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6067

大小:1.2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老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C.为图中的c类岩石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通过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进行判读,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喷出型岩浆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所以答案为C项。故选C。【2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玄武岩地砖渗水性好,故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减轻,A项错误;玄武岩地砖和原地砖相比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差别不大,C项错误;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亦相应减少,D项错误,所以答案为B项。故选B。 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线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4.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为: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在地壳内部应为侵入岩)----地壳抬升,岩石露出地表(地壳运动)---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外力作用),故选B。【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能力。根据等高线弯曲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为由①流向④,①②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方向,侵蚀作用强,③④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沉积作用强,③河段位于山麓附近,沉积物颗粒较大,④位于下游,流速慢,沉积颗粒物较小;根据题干中和田玉的籽料颗粒较大,故选C。5.下列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组是A.砾岩、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B.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C.砂岩、玄武岩、页岩、大理岩D.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答案】B【解析】【详解】化石只存在沉积岩当中,四个选项中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均为沉积岩,故B项正确。大理岩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ACD错误。6.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可知,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答案】D【解析】【详解】“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表明先发生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发,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到达河滩位置,故D正确。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8.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①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选B。【8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选D。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10.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9.D10.B【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①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解题的关键通过河流的横断面的变化进行判断,可判断不同的外力作用。冰川槽谷横剖面一般是“U”形,它常是一个地区曾发育过冰川作用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形态的沿程变化反映了冰川侵蚀特征的沿程分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横剖面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示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壳沉降②基岩性质③植被覆盖率④冰川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与乙相比,丙处谷宽更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冰川的交汇处,流水侧蚀作用强B.位于上游,垂直高差大,冰川侵蚀作用强C.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冰川侧蚀作用强D.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流水堆积作用强【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冰川槽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其形态主要与冰川侵蚀程度有关,冰川侵蚀强度主要与冰川动力、基岩性质等有关,冰川动力越强、侵蚀越强烈,冰川槽谷越深,④符合题意;底部基岩硬度越小,越容易被侵蚀,冰川槽谷越深,②符合题意;冰川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关联性较小,③不符合题意;同理,地壳沉降(青藏高原整体地壳为抬升状况)不利于冰川侵蚀,①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12题详解】冰川槽谷为冰蚀作用形成,有冰川活动的地区,气温低,缺少液态的流水,流水作用弱,A错误,D错误;结合上题可知,该槽谷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应为甲、乙、丙、丁,乙位于丙上游,B错误;槽谷展宽程度与冰川侵蚀作用的大小有关,图中显示丙处槽谷宽超过了其上游的乙处,则丙处必然侧蚀作用较乙处强,在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冰层厚度增大,会导致冰川对槽谷两侧的侧蚀作用加大,故推测丙处附近最可能是处于支冰川汇入主冰川的位置,C正确。所以选C。【点睛】冰川谷又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比较平直,谷坡陡,并有明显的谷肩、冰蚀三角面和冰川擦痕。谷底一般宽平,横剖面呈“U”字形,纵向呈槽形。冰蚀力量较大的冰川所形成的冰川谷,其纵剖面多呈阶梯状,谷底有冰坝(岩槛)和冰盆交替出现,有时有羊背石发育。 海台又称海底高原,通常顶部平坦,侧面较陡。甘泉海台地处南海西沙海域,在形成过程中历经多次沉降,形成多级台阶。图为甘泉海台海区水深等值线(m)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甘泉海台地势()A.由西北向东南倾斜B.由东南向西北倾斜C.由东北向西南倾斜D.由西南向东北倾斜14.塑造甘泉海台台阶顶部平坦地形的外力作用是()①地壳运动②生物沉积③风力侵蚀④海水侵蚀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由右图可知,甘泉海台东北侧水浅、西南侧水深,因此可判断其地势总体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4题详解】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甘泉海台地处南海海域,侵蚀作用的外动力应以海水为主,与风力侵蚀关系不大,③错误;图中有珊瑚岛礁,是生物沉积形成,②正确;甘泉海台是历经多次沉降的珊瑚礁,长期海水侵蚀使得顶部平坦,④正确,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①错误。所以选D。【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15.读下图,某地喀斯特地貌图,说出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①石柱②峰林③洼地④石笋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在喀斯特地貌中,石柱和石笋等多发育在地下,而峰林、洼地等多发育在地上,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所以选A。16.新生小李入学,从大门H出发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沿学校外缘走了一圈,手机计步器显示走了3600步,计1800m(轨迹如下图)学校面积最接近()A.18000m2B.200000m2C.20000m2D.360000m2【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学校周长为1800米,一共走了3600步,平均每步0.5米,结合图示可知,学校宽度为800步,大概长400米;学校长为1000步,大概500米,因此面积大概为200000平方米,故选C项。【点睛】指向标定法——在有方向标的地方地图上,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看箭头指的方向)。一般定向法——一般的地图的方向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 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18.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A错误;根据题意,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只有西南较低且地势起伏较小,B错误,C正确;该地属于半湿润地区,D错误。所以选C。【18题详解】根据时间为15点,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水库形成的高压在P地北方,P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方,北半球水平运动方物体向右偏,因此P地应该吹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近地面风向判读方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约30至45度,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向左偏转30至45度,斜穿等压线。读下面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面左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右图中的()A.AB.BC.CD.D2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P→O→M→N→PB.O→P→M→N→OC.M→N→P→O→MD.N→M→O→P→N【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MN两地位于近地面,且N地气压较低,所以等压面向地面弯曲;N地气压低,可能是因为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所以等温线向高空凸出,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0题详解】图示横轴是海拔,纵轴是气压,可知O、P位于高空,O点气压大于P点。M、N位于近地面,M点气压大于N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O点气压高,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低,是N点,NO之间为上升气流;P点对应的高空是M点,PM之间为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O→P→M→N→O,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2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多雨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答案】21.A22.B【解析】【21题详解】读图判断,乙风带为西南风,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故甲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是干季,草木枯黄,A正确;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B错误;密西西比河进入丰水季节,C错误;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逆风逆水,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图示甲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西风带,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是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丁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A错误;受乙风带即西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B正确;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气候冷湿特征典型,C错误;丁为东北信风带,受其影响,南亚地区高温干燥,D错误。故选B。【点睛】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不只是气压带与风带的作用,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24.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答案】23.B24.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和天气系统。【23题详解】图a中①比②等压线稀疏,所以①比②风速小;①处于高压脊,天气晴朗,比③云量是少;③位于低压中心,②比③的气压大;④位于冷锋的锋前,②位于冷锋的锋前后,处于冷气团控制,②比④地气温低,所以选B。【24题详解】根据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图中④地附近锋为冷锋,其移动方向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读图分析可知,在8-10点间该地吹西风,风力2级,12点后风向为偏北风,风力加大为6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大约是在10-12点间,选A正确。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完成下面小题。 25.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A.辐散下沉B.辐散上升C.辐合上升D.辐合下沉26.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A.连绵阴雨天气B.强对流降雨天气C.沙尘暴天气D.晴朗高温天气【答案】25.C26.B【解析】【25题详解】依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地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6题详解】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低压中心出现,上升气流较强,易出现强对流降雨天气,B正确,D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绵阴雨天气为准静止锋控制下天气现象,A错误;长江中下游植被覆盖率高,一般不会出现沙尘暴天气,C错误。所以选B。【点睛】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气压系统,其空间等压面形状像山谷,在图上表现为一组闭合曲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气压区的气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称为气旋。对低层大气,地面摩擦作用不但使风速减小,而且使风向偏向低压,这就使气流从四周向低压中心流动和上升,所以低气压地区往往有云雨天气出现。图a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图b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28.图b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27.C28.B【解析】【分析】【27题详解】甲、乙两地纬度位置基本相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地距离海洋近,降水丰富,乙地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故选C。【2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南纬33°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C之间,且最冷月在7月份,夏季温度高,故选B。【点睛】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9.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30.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答案】29.B30.D【解析】【29题详解】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km 处。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故选B。【30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气压形势,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故选D。二、综合题(40分,共4道大题)3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位置,靠近远日点的是____。(2)图甲是从北极上空俯瞰地球自转,图中中弧AC所在的晨昏线是____(晨线、昏线);若此时C点所在纬度为70°N,北京时间为某日上午10点,则此时刻直射点坐标为____;此时刻,A点(35°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3)图乙中,C点坐标为(55°N,90°W),则C点昼长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点;此时刻和北京时间在同一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____;55°S昼长为____小时。【答案】(1)甲(2)①.昏线②.(20°N,150°E)③.75°(3)①.8②.8③.5:12##5/12④.16【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光照图,以及对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理解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和远日点位于椭圆长轴两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反之为远日点。读图可知,太阳位于图中右侧的焦点,甲靠近远日点。【小问2详解】甲中北极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线AC上的点即将由昼入夜,是昏线。C点的纬度为70°N,说明70°N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N。已知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某日上午10时,正午12时所在经线与120°E经线相差30°的东侧,故12时所在经线的度数为150°E,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N,150°E)。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太阳直射20°N,20°N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A点(35°N)与直射点的纬度差=35°-20°=15°,因此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15°=75°。【小问3详解】读图乙可知,图中半球被经线分成6等分,每等分30°,C点处白昼在侧视图中占了4等分,故白昼占了120°,一小时跨15°经度,故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12-昼长/2,故日出时间为8时。C点以西60°经线为12时,故150°W为12时,北京时间120°E的区时为6时,180°地方时为10时,两地处于同一日期,该日期所占小时数为180°地方时,为10小时,所占比值为10/24=5/1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55°N昼长为8小时,则55°S的昼长=24-8=16时。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赖马山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810米,长约14千米,宽5千米,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下图)。主要由砂岩构成。这里是奥里诺科河水系、亚马孙河水系以及圭亚那许多河流的发源地。(1)一些探险家在看到罗赖马山时,将它判断为断块山。简述断块山的形成原因。(2)罗赖马山四周有众多瀑布倾泻而下,并发育了许多河流。简述该山瀑布发育的原因。(3)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马赖山并不是断块山。推测该山地形成的地理过程。【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发生断裂,山体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抬升而形成。 (2)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3)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罗马赖山被切割形成桌状山地。【解析】【分析】题目通过南美罗赖马山的位置、形状、岩性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能力。【详解】(1)根据地质构造类型判读,断块山是由地垒形成的。该地沉积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山体岩层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抬升而形成,其它岩层下沉形成。(2)因为瀑布是地表径流在落差较大的陡崖处形成的,所以可以从径流和地形方面分析。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3)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马赖山并不是断块山,说明该山是在地质作用的改变下,不断演化形成的。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整体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罗马赖山被侵蚀切割形成桌状山地。33.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A地B地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答案】 A地B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40°N附近,A地在40°N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湿润。气候成因为:A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地在40°N以南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点睛】34.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曲线为等压线,单位:hPa),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说出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①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地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某区域气压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详解】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结合图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来到②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因此②水热充足,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