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8679
大小:18.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1
《五环紧扣,众山排闼送青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五环紧扣,众山排闼送青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瞥随着2017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发布,整本书阅读作为新教材的亮点开始走进课堂。新版统编教材共有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整本书阅读,一线老师对此教学变化发出的信号尤其关注。但是,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尚处改革探索时期,大多数老师无从借鉴,更不能按图索骥,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十分茫然。《红楼梦》作为新教材整本书阅读必读篇目,又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超绝的艺术成就;为此,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红楼梦》与高中生生活的契合点,循序渐进开展导读活动,是我们引导学生破解《红楼梦》高深艺术的重要密码。一、整体揽胜,登高何处见琼枝《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一部不朽巨著,要对其进行整本书阅读导学,我们首要做的应是让学生了解《红楼梦》阅读必备常识,比如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红楼梦的故事结构以及主要人物事迹,诸如此类,学生们只有有所了解,方能见微知著,管中窥豹。 为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就提出“要梳理小说整体艺术构架”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整本书阅读导学时,应带领学生梳理全书的行文构架,找到各章节之间的关联,理清脉络,才能以简驭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读懂全书。具体到《红楼梦》,书中的人物活动地点大多在宁国府、荣国府和大观园,并通过时空转移,写出了贾宝玉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及家族悲剧。根据这一主线,我们可以把全书分成“大观园前——进大观园——出大观园”三部分来处理,全书的第一回到第五回是“序幕”,属“大观园前”,我们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木石前盟”“宝黛初会”“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等内容。全书的第六回到第七十八回是“主体”,属“进大观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元妃省亲”“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探春理家”“钗黛互吐剖心语”“抄检大观园”等经典情节。全书的第七十九回到一百二十回是“结局”,属“出大观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宝玉出家”等情节概要。这样,就把书中的重大事件和生活小事通过构架巧妙地衔接起来,引导学生理顺名著脉络,熟悉重点内容,宏观把握全书结构,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不喜欢阅读《红楼梦》的一大原因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为此,我们可以以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为突破口,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人物关系表,接着发散思维,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五回,即全书的序幕部分,纲举目张,通过贾宝玉看判词,听仙曲等精彩情节,逐一了解贾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王熙凤、李纨、元春、惜春、迎春、探春等主要人物命运,即“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然后再通过填写阅读清单、在微信公众号展示优秀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了解《红楼梦》整本书的故事梗概。登高何处见琼枝,只有让学生们对《红楼梦》有个大体的了解,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在此后的细读、品读中做到胸有成竹。二、诗词入手,一水护田将绿绕《红楼梦》被誉为“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其中大量运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形象,成为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方法。书中的诗词曲赋超过两百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比比皆是,数量更是为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之首。这些诗词已经成为推动故事情节与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见,鉴赏诗词是掌握《红楼梦》内容主旨的必经之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红楼梦》诗词颇为喜欢,其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贾宝玉的《西江月》,以及《红豆曲》《枉凝眉》等等,不少同学都能做到熟读成诵;因此,以诗词点津,引导学生品读《红楼梦》,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赏析《葬花词》,引导学生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在《葬花词》中,林黛玉手持荷锄,看到飘零无助的落花,顿生愁怨,内心情难抑制,化为声声哀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她身世浮沉、寄人篱下的凄苦际遇,她性格内向,刀子嘴豆腐心;她自视甚高,和整个贾府格格不入,所以才感到环境的压迫;“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她还看到贾府底层奴婢的艰苦心酸,看到阶级之间的压迫剥削,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因此发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感慨,表现了她不甘屈服的孤傲性格,以及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感伤。这些诗句的解说与评析,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理解林黛玉的形象,领悟《红楼梦》的艺术境界。一水护田将绿绕,《红楼梦》运用大量诗词,预先隐喻小说中人物不可逆转的结局,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判词图册,就类似于大观园女子自身命运演示的投影,具有隐喻性、寓言性、宿命性的谶语色彩,这些都是小说的要言精髓,也是小说的气韵所在,已构成小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诗词的渲染,书中人物千姿百态的形象与扣人心弦的命运就无法得到完美呈现,诗词的巧妙点缀已成为人物形象诗意化、艺术化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从诗词入手,是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我们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三、文化梳理,大珠小珠落玉盘《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涉及琴棋书画、花茶诗酒、祭文家书、对联灯谜、园林建筑等领域;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绕不开梳理书中的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在导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将书中描述的文化常识分门别类,深层领略《红楼梦》字里行间隐藏的奥妙。 比如,茶文化就是《红楼梦》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用说烹茶、煮茶十分讲究,凸显乌衣门第的鼎食鸣钟,光是说茶的名称、名贵,也种类繁多,尽显达官显宦的高雅气派。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酸梅汤等等,皆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最典型的场景当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梅花雪”,当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栊翠庵,让妙玉泡茶喝。贾母言:“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奉茶道:“这是老君眉。”在这里,教师设置了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妙玉奉茶背后隐藏的意蕴,梳理出相关的文化内涵。学生们通过梳理探究,得出结论——六安茶是明清时代六安人中举时方能喝到的绿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素来以贡品为名受到人们的重视。贾母为何不喜欢喝六安茶,从文本语境推究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说前文提到,贾母说刚刚吃完酒肉,肠胃油腻,倘若此时喝了绿茶名品六安茶,绿茶清凉,容易引发肚子不适。二是南北文化差异所致,贾母长期生活在北方,北方较冷,红茶温胃健脾,北方人习惯喝红茶或者花茶,不喜欢绿茶。妙玉精于茶道,与贾母交好,更是知道贾母的喜好,出于恭维“贾府老祖宗”的心理,所以才奉出红茶“老君眉”,“老君”还意指老太君,意思是说“这不是绿茶,是红茶,老太君您喝了消食解腻”。此外,联系时代背景推究原因,学生们还梳理出隐藏背后的茶文化,贾母不喝六安茶还可能因为“六”有“六六大顺”之意,暗指颠覆明朝的大顺李自成,“安”暗指招安、投降,暗指丧节叛国的奸佞,拒喝六安茶,其实是委婉表达作者分明的爱憎,同时还透露出妙玉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人家,信息量十分丰富;由此可见,贾母她们喝的其实不是茶,而是人情世故。像这样设置探究题,探寻字里行间衍射的文化信息,很能盘活学生的猎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大珠小珠落玉盘,《红楼梦》隐藏的文化知识,奥妙高深,我们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将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分为服饰文化、用物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围棋文化、书法文化、诗酒文化、节日文化、地名馆名等等,归类梳理,包容并蓄,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性学习,这也符合新教材的理念及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语句鉴赏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四、语段探究,引得黄莺下柳条语段,就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研读语段,进而延伸探究文章,是中学语文课堂常见的教学手段。《红楼梦》这本书里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语段,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它们都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极好素材。导学时,我们可以用这些精彩语段为突破口,前后勾连,整体把握,抓住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来撬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摸索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深入理解人物,这也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红楼梦》由于年代久远,并不好读;这让教师的导学也变得举步维艰,而书中的经典语段,往往具有文采灵动、言语流畅的特点,备受学生喜欢。比如文中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语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重要问题,“在宝玉挨打过程中,父亲贾政前前后后哭了三次,他为什么哭?有何意味?”学生们通过语段探究,理解关键词句后发现,在王夫人和贾母的相劝下,贾政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哭得伤心,只因为宝玉是贾家仅存的耀光之星,贾政寄予厚望,可宝玉偏偏不遵守三纲五常,离经叛道,使得贾政对这个行为乖张的逆子不仅感到失望,更有预感家族后继无人的沮丧。贾政三次流泪,暗示贾府由盛转衰,行将没落,揭示了《红楼梦》的主题。学生们通过这一语段的探究,就能深入浅出了解了《红楼梦》要表达什么,窥一斑而见全豹,导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引得黄莺下柳条,《红楼梦》的经典语段,特别适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点到面,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感知全书内容,这对开展整本书阅读有畏难情绪的高中生来说,可以由此另辟蹊径,在纷繁错杂的章节中理清全书阅读思路,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进而走进《红楼梦》所营造的文学殿堂。五、课堂检测,一日看尽长安花学生读完《红楼梦》的某个篇章之后,及时设计任务清单,进行课堂检测,是优化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手段。在检测中,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研读情况的落实、知识掌握的多少、能力提升的水平,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予以帮助,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对此,我们在导学中可以采用梳理式检测、综合检测、阅读检测等方式,精心设计习题,合理安排时间,及时进行纠错补错,这样不但能及时督促学生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稳步巩固学习成果。 从近几年《红楼梦》考题来看,所出题目主要集中在前五回,这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认真阅读前五回就好了。故而,我们设计的检测题涉及面要广,形式要多样,力求覆盖全书。比如,检测时,可以要求学生现场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看法主张;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画思维导图,梳理各章节的人物关系、典型性格或故事情节;还可以要求学生做学习笔记,写下自己觉得优美的语段,读给同学听;甚至可以直接用导学案考查,让学生体验高考真题,提升笔试能力,这些都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点,领悟《红楼梦》的精要。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红楼梦》又具有人物多、情节淡、篇幅长、句子涩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检测时,我们务必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告知学生检测范围,甚至可以先讲评与试题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师生同读同练,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化压力为动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这样方能将阅读成果落到实处。一日看尽长安花,《红楼梦》的阅读成果巩固,还得借助传统的检测手段,督促学生补缺补漏,训练学生从原文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小说相关情节的记忆及熟悉程度,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与经典对话,发现小说的感人之处,完成由“阅读——理解——表达”的转化,提升了自身的思维品质。总之,《红楼梦》的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立足课堂。我们可以从整体感知、诗词入手、文化梳理、语段探究、课堂检测五个环节入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究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欣赏小说语言的精彩之处,把握小说主旨及艺术特点,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不断拓宽阅读的广度,迈向学习的深度,进而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达到“百读红楼百动心”的预期成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