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ID:83574772

大小:20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L.M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4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孱头(càn)刹那(shà)祈祷(qí)B.给予(jǐ)酒馔(zhuàng)脑髓(suǐ)掘起(jué)煤C.赍发(jī)憎恶(zēng)孤僻(pǐ)迤逦(yǐ)D.庇祐(bì)惩罚(chěng)央浼(měi)撮合(cuō)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磕头怂恿蹩进安然无恙B.冠冕降服玄虚残羹冷灸C.仓敖枯燥譬如碎琼乱玉D.讥诮囊括忧郁稍纵即是3.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⑴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本领⑵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往,到B.⑴会有四方之事:恰逢⑵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分C.⑴景翳翳以将入:阳光暗淡⑵故夫知效一官:胜任D.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夸⑵犹望一稔:庄稼成熟4.对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⑴农人告余以春及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⑴慈父见背⑵遂见用于小邑C.⑴置杯焉则胶⑵复驾言兮焉求D.⑴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⑵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对下列各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施耐庵的《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的“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文中“登东皋以舒啸”的“东皋”在古诗文中也多代指隐居地。D.《滕王阁序》中“家君作宰”的“宰”是“宰相”的意思。文中“序属三秋”的“三秋”与“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都泛指秋季。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18-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7.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用于罢免官职的词。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另外,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八旬老人。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18- 答:(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忆秦娥    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注释: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0.“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11.“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12.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9分)⑴《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写了陶渊明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生活。⑵《滕王阁序》中的“,。”两句描绘了一幅晚霞飞鸟同在、水天空阔相连的绚丽秋景。(3)《陈情表》中的“,。”两句写出了李密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4)《逍遥游》中指明只有“,,,”才能真正达到无所“待”的自由境界。三、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消逝的钟声史铁生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18- ,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⑥“它在哪儿呀,奶奶?”⑦“什么,你说什么?”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⑪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⑫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⑬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⑭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13.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B.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18- C.“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D.第⑩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E.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14.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加以简析。(6分)答:15.请谈谈对第④段画横线句“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含意的理解。(4分)答:16.作者在异地听到钟声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对“故乡”含义的理解。(8分)答:第Ⅱ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下列各句中横线标划的成语,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虽然他们兄弟阋墙已久,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却能冰释前嫌,共度难关。B.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扶摇直上,人民苦不堪言。C.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D.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简直是形影相吊的绝佳写照。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开展广泛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18-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①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②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③          。答:①②③21.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1)拟写标题(10字以内);(2)写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5分)(1)标题: (2分)(2)寓意:(3分)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墨鱼靠墨汁掩藏自己的身体,自己很得意,却不想渔民正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在大海中寻找墨色踪迹而捕捉墨鱼。墨鱼引以为傲的地方,却成了灾祸的根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4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18- 甲必考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孱头(càn)刹那(shà)祈祷(qí)B.给予(jǐ)酒馔(zhuàng)脑髓(suǐ)掘起(jué)煤C.赍发(jī)憎恶(zēng)孤僻(pǐ)迤逦(yǐ)D.庇祐(bì)惩罚(chěng)央浼(měi)撮合(cuō)【答案】B【解析】错改正为:A刹那(chà)C孤僻(pì)D惩罚(chéng)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磕头怂恿蹩进安然无恙B.冠冕降服玄虚残羹冷灸C.仓敖枯燥譬如碎琼乱玉D.讥诮囊括忧郁稍纵即是【答案】A【解析】错改正为:B残羹冷炙C仓廒D稍纵即逝3.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⑴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本领⑵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往,到B.⑴会有四方之事:恰逢⑵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分C.⑴景翳翳以将入:阳光暗淡⑵故夫知效一官:胜任D.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夸⑵犹望一稔:庄稼成熟【答案】C【解析】错改正为:景翳翳——日光4.对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⑴农人告余以春及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⑴慈父见背⑵遂见用于小邑C.⑴置杯焉则胶⑵复驾言兮焉求D.⑴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⑵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答案】D【解析】错改正为:A把;用B我;被C兼词“于之”;代词“什么”D全是“在”5.对下列各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施耐庵的《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的“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文中“登东皋以舒啸”的“东皋”在古诗文中也多代指隐居地。D.《滕王阁序》中“家君作宰”的“宰”是“宰相”的意思。文中“序属三秋”的“三秋”与“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都泛指秋季。【答案】D【解析】错改正为:“宰”是“县令”的意思,文中的“三秋”具体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答案】B7.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用于罢免官职的词。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另外,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八旬老人。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答案】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18-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答案】C  马士英没有直接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答案】“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采分点:“吾大臣”为判断句,1分;野死——死在城外,死在野外,1分;朝服——作动词用,穿上朝服,1分;缢死——吊死,1分。全句意1分)(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答案】(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采分点:乐易——乐观随和,1分;移日——整日,1分;下吏寒士有才者——定语后置,1分;汲引——引荐,1分;全句意1分)【参考译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年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徐石麟为他出力奔走,魏忠贤非常生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崇祯年间,被重新起用到南京任职,经过了十二年,才进京任通政司。以后升迁为刑部侍郎,掌管刑部事务。当时皇帝用刑法威权统治臣下,法官引用刑法时大都很严刻。徐石麒经常重新审核纠正使用法律过于严苛的地方。不久升迁做了刑部尚书,判决诛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来发生了熊、姜的案件,最终因为公正执法而被免去官职。在江南建国后,被起用任右都御史,还没有到任就被改任吏部尚书。(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采纳了。徐石麟正要以推举贤臣、清退奸佞为己任,而马士英、阮大铖培植党羽,结成私人集团,公然行贿受贿,权倾朝廷内外。徐石麟经常用祖宗的法律制裁他们。马士英想得到侯爵的封赏,就暗示司礼监韩赞周到内廷对皇帝说这件事,请求施加恩惠,颁布圣旨,封赐自己爵位一直延续下去。徐石麒上奏说:“世宗以外藩的身份继承帝位,将要封辅佐自己的大臣为伯爵,而杨廷和、蒋冕却谦辞不接受。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却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马士英就憎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之前,御史刘宗周秉公考核筛选,打算定庄元辰等十三个人为科道,马士英庇护他的党羽,改换了近一半人员。御史黄耳鼎、陆朗被众人指责,徐石麒依照旧例将他们调离京城。陆朗急忙贿赂内廷太监,得以在京留用。徐石麒非常气愤,于是就揭发陆朗外官私通内廷之罪,陆朗恼羞成怒,诋毁徐石麟,徐石麒就称有病请求离任。不久,黄耳鼎也连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离任后获得最大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18- 第二年,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到城下喊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当时是闰六月十七日。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戴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敛,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自杀。闵中唐王继位后,赐他谥号“忠襄”。徐石麒在朝中明正端方清廉耿介,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等人收取贿赂,替人求他帮忙,都被拒绝,并且徐石麒还上疏弹劾他们。他博闻强识,尤其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忆秦娥  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注释: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0.“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2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2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1分)【评分建议】(答到风雪载途,朝京人绝得1分;渲染悲凉气氛1分;与往昔繁华对比得1分;烘托感慨或表达眷恋之情得1分;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得1分)11.“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2分)【评分建议】(答国破家亡或兴亡之叹得1分,答到两点得2分;答亡国之悲或对故国的忠心得1分,答到两点得2分;答借梅发表达容颜渐老的悲伤得1分,答到凛然不移的节操得1分,答到两点得2分)【附录赏析】上片首先写上元节:“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烧灯节”即上元节,俗称元宵节。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这样的通宵欢乐,作者自然是记忆犹新的。“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风雪虽然相同,江山也依然如旧,所不同的是在异民族的统治下,因而带来的变化是“朝京人绝”,这四个字使刘辰翁的故国情深跃然纸上。上片是写景,词人以上元节昔日的繁华,对比当今的风雪交加,行人稀少,反映了政权的变化。下片是抒情。“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18- 词人说: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和你都尝到了兴亡的惨痛。我和你面对的仍是宋室亡国前的月亮,这似乎是可以自我安慰了。“与君”句,看似安慰,实际上更加触动了他的情感:“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梅发”,梅花白色,故即白发。这是说,同样是这个月亮,现照着的是伤心的眼泪,照着的是萧萧的白发。(三)12.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9分)⑴《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写了陶渊明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生活。⑵《滕王阁序》中的“,。”两句描绘了一幅晚霞飞鸟同在、水天空阔相连的绚丽秋景。(3)《陈情表》中的“,。”两句写出了李密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4)《逍遥游》中指明只有“,,,”才能真正达到无所“待”的自由境界。【答案】⑴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消逝的钟声史铁生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④-18-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⑥“它在哪儿呀,奶奶?”⑦“什么,你说什么?”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⑪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⑫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⑬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⑭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13.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B.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C.“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D.第⑩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E.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答案】BD(每项2分)【解析】 B项中“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也不正确,是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D项中的“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18- 14.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加以简析。(6分)【答案】①详写童年生活,交代出听到钟声的过程,突出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受到震撼等特殊的感受。②为后文在异地听到钟声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作铺垫,使“我”对“童年”的感受更加真切。③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新的理解。(每点2分)15.请谈谈对第④段画横线句“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含意的理解。(4分)【答案】此句话将听到的琴声和歌声幻化为触觉的风,(2分)形象地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和歌声后内心受到的洗礼,灵魂受到的震动。(2分)16.作者在异地听到钟声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对“故乡”含义的理解。(8分)【答案】①“故乡”并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②作者童年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晚祈的钟声”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是他童年中重要的心灵印记。③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就涌现脑海,从而产生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④其实,我们在异地他乡时,都会因一个小的事物忆起对过去的某一段生活的回想,从而产生相应的、复杂的感受和心情,这种心情就应是一种特殊的“故乡”吧。(每点2分)第Ⅱ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下列各句中横线标划的成语,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虽然他们兄弟阋墙已久,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却能冰释前嫌,共度难关。B.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扶摇直上,人民苦不堪言。C.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D.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简直是形影相吊的绝佳写照。【答案】C望文生义【解析】兄弟阋墙:兄弟之间的纠纷,后比喻内部争斗。扶摇直上:形容价值、地位、名声等迅速往上升(更多指仕途得志)。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形影相吊:形容孤独。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开展广泛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D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开展”前面。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1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语境,侧重点应该落在“新”字上,不应该“新、旧(基本职能)”并行,所以C项应该排除;然后再看“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这两句话的逻辑顺序,“发挥……作用”是手段,“实现……传承”是结果,而A、D都把这种逻辑关系颠倒了,排除A、D。所以答案为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①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②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③          。【答案】①改善环境污染  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写出①给1分,②给2分,③给2分。)21.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1)拟写标题(10字以内);(2)写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5分)⑴标题(2分)【答案】(“才”与“权”)错位-18- ⑵寓意(3分)【答案】①讽刺了饱学之士反倒要听命于某些草包领导的错位现象。②批评某些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③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④学问越是多的人才越谦虚。(答对其中一个即可)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墨鱼靠墨汁掩藏自己的身体,自己很得意,却不想渔民正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在大海中寻找墨色踪迹而捕捉墨鱼。墨鱼引以为傲的地方,却成了灾祸的根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总则】在分析过程中千万不能只把“墨鱼”局限在鱼类的层面去思考,毕竟材料是个寓言,我们必须将“墨鱼”变成“人”,去思考“墨鱼”作为“人”以后的思维和做法。【语句拆析审题立意过程】先找出原料语段中有独立完整意义的语句单元,细读本材料可知,对本材料来说,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句单元基本就是一个逗号,那么我们就据此进行内涵或本质分析:一、逐句分析法:1、“靠墨汁掩藏身体”——墨鱼的本能、天赋,由此联系墨鱼被抓的结果可以得出立意:成功不只在于天赋,更取决于后天的奋斗和努力。2、“自己很得意”的本质即“自以为是、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⑴“自以为是、自我认可”的内涵可做如下丰富的生发:①自以为聪明绝顶——由此联系被抓的结果可立意为“聪明必被聪明误(耍小聪明只是在使用天赋本领)”——正面立意即“躺在天赋的温床上难保取胜,还要勤奋地进取、充实、创新并审时度势”。②自以为完美无缺——而世上没有完美,都有缺陷——由此立意为“要审视自我,有自知自明,认清缺陷,弥补缺陷”。③自以为了不起而固步自封、视野狭隘——由此立意为“不能抱残守缺,要游出封闭的墨色怪圈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即“要审时度势”。④自以为本领卓绝而藐视一切——而拿破仑、杨修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和才情去衡量一切,因此,我们应正视自己的渺小——由此立意为“要么充实自己,要么敛藏自己”。⑤自以为万无一失而忘乎所以,麻痹大意——由此立意为“要有忧患意识并及早弥补缺陷”。-18- ⑵自以为方法独特高效而自我满足——由此立意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却不想渔民正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却不想”即“没料到”——为何没料到:①主观上不屑于去考虑意外情况——即“太自信(自负)”——由此立意为“要认清自我并审时度势”。②客观上不懂该去考虑意外情况——即“不懂且不能知己知彼/做事缺乏周全长远的考虑”——由此立意为“成事要知己知彼/要有周全长远的考虑”。4、“在大海中寻找墨色踪迹而捕捉墨鱼”——墨鱼因“墨色”而迷惑鱼类天敌,但也因“墨色踪迹”而被人捕捉,可见——⑴手段、方法不能对所有对象(情况)起作用——从墨鱼自身看:遇事要多想一步,要想到既要有方法能对付天敌,也要有方法能对付人类,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去保护自己或赢取成功——由此从人类生活去立意:①方法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事要随机应变、灵活变通。②方法单一,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充分准备——由此正面立意为:要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事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⑵墨色踪迹在水中的存留给了渔人找寻捕杀的标识——由此可见——锋芒毕露,招致嫉恨甚至捕杀(逃跑时再用,不要随时为了隐藏身体都用,用得太多太久会留下痕迹和把柄被别人利用)——由此可立意为:好东西要省着用,即“学会敛藏、好钢用在刀刃上”。5、“墨鱼引以为傲的地方,却成了灾祸的根源”——可见“优势变成劣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能相互转化,要考虑到发展变化——不是现在完美就永远完美,不是现在优胜就永远优胜)——由此可立意为:要有忧患意识并及早弥补缺陷/不能墨守成规而不思发展、创新。二、整体分析法:从寓言的整体情节、核心结果、主角对象入手去由果推因:从主角墨鱼的角度看:墨鱼被捉的根源在于——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此时的优势在彼时变成了劣势——具体就是:自以为完美而不知自己所长在根本上存在缺陷;自以为永葆优胜而不知自己所长会变成被人利用的劣势;自以为独特卓越牢不可破而不知别人有能力攻破自己的“堡垒”;自以为保命之计万无一失而不知还有失败的危险;自以为可以一招定乾坤而不知一旦被别人攻破就无他法自保。——-18- 可见,根本原因就是:自以为是和缺少忧患意识。【总括性分析并确定立意】综上分析,合并同类之后可见,从墨鱼的角度最佳的立意应该是——审视自我,弥补缺陷,忧患在心,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充实(提升)自我,发展创新等等。其他逐句分析得出的观点如果论述合理也属于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比较新颖的题目可以是《谁敢“墨守成规”?》等。【注意】①但从墨鱼的角度不能写“扬长避短”,因为墨鱼的长处(释放墨色汁液)恰恰成了被人利用和攻击的短处,他的失败恰恰是因为他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所以他的长处实际上正是他的短处,他如何去“扬长避短”呢?由此,单纯写“要发挥长处”就更错了。(属于跑题,五类文。)②从墨鱼的角度也不能写“谦虚”,原料中分析不出他因为骄傲而轻视渔民就被捉的意思。(属于跑题,五类文。)③从墨鱼的角度也不能写“掩饰缺点”,如此立意恰似“讳疾忌医”,如此被动,不思进取,境界何其之低!(属于跑题,五类文。)【另外】根据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从渔民的角度立意也算符合题意——他们为什么能捉住墨鱼?因为掌握了墨鱼的致命弱点。由此可以提炼:1、若要克敌制胜,先要了解对方、研究对方的短长。(表述为“知己知彼”也可,但重点要放在知彼上,强调知己则偏题)2、要善于利用对方弱点才能取胜。3、要解决问题(矛盾),先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本质或规律。(但不能泛泛写“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发现、寻找机会”,这样写偏离原料反映的具体问题,显得大而空。这属于偏题,四类文下)【评分标准】1、一类文:54分以上,主题佳、见解新、层次深、论据丰、议论显、结构清、语言美。2、二类文:48分~53分,较上一等有二、三项次于之。3、三类文:42分~47分,较上一等有二、三项次于之。4、四类文:36分~41分,较上一等有二、三项次于之。5、五类文:不及格(36分以下),跑题文原则上属此类,其中较好者可给到及格以上,但最高不要超过41分。※一般在三类文区间给分,不是议论文者写得较差就给及格分,较好则酌情给分。-18- 【赋分字数要求】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600字的,最高赋分35分。未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按等级评分标准评分之后,酌情扣5-10分;不足600字的,最高赋分30分,每少50字扣2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