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76343
大小:1.74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8-3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2023级(上)阶段性考试(一)地理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第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2小题,每小题2.5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成功进入预定轨道,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天体的是()A.成功对接核心舱的飞船B.刚发射的飞船C.待发射的飞船D.着陆后的飞船2.下列不属于“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所属天体系统的是()A.可观测宇宙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成功对接核心舱的飞船,位于宇宙空间,属于天体,A正确;刚发射的飞船,还没有脱离地球大气层,不属于天体,B错误;待发射的飞船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C错误;着陆后的飞船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A。【2题详解】 天体系统指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属于空间站建设中的内容,位于近地轨道,属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但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太阳系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因此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再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是“地球流浪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在第二步弹射出太阳系过程中,地球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C.金星、火星、土星、天王星D.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4.地球抵达新家园后,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材料可知,第二步是“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再弹射出太阳系”,因此在第二步弹射出太阳系过程中,地球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应是木星及其轨道之外的行星轨道,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会经过水星、金星与火星轨道,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的宜居轨道。比邻星距离地球4.2光年,为银河系中的恒星,因此不属于地月系和太阳系,但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即可见宇宙。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 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即可见宇宙。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为恒星。2019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下图为“‘T-1’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1”的距离最有可能()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C.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D.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由材料可知,“T-1”为恒星系统,其中心天体为恒星,天体系统为恒星系;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行星;银河系比太阳系等级高,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等级相同。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材料中提到“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可知,为了满足生物存在的温度条件,宜居带和“Trappist-1”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和质量适中;③充足的液态水。当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倒且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叫做行星合日。2021年10月9日16时19分,天空中可见水星合日景观。下图为水星合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行星中,能出现合日景观的是()A.火星B.金星C.木星D.天王星8.水星上没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距日太近B.大气太薄C.质量太小D.水域太广【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根据题意,只要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侧,则就叫做“合”。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可分为地内行星(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与地外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能形成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侧的则只有地内行星,分别是水星和金星,故B选项正确。火星、土星、天王星则都属于地外行星,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点可知,行星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的大气、存在液态水。由太阳系中行星位置知识点可知,水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使得水星表面的平均气温较高,没有生命物质存在,A不符合题意;水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都与地球差不多,C不符合题意。水星大气太薄,不利于生命存在,B不符合题意。水星没有液态水,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太阳暗条”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回答下列问题。9.产生太阳暗条的日珥出现在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风10.下列行业部门,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避免受到干扰的是A.物流公司B.煤炭开采企业C.航天航空企业D.钢铁公司【答案】9.B10.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9题详解】日珥发生在色球层上。故选B。【10题详解】太阳活动产生带电粒子,能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航天航空;而与物流、煤炭开采和钢铁企业关系不大。故选C。【考点定位】太阳活动【知识拓展】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发生在光球层上。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第24个太阳周期和第25个太阳周期之间的太阳最小值,即太阳最不活跃的时期(太阳活动极小年),发生在2019年12月,黑子数降至18个。下图是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第25个太阳周期中,太阳活动黑子数将在某一年达到最高峰,大约为115个太阳黑子,推测该年太阳活动极大年是()A.2030年B.2025年C.2014年D.2020年12.在太阳活动最活跃时,带来影响是()A.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B.会减少对人造卫星的破坏C.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有线通信D.成都能看到极光【答案】11.B12.A【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示坐标可知,上一个太阳黑子峰值出现在2014年前后,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11年,因此大约为115个太阳黑子数应在2025年出现。太阳活动极大年出现在2025年,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太阳活动活跃时,爆发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点粒子流扰动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冋;太阳活动活跃时极地高纬度地区可能出现极光,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破坏卫星,不会影响有线通讯,成都不能看到极光。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读下侧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整体分布特点是()A.由南向北减少B.分布较均衡C.东多西少D.西北多,东南少1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生长B.水的运动C.大气的运动D.火山的喷发15.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拉萨;②新疆;③哈尔滨;④成都,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答案】13.D14.D15.A【解析】【分析】【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总体上来看,西北多,东南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太阳辐射是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条件,因此生物的生长、水的运动、大气的运动都与太阳辐射相关。而火山的喷发是地球内能的作用,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发电量的大小与太阳辐射的丰富程度有关,四地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其次是新疆(晴天多),然后是哈尔滨(晴天较多),最少的是成都(阴雨天气较多),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①②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来,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6.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A.人口少B.气温高C.纬度低D.海拔高17.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____羊群的活动空间,____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A.减少,减少B.增大,增大C.增大,减少D.减少,增大【答案】16.D17.C【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位于中纬度地区,纬度较低,不是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AB错误。故选D。【17题详解】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新疆、内蒙、东北)。②季节:夏季>冬季。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借助古生物学研究,利用测年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完成下面小题。 1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19.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8.B19.B【解析】【18题详解】结合地球的演化史可知,由古至今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植物进化顺序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动物进化顺序为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即代表性动物为三叶虫-鱼类-恐龙,D错误,B正确。故选B。【19题详解】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并推测古地理环境,②④正确;通过化石并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和地壳运动的类型,①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穗花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地区。科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村的某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距今1.6亿年的穗花杉植物化石。下图为穗花杉化石,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显新生代第四纪距今260万年~今天 生宙新近纪距今2300万年~260万年古近纪距今6600万年~2300万年中生代白垩纪距今1.45亿年~0.66亿年侏罗纪距今2.01亿年~1.45亿年三叠纪距今2.52亿年~2.01亿年20.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C.温暖干燥D.温凉潮湿21.若博物馆要给穗花杉化石做一个介绍牌,其年代信息可以写为()A.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B.太古宙—泥盆纪—中生代C.元古宙—中生代—白垩纪D.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22.下列关于上表中各地质时期生物化石特点的描述,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第四纪地层含有表中时期最低级、最简单的生物化石B.新生代和侏罗纪的地层中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化石C.新近纪地层含有比白垩纪更高级、更复杂的生物化石D.三叠纪地层含有比古近纪更高级、更复杂的生物化石【答案】20.D21.A22.C【解析】【20题详解】根据穗花杉生活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可知,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古地理环境温凉潮湿,D正确,排除A、B、C,故选D。【2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得,穗花杉植物化石距今1.6亿年,属于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A正确,因此排除B、C、D,故选A。【22题详解】 第四纪地层含有表中时期最高级、最复杂的生物化石,A错误;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越新的地层中含有的生物化石越复杂。新生代的地层较侏罗纪的地层更新,所以新生代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更复杂,B错误;新近纪地层含有比白垩纪更高级、更复杂的生物化石,C正确;古近纪地层含有比三叠纪更高级、更复杂的生物化石,D错误。故选C。【点睛】中生代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下图为猛犸象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23.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24.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A.侏罗纪B.白垩纪C.古近纪D.第四纪【答案】23.A24.D【解析】【分析】【23题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毛皮和脂肪都具备抵御寒冷的功能,由此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气候寒冷,故A选项正确。不适应炎热、多雨、干旱的气候,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24题详解】从材料信息“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可知,这批猛犸象遗骸发现于人工陷阱,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人类,人类出现在第四纪,由此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第四纪,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点睛】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cm,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更新世(大约公元前18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带地区,它们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距今约1万年前,猛犸象陆续灭绝,被视作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5.59°N,102.08°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震感明显。预警系统在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第4秒发出预警,给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此次泸定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6.此次地震提前发布预警主要依据是纵波和横波的()A.通过物质不同B.传播方向不同C.传播速度不同D.持续时间不同【答案】25.A26.C【解析】【2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且泸定位于我国四川省的西部,海拔较高,地壳更厚。而此次泸定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位于地壳内,属于浅源地震,A正确;地慢位于莫霍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BC错误;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发布地震预警主要依据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当地震发生时,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地震预报台收到纵波时及时发布预警,从而快速做出应急反应,C正确;地震波的传播物质、传播方向、持续时间均与及时发布预警无关,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传播。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7.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8.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27.D28.A【解析】【27题详解】图中为火山喷发,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选D。【28题详解】由题中的“蔓延的火山灰”可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故排除B。火山灰随着大气向上运动进入大气圈,之后慢慢沉降入水圈和生物圈,降落到地面的火山灰堆积形成岩石圈的一部分,只有A答案符合题意。故选A。下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9.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水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大气圈3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地球各圈层是独立发展演化的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D.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答案】29.A30.B【解析】【29题详解】该景观是“黄果树瀑布”,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图示中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非独立发展,A错误,B正确。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C错误。地球外部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非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图所示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关于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A—氧气,氧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A—氮气,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C.B—氧气,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D.B—氮气,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32.低层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主要还有()A.氨气(NH3)B.臭氧(O3)C.甲烷(CH4)D.水汽和杂质【答案】31.C32.D【解析】【31题详解】干洁空气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含量占78%,氧气占21%,因此图中A为氮气,B为氧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较弱,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强,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返回地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D错误;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B错误;氮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A错误,C正确。故选C。【32题详解】低空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和水汽和固体杂质,氨气(NH3)、臭氧(O3)、甲烷(CH4)属于干洁空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体,平均约占低层大气体积的99.97%(水汽平均约占0.03%,杂质可忽略)。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78%)、氧(21%),此外,还有氩、二氧化碳、氢、氖、氪、氙、臭氧等。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20分。)33.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1)依据图1,A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说明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____(2)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对应图1中的____(不连续面字母)。(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那么阴影部分表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当时____动物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该时期是重要的____时期。【答案】(1)①.明显加快②.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2)①.地壳②.B(3)①.色球②.太阳黑子(4)①.爬行②.成煤【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和地理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演化史、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过A时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加快;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过B后由于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所以横波消失,纵波减慢。【小问2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地表向深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之上,是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小问3详解】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若曲线①②之间是最外层的日冕层,则阴影部分表示日冕层之内的色球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小问4详解】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则该时期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34.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相关材料。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赤道半径(km)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地球149.663781年23时56分11火星227.93396约1.88年24时37分0.110.15(1)地球所处的四级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____;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火星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位于第____(填数字)轨道上;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____(填“长”或“短”)。(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____(填“高”或“低”)。(3)某Z同学认为火星上不会有高级智慧生命,根据上表数据为其观点成立分析说明。【答案】(1)①.地月系②.四##4③.长(2)①.自转周期②.低(3)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温度条件比地球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吸引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不具备孕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和火星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所处的四级天体系统由高到低分别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火星位于第4轨道上;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轨道也就越大,进而其公转周期也就越长。小问2详解】阅读表格,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表格中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要大于地球的,也就是说火星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于地球的,进而可以推出火星的温度要低于地球。【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