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74775
大小:46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8-31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吉林一中2014-2015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生物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注释)1、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洗衣粉种类B.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C.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D.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2、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的切点不同D.限制酶的作用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3、下列对PCR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CR反应需要高温,是为了确保模板是单链B.延伸的温度必须大于复性温度,而小于变性温度C.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需要耐高温的解旋酶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B.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C.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惟一的氮源-11- 5、已知某种限制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割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A.3 B.4C.9D.126、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要包括()①克隆人②设计试管婴儿③基因身份证④转基因生物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7、在下列哪种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能解开( )A.10~20℃B.80~100℃C.20~30℃D.40~60℃8、在 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 )A.10~20℃B.80~100℃C.20~30℃D.40~60℃9、在基因工程中使用到限制酶,其作用是( )A.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上切割下来B.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D.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内10、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 )A.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B.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C.材料的低温处理与接种密度D.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11、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素的含量应少于细胞分裂素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需添加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C.单一抗体检测能筛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用酒精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表面消毒需要长时间浸润12、萃取法利用的是植物芳香油的哪个特点( )A.化学性质稳定B.难溶于水C.易溶于水D.易溶于有机溶剂-11- 13、分解石油的超级菌是指( )A.自然突变产生的一种能分解多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B.人工诱变产生的一种能分解多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C.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能分解某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D.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的同时分解四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1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可以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15、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分裂形成的一个花粉粒中的一个花粉管细胞核和两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是( )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16、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将果酒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17、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比实际值高B.比实际值低C.和实际值一致D.可能比实际值高,也可能比实际值低18、下列对病毒的说话,正确的是( )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殖B.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殖D.癌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19、在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20、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常常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11- 21、基因工程技术中的目的基因主要来源于( )A.自然界现存生物体内的基因B.自然突变产生的新基因C.人工诱导突变产生的新基因D.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的基因22、关于花药培养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药培养需发育时期适宜的花蕾B.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C.培养基配制方法不同D.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必修)(注释)23、下图为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是获得________。(2)在②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若在容器中放置若干a、b,诱导完成且假设所有细胞发生了融合(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然后经③过程,形成的d细胞的类型有________种,从中选出________进行培养。(3)图中④过程是________,④⑤过程合称________技术。24、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___期用______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2)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将丁植株经III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11-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____(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25、根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倍体植株。(4)随“神六”太空旅行的种苗中,最受关注的是柴油树试管苗。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________过程即可(填字母编号)。(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__(填字母编号)。(6)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种子类似物,它是20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之一。由发育到________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可制备人工种子。(7)若用在SARS预防上,则融合的a、b细胞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细胞,生产的抗体可以作为许多重病者的救命良药,从而使患者获得特异性免疫。前者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该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整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________次细胞的筛选。26、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人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简易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图中①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②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2)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它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部位。(3)CHO是仓鼠的卵巢细胞经过细胞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的无限增殖细胞。重组CHO细胞培养需要____________的环境及营养、温度、pH和气体环境适宜的条件。-11- (4)检测rhEPO的体外活性需用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并可大量制备,它是由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其特定B淋巴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技术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评卷人得分三、非选择题(选修)(注释)27、如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完成下列问题:(1)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途径一般有哪两条?(2)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成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3)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高,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A,只有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以下步骤可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使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把通过鉴定证明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导入细菌B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C【解析】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而不是在微生物中很少分布,B、C都是限制酶的特点,D选项是限制酶的作用,均正确。考点:考查限制酶的存在场所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答案】D【解析】-11- PCR是体外DNA扩增技术,DNA双链的解开不需要解旋酶,而是靠高温使其变性解体。复性前,在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因此延伸的温度要大于复性温度但小于变性温度。4、【答案】B【解析】A项,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B项,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培养器皿和培养基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项,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项,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惟一的氮源进行选择培养。5、【答案】C【解析】6、【答案】B【解析】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都会引起伦理问题。7、【答案】B【解析】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双螺旋结构能解开。8、【答案】B【解析】蛋白质大多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9、【答案】B【解析】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即限制酶破坏的是DNA链中特定位点的连接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10、【答案】D【解析】解:影响花药组织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如材料和培养条件等,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成分是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并且要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外植体分化的程度及时更换培养基.故选:D.11、【答案】C【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高时,有利于生根,A错;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需添加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动物组织分解为单个细胞,B错;单一抗体检测能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用酒精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表面消毒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酒精对植物细胞均有伤害作用,D错。12、【答案】D【解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中,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萃取法。萃取法利用的是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13、【答案】D【解析】14、【答案】D【解析】绿色开花植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不同,所以体细胞与花药经离体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也不同。15、【答案】B-11- 【解析】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中的细胞核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花粉管细胞核和一个生殖细胞核,生殖细胞核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所以花粉管细胞核和两个精子的遗传物质相同,即基因型相同。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醋酸发酵的条件。因食醋经灭菌不含有菌种,空气中和冲洗葡萄的水中可能有醋酸菌,但数量不大,只有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中含有大量的醋酸菌,将其接种到果酒中将会产醋最多。17、【答案】B【解析】弄清稀释涂抹平板法的原理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而样品稀释度无论多高都很难使其中的细菌都单个分布于培养基上,故计数结果比实际值低。18、【答案】B【解析】解:A、病毒依据寄主细胞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通常在细菌细胞中增殖,A错误;B、基因工程的常用运载体是质粒、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衍生物,B正确;C、青霉素是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的最有效的药物是干扰素,C错误;D、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三大类,D错误.故选:B.19、【答案】A【解析】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正确;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D、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正确.故选:A.20、【答案】B【解析】解:A、抗性基因的作用是帅选重组子,故A错误;B、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故B正确;C、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其作用不是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故C错误;D、质粒上含有限制酶切割位点时,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故D错误.故选:B.21、【答案】A【解析】所谓目的基因就是人们所需要转移或改造的基因。比如抗虫基因、抗病基因、人的胰岛素基因、干扰素基因等,这些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现存生物体内的基因。22、【答案】 C【解析】 花药培养法对培养基要求更严格,但二者所用培养基都是MS培养基。-11- 二、非选择题(必修)23、【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具有活力)原生质体(2)聚乙二醇(PEG) 3 杂种细胞(3)脱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解析】(1)过程①制备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②过程属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是利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有两种类型,如果细胞两两融合会出现三种类型,只有一种类型是含有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3)④⑤过程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育技术。24、【答案】(1)bD幼苗秋水仙素体细胞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物理或化学bbDD植物组织培养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诱变育种(3)见下图所示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基因型为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4)能【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方法一为多倍体育种,其过程为:甲(bb)、乙(DD)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因基因型为bD的植株不育,因此需要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方法二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其过程是: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题图显示,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的过程中,b和D基因所在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3)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所采用简便的育种方案就是让戊植株自交,其遗传分析图解及简要说明如下:-11- 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基因型为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培育出的丙种植物,与亲本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都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所以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25、【答案】(1)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细胞的全能性 原生质体融合 高尔基体 (3)六 (4)e (5)④⑤ (6)f (7)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患者的B淋巴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两【解析】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2)杂种细胞培育中杂种植株的过程,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②是把ab两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③是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外再生出一层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6)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7)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小鼠的骨髓瘤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原代培养的细胞没有改变;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26、【答案】(1)mRNA rhEPO(2)显微注射技术 RNA聚合酶(3)原代培养和传代 无菌、无毒(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动物细胞融合【解析】(1)分析题图,①是由人胚胎干细胞中提取出来,并能通过反转录形成cDNA,最后通过筛选获得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基因,进行反转录的模板是mRNA,故①为mRNA,②为rhEPO。(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动物细胞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启动子和终止子在DNA上,在遗传信息转录时起调控作用,即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部位。-11- (3)重组CHO细胞来自经检测、筛选后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中,细胞系是指当细胞经原代培养后细胞传到50代以后的部分细胞,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从而有可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细胞培养过程始终都处于无菌、无毒环境,并且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全营养培养基。(4)与常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用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三、非选择题(选修)27、【答案】(1)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条途径是:①将从细胞中提取分离出的目的基因作为模板,转录成mRNA单链DNA双链DNA;②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mRNA中碱基序列DNA碱基序列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是: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黏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3)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4)有的能生长,有的不能生长 导入普通质粒A的细菌能生长,因为普通质粒A上有抗四环素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插在抗四环素基因中,抗四环素基因的结构被破坏(5)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人的生长激素。【解析】此题是对基因操作“四步曲”比较全面的考查,而且注意联系实际。(1)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条途径是:①将从细胞中提取分离出的目的基因作为模板,转录成mRNA单链DNA双链DNA;②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mRNA中碱基序列DNA碱基序列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是: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黏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3)检测质粒或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均需利用质粒上某些标记基因的特性,即对已经做了导入处理的本身无相应特性的受体细胞进行检测,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相应的特性来确定;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在质粒A和重组质粒上都有,且它与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无关,所以,用含氨苄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经质粒处理的受体细胞,凡能生长的表明有质粒导入;不能生长的则无质粒导入。(4)抗四环素基因在质粒A上,而且它的位置正是目的基因插入之处。因此当目的基因插入质粒A形成重组质粒,此处的抗四环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就会被破坏,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就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质粒A上无目的基因插入,四环素基因结构是完整的,这种受体细胞就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5)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人的生长激素。-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