根本,改革创新应激流2.偏题:(只写一方)(1)不忘初心(2)勇于创新3.跑题: (1)别样的风景(2)遗忘(3阅卷时根据情况补充注:在确立观点时要围绕“走新路”与“思来路”两个核心概念,建立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新路”与“来路”进行辩证分析,作文上档的关键是能将所作分析落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人生上,有具体的事实作为分析的支撑。【评分细则】(1)紧扣立意,能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有层次,结构清晰;语言丰富、有文采。可评为一类卷,53分以上。(2)能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有层次;语言丰富、有文采。可评为二类上48-52分(如果卷面书写、语言、结构特别优秀者,也可进入一类卷评分)。(3)扣住立意,论证有层次,结构较清晰;语言丰富。可在44-48区间打分。(4)偏离题意42分以下。(5)书写规范认真加分,潦草不清减分;字数不够,600字以下36分以下。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的,25分左右;200字以下的,15分以下。(6)无题目扣2分;错一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高扣3分;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酌情扣分。【范文】走别人未走之路别样风景尽收眼底或有一独行者,曰:“平凡之人,循常之途;智者之辈,游绝之道。”此言指,唯敢迈入他人未涉之径者,方能窥探异乎寻常的美景。时至今日,吾身历此,悟道而反思,深知遗忘来历,将使身先行为无以展开。在这推崇创新与冒险的世代,我们须铭感传统与历史,但亦当勇往直前、超凡出奇。然实亦无隐匿可言,那异于惯常之路常蕴风险与艰辛。然则,曾有大人物言:“那些勇于嘗试新途径之人,往往成就历史之人也。”倘若我们犹守旧有之所得与声名,不敢追随他人未曾走过之域,又如何促进社会之进步?蔡元培者,足为明证。在一甲子的文人间,众所皆读易经,惟独蔡无心觅新,心不畏地舍妻离子,远行游览外地学府。既见是则,此身以匮乏获尊贵者,敢走他人未走之径,斯教育得以所取之证。究其细思,即所谓“追随别人未曾踏足之路”耳。来路,为一国、一族之精神支柱。外来之文明,必留存迁徙之痕迹。许多伟人皆然。诸葛亮曰:“怀抱志向之人,常牢记前者之困难与责任。”继受与回溯,令其能游刃有余、睿智过战乱之时。东汉知名将领岑彭,虽去职之责坠身,却倍感来路之沉重,“长怀事业,焉有忘己者。”可见,遗忘来路,非止无法维护族群整体之利益,更将乏力于迈进驱动。 然而,我们无可拘泥于秉着古人之规范与秩序。孟子有言:“看不合礼仪之事,听不适宜礼法之词,言不合礼法之事。”但我们又不得以古人的规范,羁绊当下的创新思维,亦不可因顾忌选择他人未爬越之途而束缚自身。恰如人间所语:“平铺直叙,岂能乘风破浪?”莫非唯有寻觅并追随独特之途,方能真正展示个体和民族之魅力。由此可观,勇于行进他人未踏之道,方可呈现别样风景。如若此种勇气得以应用于当下之社会进化与国家蓬勃,则将获得各种卓越成果。保持于来路之尊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方为今世之族群义务与使命所在。唯有如是,方能丰富人类历史,打造属于己身之独特风景。【素材积累】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不忘革命精神,才能用它在当下跨越更多的“雪山”“草地”。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八方游人了解淄博、走进淄博,相逢八大局,牵手海岱楼,欢聚烧烤店。淄博人敢想、敢干,凭借一股闯劲,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面对十一黄金周可能迎来的游客高峰,秉持为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为城市长远发展的初心考虑,劝退游客,错峰出游,让这场始于烟火的邂逅并未在网络热度中渐渐冷却,淄博,作为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正式进驻人们的心间。习近平同志在不久前参观深圳“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指出,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这向世人昭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历史经验表明,别人的路,我们搬不来,搬来了也走不通。只有从国情出发,勇于开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爱走现成的路,因为这样更省事。但对改革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改革意味着创新与超越,必须打破路径依赖,不走寻常路。当前,我们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进行这样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尤其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重走其他国家的道路。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没有现成路可走,就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蹚出自己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种开创性探索。对于开创性探索,列宁曾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攀登一座未经勘察、人迹未至的高山,要“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作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作一千零一次尝试”。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种开创性探索,既找不到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现成道路可循。正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摸规律,我们党才带领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让近14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精神品格。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坎坷而不气馁,靠的就是革故鼎新、求变图强的创新精神。在创新精神引领和推动下,中华民族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也正是继承和弘扬创新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实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提振,在改革创新中发出时代最强音、翻开时代新篇章。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绝不能误打误撞,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才能更好地开辟前行的路。历史和现实表明,推进改革,既要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探索。对于一时拿不准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看准之后再推行的做法,就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例如,创办经济特区,就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先行先试正是经济特区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就在于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