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80188

大小:556.8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老李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60分)。1.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都很剧烈B.内力作用都很缓慢C.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进行很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内力作用有的缓慢,如山脉的形成;有的剧烈,如火山爆发,因此C对,A、B错。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D错。故正确答案为C。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B.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C.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D.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内外力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内力作用为主导作用,D正确、AC错误;内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趋向平坦,但不是“总是”,B错误。故选D。【点睛】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B.东非大裂谷和美洲五大湖均由内力作用形成的C.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外力作用的强度和速度都较内力作用小而缓慢 【答案】C【解析】【详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太阳辐射能属外力作用,A错;东非大裂谷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美洲五大湖是因冰川侵蚀而成,属外力作用,B错;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洼地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于平坦,C对;外力作用的强度和速度并不是都较内力作用小而缓慢,D错。故选C。【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4.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抬升至高处的石灰岩层容易在流水的溶蚀作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A项。【点睛】注意外力作用一般侵蚀地势高的地区,沉积地势低的地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埋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坡向是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6.下列我国四城市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是A.海南三亚B.湖南长沙C.甘肃兰州D.河北雄安 【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与东坡、西坡、北坡相比,南坡白天温度最高,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最强,C正确,ABC错。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气温日较差越大,风化作用越强,与其它三地相比,海南三亚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阴天多,气温日较差小,风化作用最弱,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叫做物理风化作用。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等。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8.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答案】7.A8.B 【解析】【分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7题详解】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故图中①是风化作用,②是外力搬运作用。故选A。【8题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地表主要是外力作用中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B.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C.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10.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A.热量纬度地带性差异B.水分经度地带性差异C.热量垂直地带性差异D.水分非地带性差异【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中森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气候,故D项错误。【10题详解】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地下河的水来自周围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故影响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绿洲出现在温带荒漠带之中,对应的自然带本应该是温带荒漠带,故沙漠中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11.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B.从沿海向内陆C.垂直地带性D.随纬度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详解】图中甲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为温带草原带、丙为荒漠带,甲、乙、丙自然带东西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图中①②分别为()A.①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B.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C.①为温带荒漠,②为亚寒带针叶林D.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13.图中④地植被特点()A.夏季葱绿,冬季落叶B.叶子呈针状C.草本植物为主D.一年四季常青【答案】12.D13.D【解析】【分析】 【12题详解】①位于贺兰山以西,昆仑山以北,属于干旱地区,应为温带荒漠;②位于贺兰山以东,大兴安岭-长城一线以西,属于半干旱区,应为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纬55°-北纬65°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D正确,ABC错,故选D。【13题详解】④地位于秦淮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属于我国南方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常青,D正确;夏季葱绿,冬季落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叶子呈针状多为针叶林,AB错;④地植被多为森林植被,而非草本植物,C错。故选D。【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对我国各地区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的分布等相关基础知识需要加强理解与记忆,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14.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与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是()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考点的理解。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南北方向的差异,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故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符合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与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不一致;C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与题干无关。故选A。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手机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B.40°EC.160°WD.80°W16.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B.东三区C.西十一区D.西五区【答案】15.C16.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区时计算【15题详解】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为6点40分,16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太平洋中小岛位于160°W,C正确;160°E经线地方时为9点20分;40°E和80°W不在太平洋中。故选C。【16题详解】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为6点40分,16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太平洋中小岛位于160°W,160°W属于西十一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8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A.等于1/2B.大于1/2C.小于1/2D.全球同在一天 18.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A.2019年1月6日16时B.2019年1月5日8时C.2019年1月5日16时D.2019年1月6日8时【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结合材料,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时经线为0°,此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因此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为1/2,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8题详解】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2018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2018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2019年1月5日16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时间的计算步骤(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的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自己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得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得的地方时地方时差。19.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9日14时15分 B.9日15时15分C.8日15时15分D.7日16时15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已知轮船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在图示范围内,若船在西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一区,日期减一天,区时加一小时,区时可能是7日16时15分,D可能。若船在西十一区,向西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加一天,区时减一小时,可能是9日14时15分,A可能。若船在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区时不变,日期是9日15时15分,B可能。过日界线,日期一定改变,不可能是8日15时15分,C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选项,故选C。【点睛】20.下图中,大圆代表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11月5日,空白部分比阴影部分早一天。读图,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  )A.11月6日6时B.11月6日14时C.11月4日14时D.11月4日6时【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时间计算及日期判断。【详解】读图可知,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新一天进入较晚一天的为180°经线,则图中OA线为地方时零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较晚一天进入新一天的为零点所在经线),所以OA为11月6日零点,而C在A所在经线以东90度,故比A点地方时早6小时,为6日6时,A正确。故选A。【点睛】 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º经线南北延伸,180º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二、填空题(40分)。21.如图为极地俯视图中,其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______(南、北)半球。(2)OP为______日界线,OQ为______日界线。(3)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日______点。(4)该日之后一周时间C点的位置向______(北/南)移动。【答案】①.南②.天然或者0:00③.国际或者人为或者180°④.7⑤.12⑥.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界线、地方时计算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化等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阴影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推断OP、OQ为日期分界线即是180°经线或0时所在经线。弧线ACB表示晨昏线,因OP位于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间位置,故可判断OP应为0时经线,即天然日界线。则OQ为180°经线,即人为日界线。根据OP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知图中极点O处在极夜状态。又因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所以可判断该图为南极俯视图,该图表示南半球。(2)根据阴影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推断OP、OQ为日期分界线即是180°经线或0时所在经线。弧线ACB表示晨昏线,因OP位于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间位置,故可判断OP应为0时经线,即天然日界线。则OQ为180°经线,即人为日界线。(3)依据上题可知:OQ为180°经线,OQ和OP的夹角为120°,依据地球自转的方向,OP在OQ的东方,故OP为60°W,OP目前是0点,120°E与OP经线相隔180°经线,相隔12 个小时,故北京时间应是7月7日12点。(4)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达到最大,从6月22日夏至日之后,直到9月23日秋分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不断缩小,据此,可以判断该日之后一周时间C点的位置向南移动。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下图)(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比较明显。(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柳州市可能位于该图的______(填代号)自然带范围内,该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答案】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②.沿海向内陆产生的水分差异③.中④.A⑤.海拔变化产生的水热差异⑥.②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及自然带的名称判断等知识点。【详解】(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纬度不同,因此热量就不同,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2)图中③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是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这个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因此山脉的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近似于A的变化。(4)结合图中的各个地点,判断自然带的类型。图中的①②③④的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柳州市位于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能位于该图的②自然带范围内,该自然带的名称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左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B位置的节气名称是_____,日期为_____,C位置的节气名称是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_。(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填数字),(3)左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A点运动至C点期间公转速度快慢的变化规律是___。【答案】(1)①.春分②.3月21日③.夏至④.6月22日(2)④(3)先变快,后减慢【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的公转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左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判断C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则B位置的节气是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小问2详解】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即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④。 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