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99625
大小:17.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2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探微.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探微【摘 要】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笔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简要阐述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门径。【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因材施教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5G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中小学,都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尤其在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革新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同时,在全面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双减”意见精神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获,感有所悟,教学效果喜人。笔者就如何建成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提出一些体会,以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之愿景。一、创设愉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刺激。”这充分说明了兴趣是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自主探究意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授“键盘输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输入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创设了警察抓小偷、趣味迷宫、智慧拼图、打地鼠、青蛙过河和太空大战等游戏情境,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活动中,通过反复练习,除了指法更熟练,还了解了回车键、光标键、空格键、退格键、功能键和换档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当然,每一个游戏的设置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着重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使用键盘上所有键的功能和操作要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减少对新知识的畏惧,逐步理解新概念的内涵,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二、活用课堂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笔者通过对本校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学习信息技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原动力,教师绝不能让他们的期望转化为失望,虽然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但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只有精心选择最佳的课堂模式,才能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產生新鲜感与幸福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由静态变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式,从而诱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时往往困难重重,他们除了不认识键盘上的英文字母之外,还不能牢牢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因此,教师只有采取将静态的图形转化成动画、丰富的内容配上音乐等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教学事半功倍。例如,笔者在教授《电脑的组成》一课时,先简单介绍计算机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和打印机的基本功能,然后有条不紊地阐述:电脑主机内部不仅有运算器,而且有一个“仓库”和一个“心脏”,前者简称存储器,后者就是中央处理器,“CPU”是其英文缩写,如此形象的几个比喻,把抽象的机械原理变为形象化了,简洁明了,学生迅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各个部分的操作功能。三、注重自主实践,引导学生获得正向反馈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小学生的实践操作是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通过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基础较差的同学勤能补拙,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能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并都能从中收获无穷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 例如,笔者在教授《画多边形》一课时,先打开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五边形”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与交流,合作画出“五边形”;接着,各个小组相互欣赏与评判,最终得出画五边形图的正确结论,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画法也可以触类旁通,他们除了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外,还逐渐掌握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并从中品尝到收获新技能和新知识的乐趣。四、尝试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孔子提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把握两大环节:首先,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励学生饶有兴趣地动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初步体验到成就感。如笔者在教授《文件大管家》时,就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为邋遢大王的文件创建若干新家的任务:把新建立的“图片”“文字”“音乐”“网页”四个文件放在电子书包文件夹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实践基本上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其次,展示的任务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可行性。教师展示的任务必须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明确子任务与母任务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任务和知识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求实高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五、分层布置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潜能、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布置课内外练习题。 例如,为了上好《整理文件》一课,笔者采取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相结合的办法布置练习:首先,让学生完成基础练习:一是新建文件夹;二是构建移动文件;三是查看文件类型;四是走进“回收站”。其次,让学生进行提高练习:一是文件合理排队,按“大小顺序”把“电子书包/图片”文件夹中的文件依次排列,同步删除“大象”图片文件;二是在所有图片放入相册的基础上,正确打开“电子书包/图片”文件夹,既要按照图片内容建立好专用的文件夹,又要把这些文件分别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里。笔者要求操作技能一般的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操作基礎较强的学生完成提高练习,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切身感悟完成练习后的喜悦感,进一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显著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六、关注个别群体,发挥因材施教优势不管哪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群体,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课堂上经常违纪,学习成绩徘徊不前,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课内外作业,其家长与任课教师都感到一筹莫展。其实,“学困生”的处境是暂时的,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不懈努力可以扭转被动局面。正如著名教育家周弘素先生所说:“大自然的各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草有草之美,菜有菜之美,树有树之美,鸟有鸟之美,人有人之美。”可见,无论哪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能带着偏见轻视他们。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的基本素养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想来解决问题,并能够分析和展示自己的想法,才是实践出真知的具体表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务必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铺平道路。例如,教师在教授“设计参赛机器人”时,为了帮助学生轻松掌握DV短片制作的基本技能,必须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展量化学习目标,从“情感态度”“技能应用”“合作交流”“活动与成果”等细节入手,优先照顾基础较弱的学生让他们了解设计参赛机器人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自己的潜力,完成较高难度的探究任务。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学习,构建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逐步提升他们制作DV短片的能力,不断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七、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逐渐提升,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即使讲得唾沫横飞,但学生不一定全身心投入听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拓宽知识面,课堂才能成为培养创新意识的沃土。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学资料预先装入教师的主机,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各自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在网络中探寻相应的资料,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进行相互讨论,还能够向教师提出相关的疑惑,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反复推敲,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过硬的学生,可以参与深层次的练习,而来自网上、教师、同伴的大量资源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与创新视野。例如,当学生初步学会“浏览中国儿童网”后,笔者就直接为学生提供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和金色少年等网址,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需求轻松浏览上述网址,逐步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当然,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积极鼓励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主,秉承“精讲多练”的原则。众所周知新形势下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所谓“精讲”,就是指学生听得懂和看得懂,教师要少讲或不讲更合适学生的自主学习;至于目录、路径等理论概念,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所学知识;“多练”的本质就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巡回辅导,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绝不能放任自流,进一步优化优质课程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扫除障碍。八、坚持以生为本,优化师生互动合作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有的放矢地布置具体化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笔者在教授《设计标志》一课时,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接到相应的探究任务,然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广泛讨论,一起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有些小组用到了笑脸和十六角星组成太阳,有的小组巧妙利用三角形和矩形组成了大树和房子……这些作品既是生生互动合作的成果,也是师生互动合作的产物。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师应积极营造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唱响高效课堂的交响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