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6298

大小:2.92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老李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攀枝花市三中2026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每题2分,共80分)仙女皮星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系,这个星系有大约一万亿颗恒星,直径约为22万光年,距离地球大为200万光年。同时还是一个螺旋星系,与银河系较为相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仙女座星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银河系级别相当B.与银河系大小相同C.可能有生命存在D.对地球无直接影响2.科学家推测仙女座星系中某天体是否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依据有()A.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B.和银河系的相似程度C.天然卫星的数量和体积D.行星绕恒星公转方向【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大约200万光年,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A不符合题意;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仙女座星系直径约22万光年,两者大小不相同,B符合题意;仙女座行星系距离地球遥远,可能也存在生命,C不符合题意;河外星系目前对地球无直接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2题详解】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决定了行星的表明温度,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A正确;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均为大型星系,均由数千颗恒星构成,是否存在生命与某一恒星及其周围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关,与和银河系的相似度无关,B错误;卫星的数量和体积不是生命存在的决定条件,C错误;行星的公转方向也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太阳光照温带;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得地表温度适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且原始大气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产生大量液态水。2020年4月8日凌展,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4.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公转速度快B.离小行星带更近C.表面温差剧烈D.表面无大气层【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超级月亮是月球,所在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月球质量比地球质量小,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所以月球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D正确。公转速度、月球表面温差与陨石袭击无关,A、C错误。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与小行星带的距离时远时近,B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以其中心天体的级别高低来确定。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质量和体积以地球数据为1个单位),回答下面小题。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火星0.110.151.88年1.03日木星317.831321.3311.68年0.42日天王星14.5463.0884.01年0.72日5.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A.地球B.火星C.木星D.天王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 A.质量B.体积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结合图表数据,地球的密度比较数据为1,火星为0.73,木星为0.24,天王星为0.23,故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地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结合图表数据,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自转周期,只差了0.03,比其余三项都小,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称为一个恒星日,依据IERS的测量,1恒星日等于平太阳时(UT1)86,164.098903691秒,即23小时56分4.098903691秒。天文学上常以地球相对于平春分点的自转周期作为一个恒星日,在1982年是平太阳时(UT1)86164.09053083288秒,即23小时56分4.09053083288。由于春分点会因为岁差等原因而发生移动,这个恒星日比真正的恒星日短约8.4毫秒。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其中一颗距地球4100光年。下图示意天体系统的层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脉冲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8.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A.光热资源B.生产能源C.生活能源D.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原动力【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地月系,乙为太阳系,丙为银河系,丁为总星系,该脉冲星距地球4100光年,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为银河系、总星系,不在太阳系,即丙、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万物生长靠太阳,是指地球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动物依靠植物生存,所以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光球层与色球层B.色球层与日冕层C.都是光球层D.都是色球层10.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A.太阳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日珥【答案】9.A10.A【解析】【9题详解】光球层亮度最高,我们平时肉眼所见的太阳是其光球层,日全食时,光球层被遮挡,其外围亮度较低的色球层才能被看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图中被遮挡的部分是光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正确。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B、D错误。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内向外,温度越来越高、厚度越来也大、亮度越来越低)。 据外媒2022年8月报道,随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短短两周内,太阳已经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这意味着太阳目前正处于第25次太阳周期之中,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达到顶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2022年8月的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①北极及附近地区出现极光②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削弱或消失③发生磁暴现象④引发火山喷发和地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试推断,太阳黑子数目第24次峰值年及造成的主要现象是()A.2014年,极端天气增多B.2011年,粮食全面减产C.2014年,树木年轮变宽D.2011年,河流汛期延长【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因此②③符合题意,C正确;8月份北极及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看不见极光现象,因此①错误,排除AB;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爆发与地震、火山喷发没有直接关系,④错误,从而排除D故选C。【12题详解】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第25次太阳活动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由此推断第24次太阳活动顶峰大约发生在2014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数目增多会使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增多,粮食产量、树木年轮宽度和河流汛期的长短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但存在区域差异和正负相关性。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下图为太阳可见半球太阳耀斑面积相对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太阳耀斑在同一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黑子B.日珥C.磁暴D.日冕物质抛射14.太阳耀斑面积相对数较大的年份,地球上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太阳风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减弱B.全球各地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导致降水增多C.带电粒子轰击大气层,高纬地区发生极昼现象D.电离层发生变化,导航发生偏离误差【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排除A;日珥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B符合题意;磁暴出现在地球大气层,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排除C;日冕层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排除D。故选B。【14题详解】耀斑面积相对数较大的年份,就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活动发出的射电强度大,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电磁扰动加强,不是减弱,A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强烈时,不会导致全球各地气温升高,也不会导致全球各地降水增多,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风强度较大,带电粒子流会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即黄赤交角导致,C错;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活动发出的射电强度大,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电磁扰动加强,影响无线电通讯,导航发生偏转,D正确。故该题选D。 【点睛】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宇航器安全;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特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来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1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循环、水循环提供动力,因此生物的出现、水体的运动、风的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B、C错误;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上海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B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处于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蕴藏量一般,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此时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为()A.赤道地区B.30°附近C.60°附近D.极地地区18.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太阳风B.耀斑C.黑子D.极光【答案】17.B18.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直接看出,此时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为30°N附近,副热带地区(30°附近)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量大。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太阳风、耀斑和黑子均为太阳活动,而且太阳风和耀斑肉眼看不见,需借助特殊仪器观看;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可能看不见。读图,乙地此时没有太阳辐射,且位于北极点附近,说明出现极夜现象,最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强时导致南北极可能出现极光现象。下图为高一年级某班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19.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A.软流层B.地核C.岩石圈D.地幔20.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大气圈主要由尘埃杂质组成B.水圈是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C.地壳的厚度并不是均一的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答案】19.C20.C【解析】【19题详解】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C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位于上地幔顶部,A错误。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B错误。地幔和地壳都是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大气圈主要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地壳的厚度并不是均一的,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C正确;岩浆主要发源地是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21.地球内部圈层分为()A.地壳、地幔、地核三层B.岩石圈、地幔、地核三层 C.岩石圈、软流层、地核D.地幔、内核、外核22.地球内部3000km以下,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是()A.固体B.液体C.气体D.液体和气体【答案】21A22.D【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中的横波呈横向运动,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在地球内部3000km以下,横波突然消失,说明这里的物质为非固体,可能是液体和气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传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传播,传播速度较快。23.构成我们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岩石圈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答案】A【解析】【详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A正确。人类就生活在岩石圈上,呼吸需要大气,离不开大气圈,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离不开水圈,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字母及数码对应正确的是()A.a一莫霍界面,②一地壳B.a一古登堡界面,①一地壳C.b一莫霍界面,②一地幔D.b一古登堡界面,③一地核 2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生物圈独立存在,与其他外部圈层没有联系C.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答案】24.D25.C【解析】【24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莫霍界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所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B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C正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17公里。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地质时期(冥古宙-显生宙),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27.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答案】26.D27.D 【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符合题意;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排除A;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排除B、C。故选D。【27题详解】地壳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由此判断,古生代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28.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29.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时代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D.被子植物【答案】28.C29.D【解析】【2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此时陆地上的主要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孢子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元古代被称作为“海生藻类时代”,C错误,故选D。【点睛】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这个时期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③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④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31.2016年4月,我国在湖南两座石灰岩山顶上发现珊瑚化石群,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A.高温的热带荒漠B.寒冷的极地冰川C.温暖洁净的浅海D.温热茂密的森林【答案】30.C31.C【解析】【30题详解】形成同一时代地层的环境相似,孕育的生物相似,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①正确;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误;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③正确;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在沉积岩中,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化石的形成,④错误,ABD错误,该题选C。【31题详解】珊瑚主要生存在温暖洁净的浅海中,可推测出其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洁净的浅海,C正确;高温的热带荒漠、寒冷的极地冰川、温热茂密的森林不是珊瑚的生存环境,不会有珊瑚化石,ABD错,故选C。 【点睛】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近似的化石。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珊瑚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奇虾类动物作为最早称霸海洋的大型掠食动物和顶级捕猎者,其化石记录约为距今5.2~4.0亿年。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云南澄江生物群一块完整奇虾化石(图)进行研究,发现其为新属种,将其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完成下面小题。32.奇虾类动物所在地层主要形成于()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3.与帽天山开拓虾所在地层形成时期有关的是()A.蓝细菌出现B.联合古陆形成C.恐龙盛行D.被子植物繁盛【答案】32.B33.B【解析】【32题详解】由所学地质年代知识可知,前寒武纪是距今5.41亿年以前,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中生代是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奇虾类动物的化石记录为距今5.2~4.0亿年,因此奇虾类动物所在地层应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时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奇虾类动物)所在的地层主要形成于古生代。蓝细菌出现在前寒武纪,A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B正确;恐龙盛行于中生代,C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可归纳如下:①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②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③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一→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一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读地质年代表示图,完成下面小题。34.该图表编制的根据是()A.地层、化石、沉积岩B.宙、代、纪C.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D.地质年代35.“”繁盛的时期是()A.古近纪、白垩纪B.白垩纪、三叠纪C.侏罗纪、白垩纪D.三叠纪、二叠纪36.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生物进化规律的是()A.B.C.D.【答案】34.C35.C36.C【解析】 【34题详解】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C正确;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划分,但不是划分的依据,B错误;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所以地质年代是划分的结果,不是依据,D错误;化石反映了不同地质年代生物,不是划分的依据,A错误。故选C。35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图为恐龙化石,读地质年代表示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AD错误;其中中生代中期和晚期是恐龙繁盛的时期,B错误C正确。故选C。【36题详解】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因此先出现无脊椎动物(图示三叶虫),之后为爬行动物(图示恐龙),最后为哺乳动物(图示为猿人),因此选项中能体现生物进化规律的是C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动画电影《冰河世纪1》讲述: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剑齿虎(下图)这三只史前动物,它们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据此完成下题。37.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其生存环境()A.干旱B.炎热C.多雨D.寒冷38.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37.D38.D【解析】【37题详解】 根据材料,猛犸象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说明当时气候寒冷。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可抵御寒冷,D正确;细密长毛,极厚的脂肪层,不能适应干旱、炎热、多雨的环境,ABC错误,故选D。【3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猛犸象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所以该故事可能发生在新生代,D正确;前寒武纪的生物主要是蓝藻,A错误;古生代为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C错误;故选D。【点睛】猛犸象是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其生存的时代为冰河世纪,它们在极地附近的冰原上觅食与生活,为抵御严寒,猛犸象的皮下脂肪和皮上浓密绒毛层皆厚达10厘米,绒毛层之外还披覆长毛层,毛色呈黑色或深棕色,因此也被称为“长毛象”。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上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40.推测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形成B.是主要的成煤期C.现代海陆位置形成D.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答案】39.A40.B【解析】【3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角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故推测其存在时期地面应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A正确;炎热干燥、寒冷干燥以及低温的条件下均不利于植物的生长,BCD错误,故选A。【40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漂移;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现代海陆位置形成于新生代;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在古生代的寒武纪,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每空一分,共20分)41.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目前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2)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地球普通性的证据。【答案】(1)①.地球②.火星③.木星④.土星⑤.金星(2)图中数字①代表地球,地球与火星、金星都距离太阳比较近,都属于类地行星,没有特殊之处;图中行星的公转轨道都类似于圆形,地球没有特殊之处。【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太阳系基本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审题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据此并根据太阳系行星顺序可判断,各行星的名称分别为①地球,②火星,③木星,④土星,⑤金星。【小问2详解】 图中⑤是金星,②是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运动方式和体积、质量等地球与之相差不大,并且距离太阳都比较近,并没有特殊之处,图中行星公转轨道都具有近圆性,共面性的特点,地球也没有特别之处。42.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岩层中最年轻的是________岩层,最老的是________岩层。(2)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________(抬升/下沉)。(3)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的________(陆生/海洋)环境。(4)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则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________代________纪。【答案】(1)①.C②.A(2)抬升(3)①.温暖湿润②.陆生(4)①.古生②.泥盆【解析】【分析】本题以岩层与化石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岩层的年龄的判读、地壳的运动对岩层的影响、根据岩层的特点推断时期、环境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岩层越靠下,形成年代越久远,年龄越老,据图可知,A、B、C岩层中最年轻的是C岩层,最老的是A岩层。【小问2详解】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没有形成B岩层,或者已形成的B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因此导致了B岩层的缺失。【小问3详解】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该地有煤炭,说明古环境适合森林生长,因此可知,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生环境。【小问4详解】 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说明此时只是出现了鱼类,陆地上还没有爬行动物。根据所学可知,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古生代泥盆纪。        43.读图“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高值中心在____。(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要原因为兰州地处____(内陆/沿海),气候干燥,天气状况以____居多;广州地处____(内陆/沿海),气候湿润,天气状况以____居多;同时兰州位于第二级阶梯,____,空气较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更强。(3)请列举一个生活中利用太阳辐射的实际案例____。【答案】(1)①.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②.青藏高原(2)①.内陆②.晴天③.沿海④.阴雨天⑤.地势较高(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辐射分布和太阳能利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太阳能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 【小问2详解】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要原因为兰州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天气状况以晴天居多;广州地处沿海,降水多,气候湿润,天气状况以阴雨天居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同时兰州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因此太阳辐射更强。【小问3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太阳能在生活中利用比较普遍,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